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佛典文学》,李小荣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2023年10月第2次印刷。
内容简介
系统研究汉译佛典自身的文学性,对于今人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学发展过程中所受外来宗教文学的影响和加深对中外文明共鉴意义的认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书在较全面掌握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分段梳理佛典翻译史及相关重要译家的佛经翻译理论之内涵,先重点从宏观层面揭示了汉译佛典文学的三大特色,即口诵传统和书面传播、文本来源的胡梵之辩和梵本崇拜、语言运用的文白相间和雅俗共赏。其次,用个案研讨的形式,分别介绍了“经”“律”“论”三藏中的特色文学经典。最后,对佛典“十二部经”进行了文体判别,并揭示了不同文类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尤其是对叙事类佛典的叙事伦理、叙事风格、故事结构和后世影响做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总结。
总之,它是一部较系统地从文学和文体学角度来研究汉译佛典的新著,在佛经文学研究史上,是一个全新的里程碑。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史简述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确立及其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佛典汉译史及其相关问
第一节 历史分期及各期有代表性的译家
第二节 译场译论
第三节 疑伪经与中国古代文学之关系
第三章 汉译佛典文学的宏观观照
第一节 口诵传统与书面传播
第二节 文本来源:胡梵之辩与梵本崇拜
第三节 语言:在文白与雅俗之间
第四章 “经”部文学经典
第一节 《阿含经》
第二节 《法句经》
第三节 《涅槃经》
第四节 《维摩诘经》
第五节 《法华经》
第六节 净土三经
第五章 “律”部文学经典
第一节 “律”部文学经典之特色
第二节 《摩诃僧祇律》
第三节 根本律
第六章 “论”部文学经典
第一节 “论”部佛典的文学特色
第二节 《大智度论》
第三节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七章 汉译佛典文体类别及其影响
第一节 十二部经及诸文体之关系
第二节 说理类文体及其影响
第三节 叙事类文体及其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后 记
这本小书基本上是被吴光正教授“逼”出来的。
大约在2007年,吴教授要编《异质文化的碰撞——二十世纪“佛教与古代文学”论丛》(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选中了我的一篇小论文《变文变相关系论》(原载《敦煌研究》2000年第3期),由此展开了我们的通信联络。
《晋宋宗教文学辨思录》
嗣后,光正教授又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主持开设“中国宗教文学研究”专栏及筹划《中国宗教文学史》的撰写,都极其诚恳地向我约稿。
本来,这几年我手头有五六个不同级别的课题,时间紧,任务重,虽然也婉拒过好几回,但作为学术研究的同道,又觉得有责任、有义务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尽点绵薄之力,故最终还是答应承担《汉译佛典文学》的写作。
本书第一章“绪论”部分曾以《汉译佛典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为题,刊于《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此则扩充了一倍多的篇幅,观点亦有所调整,盼读者以此为准。
有部分内容,曾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如第二、七两章的第三节分别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2013年的第6期(题目各作《疑伪经与中国古代文学关系之检讨》《汉译佛典叙事类文体的特色及对中土叙事文学的影响》);第四章的第二、六两节分别刊于陈允吉先生主编的《佛经文学研究论集续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题作《〈法句经〉与譬喻文学》)和《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题作《净土三经的文学世界》);第六章第一节,刊于《石河子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题作《汉译“论”部佛典文学特色之检讨》)。
《汉译佛典文体及其影响研究》
此外,还有少部分章节与拙撰《汉译佛典文体及其影响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重复(仅文字上略有改动),本书悉一一注明,这有自我抄袭之嫌疑,但目的在于建构相对完整的汉译佛典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当然,从目前情况看,与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距离),使全书结构较为完整、均衡,敬请读者见谅。
本书初稿完成于2013年2月10日,时光如梭,转眼已过去5年多。虽说佛经文学佛教文学的研究进程日新月异,但因我杂事缠身,这第三次修改也未能充分吸收新问世的成果,仅有部分内容的增删,倍感遗憾和不安,很是愧对主编光正教授的关爱。其中,第四章第三节是吴章燕博士提供的初稿,经其同意,我略加修改纳入本书,特此说明,并致谢忱。总之,本人学识浅薄,书中定然还存在不少错误与疏漏,在此,谨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批评指正。
《晋唐佛教文学史》
最后,我要对促成本书问世的吴光正教授、《中国宗教文学史》课题组的同道,以及北方文艺出版社,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李小荣
2018年8月18日识于福州仓山梦枕堂
作者简介
作者近照
李小荣,籍贯江西宁都,1986年中师毕业后参加工作。系南开大学文学硕士(1996年)、复旦大学文学博士(1999年),并有两站博士后工作经历(浙江大学2000-2001年;福建师范大学2002-2004年)。现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文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领域为宗教文学、敦煌学、佛教文献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1项(结项皆为优秀等级),其他部、省级科研项目13项;目前主持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佛教文学艺术思想综合研究(多卷本)”。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文史》《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浙江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70多篇;出版《变文讲唱与华梵宗教艺术》《敦煌密教文献论稿》《敦煌佛教音乐文学研究》《敦煌道教文学研究》《汉译佛典文体及其影响研究》《弘明集校笺》《晋唐佛教文学史》《禅宗语录文学特色综合研究》等著作16部。论著获教育部第七、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各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主持的教改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11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5年)、特聘教授(2020年);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