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死三分恨”

同华晖 2022-10-28 14:02:00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死三分恨”,究竟什么是“三分”呢?什么是“三分”呢?《易中天说历书》中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中就可以看出古人之“三分”是怎么来的。“三分”由三个“分”组成,分别为:生、死、季节。古人认为“生”是天干之一,因此古人讲三月为“生”,七月为“死”,立秋之后为“季节”。每个月的初一为“生日”,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为“死日”,所以人们常以“生日”来祭祖,以“死日”来祭祖,“生”和“死”又统称“季节”。

那么中青年男女在正月初一之后,就会成为亡人,也就是死者,所以祭祖就成了一种仪式,也就是祭拜活着的人。也就是说,古人的祭祖活动是很隆重的,每逢三月初一之后,人们用一些食物祭拜活着的人,而祭拜活着的人的祭品就是那些食物,一部分人会吃掉自己的祭品,还有一部分人不吃,然后就成了孤魂野鬼。因此正月有祭祖活动,初一是孤魂野鬼忌讳的日子,而三月初一则是孤魂野鬼最希望遇到的人,因此人们认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就是在这三分之内,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

而三分之外,就是顺丰和不顺的时候。古人常言:“三月不出门,无钱莫赶路。”也就是说三月不出门,容易被车撞,而赶路也容易被车撞,因此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孤独的一天,也是离鬼最近的一天。在这一天,大海的潮汐和江河的暗流都会向海岸外流动,而人们的心情也会比较低落。如果三月初一是在上午,还不如在家里闷头读书。因此三月初一有祭祖活动,初一初二一般都是孤身一人,有时候还会出去闲逛。

对于老人来说,也就是“不顺”的代名词。但是三月初一之后,每逢三月初四之前,人们大多会回家歇息一段时间,因为三月初四就是最后一天了,如果再出去逛荡,就要被扣留了。到了三月初四之后,人们就会去河边洗澡,甚至就在河边上睡觉了。到了三月初七之后,人们才会出门闲逛。如果三月初七之后还出去闲逛,也就是所谓的“散财”之日,因为三月初七之前,家里还是比较富裕的。《老子注》中说:“天下莫大于创造,莫大于聚众”。

俗话说:“三月天上来,四月地下去”,什么意思?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啥这样说?什么是“三月天”?说到“三月天”,首先要说的人就是伏羲,传说她在五帝之中排行第三,他开创了以文献记载为主的殷商文明,并在天地交泰之年,成功娶到了太后嫘祖。在商朝之前,女人大多以地主家的女儿为妻,这也是古人最重要的生育权利之一。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