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被录取,但是最终放弃去该高校就读,选择继续复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其实,这种情况是比较正常的,选择复读重新参加高考是一个人正当的权利,任何人与机构都无权剥夺这个基本权利,这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但对于部分省市出台公办高中学校禁止招收复读生,这与禁止复读是两回事情,公办学校学位紧张,应届高三毕业生人数多,这个可以理解,但是有地方禁止民办学校招收复读生,这已经超越了其权力范围,应当深思。
高考选择复读的三大原因
那么,一般选择复读的高考生,是基于何种考虑呢?个人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本科分数线,选择复读冲本科;另一个是虽然已经被本科高校录取,但并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被调剂),对于目标非常清晰的考生来说,很有可能为自己的目标而选择复读;还有一个属于前两种情况的结合,有些考生的目标就是某所高校(甚至具体到某个专业),其高考志愿就只填报了自己的这个目标高校(甚至具体的专业),最终落选,而其它可以被录取的学校没有填报,导致落榜复读。除了前述三种情况之外,还有如果已经被录取,但对自己的志愿又不满意而后悔退学复读;也有因为被录取但因为家庭或其它的原因没有去报到而选择复读的;更有被录取并且报到参加学习了,可是半年或一年后因为跟不上而退学复读的。
笔者原来看到过一个案例。一位考生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他的高考志愿填报每年就只有一所学校(清华大学)、一个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能上北京大学他不去、能上中国人民大学他不去、能上复旦大学他也不去,复读了一年又一年,最终好像也未能如愿以偿,进入了其他高校就读。
高考被录取,但选择复读的人数并不少
全国每年高考复读生人数有多少?从来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但也有部分省市透露过部分信息,比如贵州省每年的复读生人数大约占高考报名人数的18%左右、湖南省有一年公布的复读生数据也接近1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每年全国复读生人数占高考生人数大体上会在五分之一左右。有自媒体说河南复读生人数高达40%甚至更高,个人认为是不可信的数据。
2021年被炒上热门的是安徽师范大学高考录取的学生中,有105人未报到而最终被开除学籍,如此大批量的学生被录取而不报到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国内高校高考录取,一般来说,招生计划完成率在95%以上、录取学生实际报到率在97%以上都是比较正常的。即使如北京大学这样的顶尖名校,2020年录取的学生中也有13人没有报到。
支持复读与否的几种情况分析
一般来说,笔者对因为失误没有考上本科、生涯规划非常明确而没有达成目标的考生选择复读持有充分的理解态度,对于这一类考生笔者鼓励他们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选择复读来达成自己的目标。比如笔者每年接触的美术生中,有很多目标明确的学生,非八大美院不读。一位学生非中央美术学院不读,复读长达七年而最终圆梦,对于复读七年笔者并不支持,一般建议复读1-2年为佳。
但是,对于那种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觉得自己能被“更好”的学校录取,觉得自己所录专业是“被调剂”的专业,觉得自己所读的“生化环材、法学、电子商务”等不被网络舆论认可的专业,甚至被自己主动填报学校及专业录取最终又后悔的一类考生,他们选择复读来提升自己所读大学、专业能被自己所认可或被网络舆论认可,笔者持不赞成态度,何况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复读的学生,很多复读后其实依旧不能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目标。
总结
最后,我们来看看题主的情况,自己高考终极目标是军校(国防科技大学、西安军校),高考前受到非学习因素的影响而未能达成自己军校录取的目标,超一本线78分最终被本省一所不错的医科大学录取,但总体上因为未能圆自己的军校梦,而遗憾,想放弃被录取的学校去复读,而家人及亲朋却觉得已经被省内不错的医科大学录取而不支持。
对学生来说,由于自己无法做出斩钉截铁的选择,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从笔者来说,如果考生选择复读来实现自己的军校梦想,是一种上佳的选择;但是,如果自己能抛开军校梦,用心投入到医学类专业的学习中去,未来的成就也许能超越军校所学,这是笔者高考升学时代的观念,30年后再适用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