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福特,如今在中国市场走到了哪一步?
是风雨飘摇,还是触底反弹?
2025年的春天,当上海黄浦江畔的高端车型交付按下暂停键,福特F-150猛禽的轰鸣声暂时消失,这背后,究竟是关税战的直接冲击,还是另有隐情?
说白了,汽车这玩意儿,消费者买的就是个放心。
可2024年10月,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突然宣布召回部分进口福特探险者汽车,数量还不少,三万多辆呢!
原因是啥?
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你品你细品,这年头,谁还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召回事件一出,福特品牌形象那是一落千丈,消费者心里也开始犯嘀咕:这质量,靠谱吗?
雪上加霜的是,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
卖车不赚钱,谁还愿意跟着你干?
经销商网络持续萎缩,福特想翻身,难啊!
为了活下去,福特也是拼了。
2024年,蒙迪欧直接“跳楼价”大甩卖,杀入12万级市场,终端优惠高达4万多。
这价格,简直是“骨折价”!
可这招真的管用吗?
一位经销商就说了实话:“现在卖蒙迪欧像卖白菜,厂家靠规模勉强保本,但用户看到降价就观望,恶性循环已经开始。”你降价,我等你降更多,谁也不想当“韭菜”。
林肯品牌也一样,虽然销量逆势增长,但背后是全系车型终端优惠超8万的“以价换量”策略。
在成都林肯中心,航海家2.0T入门版裸车价已经下探到32万。
这价格,是下来了,可品牌价值呢?
长此以往,只会让消费者觉得,福特就值这个价。
更让人头疼的是,福特的本土化策略,总感觉慢半拍。
前福特中国高管就吐槽过:“任何一项本土化改进都要报北美审批,从提案到落地至少18个月,等我们反应过来,市场早就变天了。”这效率,简直是“龟速”!
想想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天一个样,7天迭代一次OTA,福特这速度,拿啥跟人家比?
更别提福特和百度的合作,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喊了几年,也没见啥实质性成果。
南京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也透露,原本计划2024年推出的纯电SUV Explorer EV,因为北美总部战略调整,直接无限期搁置了。
这操作,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说到电动化,福特更是有点“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意思。
2024年全年,福特Mustang Mach-E在华累计销量不足5000辆。
这款被寄予厚望的纯电动车型,在中国市场彻底“扑街”。
为啥?
定价太高,智能化体验又跟不上,消费者根本不买账。
看看人家大众ID.系列,在中国一年能卖25万辆,丰田也开始加速布局bZ4X生产线,福特的电动化,还在“油改电”阶段徘徊。
就拿林肯Z来说,SYNC+智联系统,在问界M8智驾版搭载HUAWEI ADS 2.0和鸿蒙4.0系统面前,简直就像“上个世纪的产物”。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5年的关税调整,更是给福特来了个“釜底抽薪”。
以烈马2.3T车型为例,进口发动机关税从15%提升到25%,单台成本直接增加4.2万元。
这成本,是蹭蹭往上涨啊!
更扎心的是,人家比亚迪方程豹豹5,价格直接下探到28万区间,带着云辇-P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和1.5T插混动力,在成都车展现场,直接抢走了烈马90%的潜在客户。
更别提2024年7月,长安福特销售公司总裁李宏鹏突然离职,距离他上任才18个月。
这人事变动,背后肯定有故事。
说白了,就是福特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内部出现了分歧。
高层都搞不清楚方向,下面的人还怎么干?
现在,看看福特在中国的销量,那叫一个惨淡。
烈马3月销量同比暴跌62%,展厅里积灰的展车比试驾客户还多。
北京林肯经销商也说了实话:“现在买林肯的客户,80%是冲着优惠来的,剩下20%是真的不懂新能源车。”蒙迪欧3月销量腰斩至4000辆,标志着合资燃油轿车最后的堡垒,正在崩塌。
福特在中国市场,还能撑多久?
谁也说不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福特还是不能真正读懂中国消费者,真正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那么,它在中国市场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这场百年变革,福特能否涅槃重生,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