百亿巨头调味翻车,股价四天蒸发9.5亿,酱油里的致癌物究竟是啥

科学多一点 2025-03-21 20:09:09

3·15刚过去,调味料界就又出大事儿了!

13款“零添加”酱油送检,结果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本来大家都冲着健康买的“零添加”酱油,这下子竟变成了“毒添加”!

老牌调味品巨头千禾味业力推的“千禾0”酱油也被检出了致癌物,3月20日,公司股价开盘即闪崩7.2%,单日蒸发5.3亿市值!

那么酱油里的致癌物究竟是啥东西?对人体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零添加”酱油大翻车

最近,一份来自《消费者报道》的报告,让调味品行业炸开了锅。报告显示,号称“零添加”的‌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中,竟检测出致癌物‌镉‌,含量高达‌0.0110mg/kg‌。

更讽刺的是,这款酱油瓶身醒目标注的“千禾0”商标,被曝光与“零添加”毫无关联,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字游戏‌!

消息一出,千禾味业股价在四天内暴跌13%,市值蒸发‌9.5亿元‌,消费者们就纳闷了:“我们花高价买的‘健康酱油’,难道是慢性毒药?”

《消费者报道》此次抽检了市面上热销的13款“零添加”酱油,包括千禾、海天、李锦记、欣和等品牌。

结果显示,‌12款检出重金属镉‌,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的镉含量最高,是唯一超过欧盟食品镉限量标准(0.01mg/kg)的产品。

更令人心惊的是,还有7款产品同时检出了总砷,我国现行《酿造酱油国家标准》对总砷的设限是(≤0.5mg/kg),砷及其化合物具有毒性,当人体砷摄入量过多时就会造成砷中毒,不得不防。

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半衰期长达30年,曾经令人忧心忡忡的“毒大米”,里面的毒说的也是它。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2023年的研究测算,假设成年人每天摄入15ml镉含量0.01mg/kg的酱油,到60岁时体内累积量可能达到6.5mg,超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建议的安全上限3倍。

更可怕的是,砷与镉的毒性会协同放大。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指出:“若同时摄入砷,镉的致癌毒性可能增加37%”。

这两种物质,刚好某些酱油里同时有,这怎么叫人放心呢?

此次检测中,售价高达‌38.9元/瓶‌的千禾酱油并不是个例。

另一款标榜“有机认证”的欣和六月鲜酱油,镉含量达到0.0095mg/kg;海天“零添加”头道酱油也被检出0.0082mg/kg的镉。

这些品牌在电商平台均以“健康无添加”为卖点,价格是普通酱油的‌2-3倍‌,但重金属检测结果却与低价产品相差无几,网友们这就看不懂了,不知道他们标榜的“零添加”到底是什么零添加?

“零添加”酱油的猫腻

千禾味业的“零添加”营销始于2007年,当时,它抓住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推出“不添加味精、防腐剂、着色剂”的酱油,迅速打开市场。

但鲜为人知的是,千禾早在2020年就注册了“千禾0”商标,并把瓶身上的“0”字印得巨大,许多消费者误以为0代表零添加。

更狡猾的是,千禾曾在‌2018年‌试图注册“千禾零添加”商标,但因“缺乏显著性”被驳回了,此后,它改用“千禾0”规避审查,并在‌2023年‌追加注册8类商品商标,覆盖酱油、醋、料酒等品类。

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亮指出,“千禾0”这样的商标虽然本身并不违法,但卖的是“0添加”产品容易让人弄混。

事实上,这种“文字游戏”并非千禾独创。海天味业在2023年推出的“0金标生抽”,瓶身用醒目字体标注“0%添加防腐剂”,却在配料表中藏着‌焦糖色‌和‌三氯蔗糖‌。

厨邦“零添加”酱油的原料中赫然列着‌酵母提取物‌,这种成分实际是味精的替代品。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禹坦言:“‘零添加’目前没有国家标准,企业往往自行定义,消费者根本防不胜防。”网友看了都懵圈了,原来是各有各的“零添加”啊!

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

目前来看,许多调味品企业的自检形同虚设,千禾味业2023年年报显示,其全年质检费用仅占营收的‌0.03%‌,相当于每卖1万元酱油,只花3元做检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种操作很难保证整批出产酱油的安全性。

事件曝光后,京东平台“零添加”酱油退货率从平时的5%飙升至‌45%‌;小红书掀起“自制酱油”风潮,相关笔记一周增加2.3万篇;拼多多上的传统手工酱油销量暴涨‌180%‌。

甚至有消费者在直播间表示:“我花高价买‘零添加’,还不如买5块钱的普通酱油!”

面对信任危机,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摸索新路子了,老恒和酿造斥资‌1.2亿元‌升级发酵工艺,用陶缸替代不锈钢罐以减少重金属迁移;珠江桥牌推出“透明工厂”直播,24小时展示生产流程。

但也有企业仍在打擦边球,比如某记新推出的“减盐款”酱油,盐分仅比普通款低‌8%‌,价格却贵了‌50%‌。

调味品中模棱两可的“零添加”神话,随着网络传播越来越发达、消费者也越来越聪明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唬住人了,企业要想稳住“江湖地位”,还得拿出点真诚才行,光玩文字游戏只会让消费者更加失望。

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紧急启动了《酿造酱油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计划新增镉、铅等重金属限量指标,相信酱油和消费者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对于普通消费者,咱天天吃饭还是离不开酱油的,那到底该怎么挑呢?专家给出最朴素的建议:学会看配料表而非广告词,配料超过5行的酱油慎买;警惕“伪健康”标签,高价不等于安全。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所言:“食品安全不是企业的施舍,而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说到底,食品安全这个事儿企业还是应该多自觉一点,不能啥都靠老百姓练出火眼金睛啊,否则让咱百姓看出猫腻,企业离倒霉也就不远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

信息来源:

《消费者报道》2025年3月酱油检测报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告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中重金属累积风险评估》(《食品科学》2023年8月刊)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查询记录

抖音@新京报《13款零添加酱油送检 12款检出镉 7款检出总砷》2025-03-19

0 阅读:2

科学多一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