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府署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废分封行郡县,贵族封建被专制封建所取代,郡县官长采用流官的形式由皇帝任命。百代都行秦政治,秦汉以降的两千多年,地方行政虽有州县制、道路制的名称变动,但万变不离其宗。明朝在行省一级采用三司体系,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行政、司法和军务,为加强监管,三司之上会派驻巡抚,代表皇帝行使权力。清朝还设有联省总督,督抚藩臬等职官共同管理地方事务。明清省级以下采用府州县制,府是省辖的二级行政机构,下辖州县,州分为直隶州和府管州,直隶州和府平级,但官品稍低,府管州和县平级,但官品稍高。如果要作比喻,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州相当于地级市代管的县级市,直隶州相当于省属的县级市,县的位置不变。
广平府署
庞大的官僚体系必须有办公场所,这就是各级衙门,衙门和寺庙、桥梁一样,也是一种公共建筑,它兼具实用和礼制的功能,千百年的演变,衙门建筑形成坐北朝南、居中而治的规制,在布局上,具有中轴对称、左文右武、前堂后寝等特色。衙门建筑是一种政治文化,但和寺院、塔庙、祠堂、名居等古建筑相比,留存的衙门则少之又少。完整的省级衙门是保定的直隶总督府,南京的两江总督府、江宁布政使司署以煦园、瞻园的方式遗存,山东巡抚衙门在济南珍珠泉院还保留部分建筑。府级衙门比较完整的是淮安府衙、霍州府衙、南阳府衙、河间府衙、广平府衙;县级衙门保存较好的有平遥、黟县、榆次、内乡、叶县、临晋等处。
广平府署莲(廉)池
广平府署在历史上属畿南三府之一,故有“三辅襟喉”之称,它坐落于广府古城南北中轴线的北端,规制较高。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立广平府,洪武八年府署在隋唐时期夏王窦建德万春宫的原址上建成,以后有多任知府主持修缮、扩建,明清时期的广平府一度管辖一州九县。民国初年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府留县,广平府所在地划入永年县管辖范围,原来的广平府署先后成为县署和学校。上世纪五十年代,永年县县城迁至临洺关镇,老广平府称作“城关”,地位的滑落也使古建筑遭到破坏。本世纪初广府古城的旅游价值得到发掘,“广平府署”在原址上重建,只是这次没有了坐堂的知府大老爷。新建的府署有大小院落19个,房屋160多间,采用五进三路、中路对称的格局,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
仪门
仪门是府署的正门,面朝正南,府县无论大小只能是三开间,每间安两扇黑漆框门,俗称“六扇门”,六扇门象征公正和威严,同时也显示贵重,所以古代有“衙门六扇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说法。仪门前置一对石狮,起彰显权贵、镇院辟邪的作用。
公生明戒坊
进仪门后迎面一架公生明戒坊,公生明出自一段为官的箴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大堂
大堂
西三科
东三科
东三科内部
戒坊后便是大堂区域,大堂也叫公堂,通常是府衙最核心的区域,用于知府处理重要政务和审理重大案件,有时也在大堂举行仪式迎接重要官员。明清的府官大都从科举中提拔,采用流官的形式,一般三、五年的任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汇总各县赋税,现在叫GDP,这是升迁考核的主要指标;二要监督州县组织生产,抓物质文明;三要布置宣传教化,抓精神文明;四是维护地方治安,对基层州县的刑诉进行把关。事无巨细,配置的僚属按左文右武办公,东三科为吏、户、礼,西三科为兵、刑、工。
二堂
勤补拙
俭养廉
公明廉威
二堂中和堂,这里是知府处理日常公务的地方,不偏不倚为中,和睦相处谓和,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为官取中和之道,这也是经典的儒家思想。二堂悬匾“公明廉威”,左右耳房悬挂“勤补拙”、“俭养廉”,都和大堂前的公生明戒坊相对应。
云板
清慎勤
二堂前挂着一块铁质的云板,用榔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它用作衙门里的报时集众,头廊敲打七下,意为“为君难为臣不易”,三班六房的衙役、幕僚都得到岗当班。二廊敲五下,意为“臣事君以忠”,书吏必须到位点卯。三廊敲三下,寓意“清慎勤”,表明知府大人要出内宅门,全体书吏、衙役肃立迎候,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燕思堂
东客厅
戏台
三堂
三堂
三堂
书桌
三堂燕思堂是知府处理内务、会客读书的地方,这个区域已在宅门以内,知府可以便服迎客,屋内布置也少了威严。这里有客厅,有账房,还有戏台,明朝初期,府县长官不能随便出城,更不能出入戏院,有时会把戏班请入衙门。
东四堂正房
东四堂
东四堂
东四堂
东四堂西厢
西四堂妾房
东西四堂是知府内眷居住的地方,明清的流官制度规定,地方官不得在家乡五百里的范围内任职,这样就会有家眷随从。东堂四合院由正房、书房和子女房组成,西堂主要是妾室和下人居住。
马厩
马神庙
浮清阁
府署最后一进为镇楼浮清阁,用作供奉神明祈祷平安。府署内置有马棚和马神庙,基本上就等于现在的停车场了。东西两侧还配置花苑,供官人和眷属游园休闲。
厨房
花园
自怡亭
广平府署作为府治的时间长达545年,明清两代共有194任知府在此居住、办公。修复后的府署再现了古代衙门的建筑规制、布局和功能,是官衙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广平府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