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佛陀在一起能成为佛,你跟老子在一起不能成为老子,为什么?

问道化鸣 2024-10-25 18:30:38

ouxiu,印度哲人,当代思想家、修者,被印度媒体评为圣人,是与甘地圣雄、尼赫鲁、佛陀一样的存在。他是某方面的领袖,但他不喜欢别人称他思想家、教授,他喜欢称他学者、诗人。

先生您说过:走近佛陀,你可能成为佛陀。但走进老子,你成为不了老子,并且可能会被他覆mie。这意味着什么?

是的,我的确说过类似的话,但是你不能掐头去尾,断章取义。我的原话是:你跟佛陀在一起,你可能成为佛陀。而你跟老子在一起可能会彻底毁m,然后精神上获得重生。

佛陀不也是让人开启新生的吗?

不一样。在人生意义上,佛陀跟摩诃毗罗、佛陀、摩西、穆罕默德等圣人一样,能帮助你通过对“彼世界”的对比,放弃对“此世界”的执着,而憧憬“彼世界”。但老子是帮助人们接受这个世界,因为“此世界”就是“彼世界”,无论在你心里,“此世界”是天堂还是地狱。

人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人依赖于他生存的这个世界,却不愿接受自己生存的现状,把自己与世界分割开来,所以佛陀会告诉你:还有一个世界,那是涅槃的世界,那里没有生死,没有烦恼。

同样是告诉人们“转变认识”,为何接受老子的人少?

你要看到,同样是转变认识,信仰的世界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彼岸”;而老子却告诉人们,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绚丽多彩或者多么丑恶,你都要接受它,因为老子的世界里,没有彼此。

老子是现实主义者,他是“入世”的,他是卓越的,是站在巅峰的圣者。你应该知道,他的高度对普通人没有直接功用。而佛陀们更加“实际”,因为看起来他们有功用。

为什么说那些圣人们对你有帮助?因为你想接受你想要的世界,于是他给了你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你们取得了互信,于是你们成交了,所以认为他们是实际的。

老子超脱了这个世界,但依然还在这个世界,他站在高处审视这个世界,他不给你任何说教,而是描摹出世界的真相。而你不容易接受它,你更容易接受一个“天堂”。

所以,你跟他们走在一起,你可以变成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比如穆罕默德或佛陀或者别的什么圣人,但是你的向度没有改变。而你跟老子在一起则要被彻底毁灭,然后再生——这才是我的完整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是逻辑的,老子是包容的

众人有着类似的逻辑,那就是功利下的比较,就是计较,他们是世界上最会计算的人,因为他们的使者摩诃毗罗和摩西都是聪明和数学的。

“数学”就是“1+2=3”这样的线性逻辑,不符合这个逻辑公式的,都是没有意义的。马克斯、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巴菲特,各领域都有他们的逻辑深远影响。

而老子的逻辑完全不同于他们的逻辑。他说:“你要后其身,外其身”,“不敢为天下先”,“我无为而民自化”,“为而不争,功成身退”。

就是说:你不要在名利方面走在众人前面,你最好做最后一个,你只管让众人去做,众人把事情做成了,你好像并没参与,不试图证明你的价值,也不与众人相争。你应该享受这种状态。

这是老子跟“王”说的,“王”做到了,风气不同了,这个世界就完全不同了,何需“渡河”出世呢?

先生似乎说过:佛陀是完美的,而老子是隐约的,就是说老子没有大光明吗?

非也。一切超然的存在,都是人赋予的完美和光明,越是虚构的就越能完美,他们绝对没有一点瑕疵。唯独老子例外,老子的弟子们也不例外,列子,庄子都是。他们看起来似是而非,但那正是他们的大美所在。

佛陀是干净的,也是逻辑的,是超越的,也是通俗的,这不只是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普罗大众,更重要的是,他是直线运动,很容易走近他。

老子不是一条直线,他是多向度的,全然的,每一个向度都无穷无尽,并且他是被褐怀玉的,你看不到他的光,似乎并没有吸引力——事实上,你接不接受他,他都照耀着这个世界,西人说老子是“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赫伯特.曼纽什)”,堪称得当。

所以,你要了解他和他的“道”,就必须跳出“人”这个范畴,自动自发地接受这个世界,因为他的眼界里,不存在“彼世界”和“此世界”,所谓的“彼世界”是从“此世界”“生出来”的。

完美主义总是大光明的,而老子是接受的、全然的,他不要大光明,他要的是“和其光、同其尘”的“一”。

但是,佛陀光明万丈,老子却寂寥,这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

耐得住高冷,那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在中国的诗人中,我爱李白如家人。李白《将进酒》有句诗说“古来圣贤多寂寞”,李白是懂老子的,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他的诗就是仙气的凝练,所以称他“诗仙”名副其实,他本身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道士。

老子就是李白笔下的“寂寞圣贤”,所以只有少数人才有可能走近他。而佛陀是完美主义者,必须什么都符合你。老子站在高处,无需与谁争长短,但也不会妥协,他保持着自己的全然。因为他的全然,所以他超越了人造的一切。

您的意思是老子拒绝人们接近他吗?

非也。世俗者眼中的圣人们就像皇宫里精心打造的园林,一切都那么完美,你找不到它的瑕疵,因为他可以随时完善,以适应人们对完美的需求。

而老子是广袤的原始森林,那里没有人工雕凿的痕迹,他幽深玄远,“若浓云霭群山之迭嶂,外虚而内实”却没有路标,许多人因为徘徊于林外而不敢轻进,就像孔子说的那样:它就像一条龙,我不敢走近他,没有人知道他的方式与逻辑,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细。

就是那鲜为人知的广袤森林,才是这个世界最大和最后的宝藏。

不是有很多人都自称破译了老子的密码、证悟大道了吗?

老子是一本需要终生领悟的“天书”,我常对我的学生们说——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其他的经典你可以浏览,但老子的书你一定要随身携带,你别指望你可以在一朝一夕之间理解老子,这是我几十年的体会。

那些自称已经了悟大道的人,实际上已经远离了大道,因为你越想要和老子在一起,你越是分离的,“想要”的欲望使他保持分离。放下“想要”,他才有可能走近老子。

老子说,道之大,无极无限,“用之不盈”,且“其可左右”,你本在其中,你不是分离的,何必强调你已经身处道中,只有当你认为自己是分离的时候,你才会想着融合。所以老子告诉孔子“你忘掉德,就有德了”。

佛陀也讲过一个故事:他成佛前,曾参拜一个成佛的人,当他向那人顶礼的时候,那个成佛的人也以同样的方式顶礼他。他很纳闷:“您是开悟了的,而我是个无知的人,您为何会回礼于我?”

那个成佛的人告诉他:“你一心向佛,就已经离佛很远了。”

很显然,认为了悟大道的人,早就把自己分离出去了。

老子强调整体为“一”不分,佛陀不也强调“一佛世界”吗?

这个无需讨论,因为在佛的世界里,的确只能由一个佛来化导,不管它是小千世界还是大千世界。但是它又有一条河,将世界分为“河东”与“河西”,“此世界”和“彼世界”。

总之,老子的世界老子不是直线,不是单音符,而是是一种韵律,昼夜、明暗,抑扬顿挫,他不拒绝另一面,他的美在全然之中,他的光也在全然中,他不拒绝,拒绝了就死了,这就是老子“昔之得一者”揭示的道理。

为了合一而合一,为了成佛而成佛,为了解道而解道,那就完了。

所以他说“得一”,天地才是天地,万物才是万物。要是为了“一”而“一”,那是你念兹在兹,本身就是分离,所以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把道挂在嘴边,以道标榜自己,那已是无道了。

您把老子比作广袤的森林,这是否意味着那里没有烟火气,或者会被理解为神秘主义?

老子那里才是世界的真相,因为他接纳而不拒绝,所以什么都不缺,虚的实的,黑的白的等等,在原始森林里才能见到自然原貌,而非人造景色。

问题是你得走进去,你往幽深处走,你就会发现,那才是最实际的,因为生命的真实不是功利和算计,粉饰和权衡,而是更重要的享受和庆祝,自然和开心。

世俗的圣人生活在高空,他不涉及人的生活日常,他们精致到了完美,纯粹到了单一,灿若桃花,是用来赞美和膜拜的;而老子是一个孤独的灵魂歌者、舞者,他带你走进生命的本真。

你要追求世俗的价值,就走不进他的歌舞里,他的故事里只讲一件事:贵食母。那是人类唱不完的生命歌谣,他是天籁之音,所以,喜欢算术的人会“大笑之”,喜欢励志故事的人不愿听。

世界上的思想导师都比老子更实际,都与人的功利主义相关。老子冷静地俯视着这个世界,那是一个只为思想者而存在的独立个体。

说老子神秘,是因为他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稀有存在。通常的圣人把自己变得不平凡,不平凡的老子却把自己变得平凡,他平凡得就像你身边的任何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内心充满光明却混沌的像一块璞玉。

你若能像老子那样,你也会拥有整个世界,但你终归是你,而不是老子。因为每一个你,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但你可以成为老子的追随者。



0 阅读:1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