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一语道明了幸福的童年在我们一生中的重要性。那么幸福的童年如何才能拥有呢?
幸福来自于身心灵的满足,通常情况下,我们成年前的生理需求都能得到很好的满足,难点在于心灵上的满足。就像现在有不少家庭条件很好,完全不用为衣食操心的家庭里,小朋友却成为了抑郁的存在,这显然是小朋友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所造成的。
要满足小朋友的心理需求,首先就得去探索心里的不满足指的是什么?不满足显然是指小朋友多数的愿望都无法得以实现,比如想吃冰淇淋、想看电视、想要天上的星星月亮等。
多数家长会认为小朋友就不能惯着,不能由着小朋友的性子来,也就是不能满足小朋友的所有愿望,更何况我们又没有阿拉丁神灯,就算尽全力去满足,像摘星星月亮等愿望也是永远不会实现的。不可否认,我们当然不可能满足小朋友的所有愿望,那愿望就真的没办法满足了吗?
满足愿望,意味着是先有了愿望的产生,才会需要满足,如果本就不存在愿望,也就是没有愿望的出现,自然就不需要去满足,不需要满足的心灵也就是满足的,那么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呢?
要理清这个问题,首先就得去探寻为什么会有愿望产生?愿望代表的是还未发生的事物,未发生的事物显然就只是一种思想,而思想又是过去经历、学习的产物,就像小朋友从来没有见过、吃过冰淇淋,肯定就不会有想吃冰淇淋的这个思想,也就是愿望的产生。
其次,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思想的出现呢?小朋友在专注的玩游戏时,会忽然说想吃冰淇淋吗?肯定也不会,只有在小朋友没有专注于当下时,才会有与当下无关的思想产生。
所以会发现,产生愿望的根源有两个,其一、我们学习过与愿望相关的知识或是经历过愿望本身,其二,我们不能专注于当下时才会有愿望的出现。所以要想没有愿望的产生,就只有不去经历、学习,或者是专注于每一个当下。
但是不去经历学习显然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要我们活着就每一刻都在经历,要生存就必须去学习生存技能,所以要没有愿望的产生,我们能做的显然就只有第二点:专注于每一个当下。
所以只要能让小朋友专注于每一个当下,也就不会有多少愿望的产生,愿望少了失落自然也就会少,失落少的小朋友自然就会是满足的。那么要如何才能让小朋友专注于每一个当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