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诗韵古物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人生境遇恰似潮汐,有起有伏。当困厄的浪潮汹涌袭来,将我们困于浅滩泥沼,恰是“穷则思变”这一古老智慧闪耀之时。
昔者商鞅变法,秦困于积弱,他力排众议、废旧立新,为秦的崛起奠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不拘泥于传统服饰之礼,以变革强军,终使赵国雄踞一方。困境是变革的催产士,它以压力为槌,敲响求变的洪钟。
于个体生命之长河,学业的瓶颈、事业的挫折、生活的窘迫皆为“穷”境,若能秉持思变之心,如破茧之蝶寻求新途,以无畏的勇气和坚毅的恒心探索未知,方能在人生的狭缝中闯出一片广阔天地,让智慧的光芒穿透阴霾,照亮前行之路,拥抱那柳暗花明的转机。

图片来自诗韵古物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古人云:“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此乃诚信之至高境界,掷地有声,震古烁今。
季布一诺千金,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其诺如九鼎重,虽千金难换,纵艰难险阻,亦践行不辍。羊祜守襄阳,对东吴降将以诺相待,不设诡谲之谋,恩信广播,降者不绝,德声远扬。
于今时今日,商业之契约、人际之承诺,皆需此信。一言既出,当守如磐石,纵利诱在前,亦不为所动。以诚信立身于世,方能广结善缘,积厚福泽,成己达人,让生命在诚信之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铸就无悔人生。

图片来自诗韵古物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短短八字,却蕴含着经世致用的大智慧。贤德,犹如熠熠生辉的星辰,照亮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
《论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德政能服众,贤德亦能聚人心。昔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辅政时心怀贤德,广纳贤才,礼贤下士,终使周室繁荣昌盛,其贤德之举传颂千古。
于当下,企业领导者若能秉持贤德,关爱员工、诚信经营,自会赢得员工的忠诚与客户的信赖,如阿里创业初期坚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之德,汇聚人才,成就商业帝国。在生活中,我们以贤德待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收获的将是真挚的情谊和他人的认可。
贤德,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能跨越时空,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醇厚。让我们怀揣贤德之心,以德服人,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为世界增添一抹温暖而明亮的色彩。

图片来自诗韵古物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此乃生活之真谛,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
老子曾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过度的索取和奢靡的享用,只会让人陷入无尽的空虚与匮乏。
古有晏子,一生节俭,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却德高望重,备受尊崇。其“节”源于内心的富足,不被物欲所役。今观之,资源匮乏成为全球难题,若企业在生产中取之无度,肆意挥霍资源,终会因成本攀升、资源枯竭而难以为继;个人消费无节制,盲目追求名牌奢侈品,也会陷入债务泥沼,内心焦虑不安。
唯有遵循“有度有节”,秉持知足知止之心,如清风明月般自在洒脱,方能在物质与精神的世界里寻得常足之境,收获内心的安宁与富足,于有限资源中品咂出无尽的人生真味。

图片来自诗韵古物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宛如智慧的烛光,穿透历史的迷雾,照亮前行的道路。
唐太宗李世民广纳谏言,魏徵直言敢谏,上至国家大政方针,下至宫廷琐事,皆能直言利弊。太宗不嫌魏徵曾为敌臣且言语逆耳,兼听其言,成就“贞观之治”,此乃“兼听则明”之典范。反之,楚怀王偏信靳尚、子兰等佞臣,不听屈原忠言,最终客死他乡,楚国也走向衰败,正是“偏信则暗”的惨痛教训。
于生活中,面对纷杂信息与众人意见,若只听一家之言、一己之见,便易陷入狭隘偏见。唯有秉持开放胸怀,广泛听取各方观点,去伪存真,方能明辨是非,做出明智抉择,如灵动飞鸟借八面来风,翱翔于广阔天地,在信息洪流中笃定前行,收获人生的通透与豁达。
人挪活,树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