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与美国这两个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之间各种较量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就成为了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如今美国的霸权虽受到俄罗斯、中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或国家联盟的挑战,但这些对手都还无法像当初的苏联那样对美国的霸权构成根本性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英、法、德、日等传统列强的普遍削弱使战后国际格局呈现为明显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极对立分庭抗礼的格局。
二战后苏联将东欧国家以及蒙古、朝鲜、越南、古巴等国纳入到以自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这使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空前壮大:从柏林到北京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亚欧大陆上最强的压倒性陆权板块。从东亚大陆、中亚、西伯利亚一直到东欧都被囊括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控制下,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只控制着西欧、日本、朝鲜半岛南部等亚欧大陆边缘地区。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拥有广袤的领土面积、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光是苏联自己的国土面积就高达2240.22万平方公里。这比国土面积排名全球第二的加拿大和第三的中国加起来还要大。苏联人口最多时是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世界第三人口大国,而中国和印度都曾在外交上与苏联有过一段亲密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而印度则在1952年与苏联签订了长期贸易协定。
苏联的巅峰时期是1964年至1982年的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这一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固定生产基金增长了2.42倍、社会生产总值增长了1.46倍。这样的增长速度已高于同期美国的发展速度。苏联将85%以上的工业投资都用于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在这一指导理念下苏联军费从1965年的326亿卢布增加到1981年的1550亿卢布。苏联一跃成为世界军费开支最高的国家。这一时期苏军总兵力急剧膨胀到365.8万人。
在冷战高峰时期苏联每年生产主战坦克3000辆左右、装甲车辆4000至6000辆、洲际弹道导弹300至500枚、地空导弹5万多枚、作战飞机和直升机2000至3000架、军用运输机200至400架、潜艇10艘、水面主力舰10艘、轻型作战舰艇60至70艘。20世纪80年代苏联装备有主战坦克55200辆、各型压制火炮/火箭炮51700门/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装备的坦克数量超过了7万辆。
当时华约光是在东德就部署有10个坦克师、7个机械化步兵师、1个航空军共计37万人,装备有主战坦克7000辆、步兵战车近3000辆、作战飞机1200架。同一时期美国主战坦克数量约为11920辆、各型压制火炮/火箭炮9130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阵营装备坦克数量26000多辆。当时北约空军在军用飞机的数量上也不如华约,但在质量上却具有明显的优势。当时美国已装备了F14\15\16\18等三代战机2400多架。
北约空军在欧洲一共部署有1万9千架飞机,另外还有海军航空兵6800架飞机。当时苏联的单发中型战斗机MIG23产量不过6000来架,而美国的F4重型战斗机就有5000多架了。苏联在先进的三代机方面只有苏-27和米格-29、米格-31约700架。苏联的水面舰艇看似吨位大、火力大,但其实在性能上落后美国一大截,所以苏联这个陆权国家在海军方面真正倚重的还是水下核潜艇力量。
当时苏联装备有弹道导弹潜艇79艘、巡航导弹潜艇和攻击潜艇268艘、巡航导弹核潜艇44艘、攻击核潜艇65艘、常规潜艇100多艘。由此可见苏联的常规军力中陆军装甲力量远胜于美国及北约在欧洲地区的防御力量。北约在海空力量方面整体上占据优势,但苏联在水下潜艇及其核潜艇上方面略占优势。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方面也已超越美国。1961年苏联成功引爆了当量高达5000万吨的“沙皇炸弹”。
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引爆过的威力最大的爆炸品。“沙皇炸弹”爆炸产生的电磁扰动传遍全球3次,爆心半径4000公里以内的所有飞机、导弹、雷达、通讯等设备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古巴导弹事件中赫鲁晓夫曾对肯尼迪做出重大让步,可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巅峰时期苏联却摇身一变在世界范围内主动发起攻势:苏联海军已由近海防御舰队扩建为一支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武装力量。
苏联在华约组织各国、蒙古、越南、安哥拉等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基地。苏联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中海、红海、南亚和东南亚等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获得了一批机场和港口的使用权。在越南战场上苏联扶植的北越政权给予美国狠狠的教训,战后的越南表现出明显的亲苏倾向。苏联趁机在越南金兰湾部署了自己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同时苏联还在老挝、柬埔寨等国驻军。
苏联巩固了在古巴的军事基地的同时,又在尼加拉瓜和秘鲁留下了军事的足迹。苏军还以军事顾问团的名义在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莫桑比克、刚果、马里、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等非洲国家驻扎。1981年9月4日苏联在其西部地区、波兰东部和北部地区以及东德地区这片百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上展开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西方-81”军演。
苏联出动了十个以上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近卫坦克军超过50万人参加这次演习。光这次演习动用的坦克就有上万辆之多。这一数字超过了当年人数最多的中国陆军的所有坦克总和,而这还不到苏联坦克总数的1/4。演习期间苏联累计模拟发动了141次战术核打击,而每次模拟核打击的爆炸当量都超过万吨TNT。应邀观摩演习的北约成员国最终达成一个共识“仅凭欧洲各北约各成员国是无法和苏联抗衡的,只能寄希望于美国”。
那时谁也没想到规模空前的“西方-81”军演其实是苏联没落前的盛世绝唱。在苏联看似所向披靡的钢铁洪流背后内部的致命隐患其实早已埋下。苏联出于同美国争霸的需要始终致力于军工、能源等重工业。与此同时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则长期被忽视。1988年苏联官方曾就市场上粮食和生活日用品的销售情况统计如下:在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经常短缺的占95%;211种食品中经常短缺的有188种。
即使是苏联引以为傲的军工科研领域走的也是规模化路线,而在处理精密技术问题上乏善可陈。苏联核潜艇的噪声之大就曾被美国人形容为“它们是开着交响乐音乐会来的”。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巅峰时期的发展更多得益于当时世界油价的飙升使苏联这个产油大国赚得钵满盆溢。油价飙升带来的虚假繁荣暂时掩盖了苏联政治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当时的苏联决策层错误地以为改革并不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事实上苏联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矛盾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只是在油价飙升带来的虚假繁荣下被暂时掩盖了。盲目自信乐观的苏联决策层却对这些隐藏的矛盾问题视而不见。对国内深层问题视而不见的苏联于1979年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苏联的冷战对手美国在越战受挫后就进行了全面的战略收缩,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同苏联争夺全球霸权。恰恰相反美国敏锐意识到苏联全球出击的争霸模式其实是一种透支后期资源的模式。
苏联的整体综合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起那么大的摊子。可苏联通过油价飙升带来的虚假繁荣和无限透支后期发展的各种政治经济军事资源强行撑起了那么大的摊子。这就注定了苏联的后期发展将是乏力的。就在“西方-81”军演开展的同时千里之外的阿富汗战场上十几万苏军却在战争泥潭中痛苦挣扎。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付出了1.5万多士兵伤亡、耗资200多亿美元的代价。这也成为了加速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