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位于浙江金衢盆地西部,钱塘江上游,处于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处,为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衢州机场的初建就与军事用途有关。
早在1926年,北伐军东征江浙两省,为使空军协助地面部队作战,准备在衢州、兰溪、杭州、上饶等地建筑临时机场。
12月29日,衢州机场第一次修建,然而,随着北伐军的节节胜利,战线向北推进,于是,修建的衢州临时机场荒废。
1932年,国民政府下令兴建兰溪、镇海、衢县飞机场。次年11月,在福建的第19路军公开反蒋,从浦城进攻浙江,蒋介石调兵遣将,从浙南、浙西、赣东、赣南、海面等方向前去围剿。

衢州机场修建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一来,衢州成为进攻的重要的基地,机场作用陡然提升,1934年春,衢州机场开始扩建,位于城区城东门外,东经119度、北纬30度之间。此后,每年都要进行修缮,经年不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13日,淞沪战役打响,8月14日,以杭州笕桥机场为中心,进行了著名的“8.14”空战,衡州机场作为笕桥机场的后方机场,有少量飞机为避日机空袭,从笕桥机场转场到过衢州。
11月,杭州城和笕桥机场沦陷,南京继而失守,日军沿长江向西,经黄淮地区向华中进攻,战线西移。浙江省军政机关,内迀至金华、丽水,笕桥机场的人员、飞机撤到衢州衢州机场。
12月,敌军攻陷富阳,我空军以15架飞机掩护步兵南渡,经衢州机场降落加油,但因机场太小,起降滑转不能自如。
同月,空军总指挥部电令:
“衢州空军站为我空军出袭台湾及敌寇本岛之重要基地,杭州空军总站着即改为衢州空军总站,并兼理玉山场务,原衢州航空站撤销。”
12月10日的南京保卫战中,日军得到报告有9架中国飞机飞到衢州,12月12日,日军攻击从南昌飞走的中国飞机时,也轰炸了衢州、玉山这两座机场。

日机轰炸衢州机场旧照 图片来自
1938年1月,衢州机场再次扩建,5月20日,中国空军2架战机先于美国陆军航空队携带宣传弹跨海远征日本,循衢州机场等地导航信号,经南昌、衢州上空,在前进基地宁波机场降落加油。
这一年的10月21日和25日,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日军有南渡钱塘江沿浙赣路西上的状势,衢州机场奉令进行破坏。
1939年2月中下旬,日军企图在浙东沿海登陆,军统报告杭州日敌积极准备侵犯浙东,于是,浙江各地又开始破坏铁路公路,衢州机场也在破坏之列。
3月20日,日军3个师团发起进攻南昌的战役,为牵制浙江的国民党军,21日,日军袭击侵占富阳东洲沙,企图渡富春江南进,当地军民奋起抗击,于23日收复失地,衢州机场又进行修复。
日军攻占南昌城后,中国军队即发动反攻。5月4日下午,中国空军第一大队奉命从空中支援南昌反攻部队,大队长龚颖澄从衢州机场起飞,率5架SB-IV型轰炸机直扑南昌敌阵,猛烈轰炸南昌近郊敌军的既设阵地,予敌极大损失,中国军队士气大振,乘机发起冲击,一度攻入南昌市区。
这次从衢州机场起飞的空中攻击,虽然没有使中国军队攻克南昌城,但消灭了日军约半个中队的兵力。对敌之威胁及我陆空联络协同作战之收获可谓之大,在抗战时期颇具影响力。
8月1日,衢州空军第十五总站改为空军第十三总站,总站长为空军少校陈又超,所辖尚有浙江、江西、安徽等地部分辅助机场及福建省全省机场。
1939年2月15日,日军进犯义桥、龛山、衙前、临浦。针对这一战局的变化,集中的衢州的大量物资需要后撤,衢州机场需要破坏。
当局又下令破坏机场,连夜征集民工七千余人,在机场纵横掘沟数千公尺,附近建筑亦予摧毁。后日军停止于临浦、义桥一线,我方物资问题,也稍获撤退转运的解决办法。
而此时衢州机场仍有运用的必要,上级又下严令加紧开工修建机场。是年,陈又超再次要求县长崔履坤征民夫5000人从事机场修筑。
1940年春,在交通部电政三特区工作的衢州人徐映璞,建议增设衢州南北环电话线,并增设洋口、上方两监视哨,马上获得批准,这项工程完成后,衢州防空预警能力得到了完善。
衢州机场从1941年开始进行大规模扩建,历时1年4个月。1941年1月至4月中旬,第一次开工,进行初步勘测。1941年4月至12月上旬,第二次开工,工程全面展开。1941年12月中旬至1942年3月下旬,准备开展空中游击战,加速机场建设。
这三次施工都以迎接美国志愿飞行队为主要工作目标,1942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开始准备迎接美国轰炸机队的工作。
1941年1月7日,国民政府电令加宽加厚衢州机场跑道,限2月底完成,扩建标准要求能容纳50架美制重型轰炸机起降。
为加强机场建设技术力最,1941年1月,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三四年级而且身体强健的学生50多人,应教育部的征调,由钟伯元、温毓琦两位老师率领到衢州第十三空军总站,参加修建机场的工作,负责全场测量及工程施工。
1941年4月13日,日军骤然蠢动,向南攻占了绍兴,大有直下衢州之势,浙赣铁路前站只能到达金华,衢州机场修筑计划,没有全部实行,而破坏工作又重新开始,广西大学学生撤离衢州。
与此同时,日军时常出动大批机群轰炸衢州,衢州城市被破坏得十分严重,而机场之或修或破的命令,随着前线战局的变化,一日数变。这是衢州机场扩建的第一个阶段。
4月24日,浙东情况趋稳,衢州、丽水两机场暂予保留使用。于是,又召集人力、物力扩建衢州机场工程,开始了扩建工作第二阶段。为了加强工程技术力量,上级调派约300人西南联大学生到衢州,以充实监工人员。
1941年12月,军令部长徐永昌将新拟订的《空军游击计划大纲》报送蒋介石,衢州机场作为空军进行游击战的重要基地,第十三总站接到了一道紧过一道的催促机场扩建完工的命令,机场扩建工程进度进一步加快。衢州机场扩建进入了第三阶段。
为准备重40吨的美制B-17“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的起降,对跑道的翻修、提高跑道的承重能力是主要任务。战时前方无重机械,只有用铁皮灌铅制成重约50吨的压路滚,由百余人拉动碾压道面,而其他所有土石方之工作均靠手夹完成。
1942年3月下旬,中方得知美军将使用衢州机场后,进一步加快了工程进度。
至4月中旬,在条件万分艰困的情况下,在航空委员会道道催令声中,不到1年的时间衝县机场扩建工作告成。完成宽60余米,长1200米之土石跑道一条,隐蔽线4条共5000米,可适合各型的飞机起降和隐蔽。
1941年前后,衢州机场从桂林调来两辆修理飞机用的大型工程车,由于机械设备齐全,宛似一个小工厂,自身载重有十多吨,为了顺利驶至指定隐蔽地点,沿途桥梁都作了加固。
工程车的负责人是一位在德国留过学的兰溪人,他是飞机工程师,在宁波上空击落的一架日机,因损坏不大,运到衢州得到修复,修复好的飞机顺利飞往大后方。
衢州战略位置重要,以此为空军基地,能对日军造成沉重打击,必为日军所不容。于是,在加紧扩建衢州机场的同时,国民政府也在着手提高衢州机场的防御能力。
为防止日军发动攻击,破坏衢州机场。1941年7月5日蒋介石调防浙江的第74军军长王耀武,1941年夏军委会派黄百韬接邹文华任第三战区总部参谋长。
在1941年冬和1942年6月以前时间段内,黄百韬同第三战区参谋处会拟了一个会战计划,准备把日军引诱进入衢州举行会战。
12月,又将第86军从浙赣线正面绍兴、诸暨地区撤回到衢州,积极备战。第86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军长莫与硕,营以上军官大部分是黄埔军官学校各期毕业,对第三战区当时所辖各军来说,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
该军调到衢州后,第67师(师长陈颐鼎)防卫衢州机场东、南面,第16师(师长曹振铎)守卫衢州东北角地区。第79师(师长段林茂)驻守金华,暂由王铁汉指挥,在整个浙赣一线集中了13个军,兵力达20余万。
1942年2月,国民政府撤销衢江警备司令部,成立衢县警备司令部。第86军军长莫与硕兼任警备司令,
在扩建衢州机场和调集军队的同时,在1941年下半年,开始动工兴建保卫衢州机场的防御工事,其外围远及金、兰、汤、建等县都开始紧张赶筑各种作战工事。
当时,共调来8个工兵营到衢州担负构筑工事任务。又从浙东金、衝、严、处各专署所属各县和江西各地调来技术工人数千人及手拉板车一千多辆,供工兵营使用。
浙江省保安司令部还派来两名督导官,负责联络工作,举凡要由地方征集的木材、铁器、石料以及民工等,都通过督导官同各县政府联系,限期征集备用。
1942年1月16日,蒋介石考虑应敌之战略,手谕徐永昌由军令部篮督衢州等城防工事,限三月底前一律完成。
为了准备迎敌,2月3日,蒋介石电告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希望能够预防敌军四个师以上的兵力进攻衢州。
顾祝同接到电报后,与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浙江省主席黄绍竑,一同到衢州视察,积极部署衢州机场的扩建工程与保卫衢州机场的准备工作。
衢州机场的防御工事建设是当时第三战区最重要的军事工程。1942年初的冬季十分寒冷,浙江中西部一直阴雨连连,2月9日下起大雪,2月14日就是农历除夕,这正是民众在家休息过春节的时间。
但是,他们在建好机场,反攻日本的宣传下,激发出巨大的爱国热情,积极响应号召。他们在满天的风雪中上山伐木,长途步行扛运木头,修建机场和工事,倍尝艰辛,却热情髙涨。
几百万根木头从山上伐下来,通过船运、编排筏、火车甚至人工长途扛运,从方圆数百里的地方运到衝县、金华、兰溪。
1942年2月10日开始至4月中旬,各县基本完成国防木料征运工作,共征集直径20厘米的原木360万株,毛竹90万根,其他石料、钢材无算。
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兼第三战区副司令的黄绍竑先生,在其《五十年回忆》中这样追叙:
“四百五十万根木、竹,数目是何等的惊人!衢县县城的人口,不过四万多,然堆在城区附近的竹、木,就比它的人口数多出十倍以上。我到那里去巡视,只见竹木,少见人头,真不胜其沉痛与悲戚!”
同时,在机场修建施工现场,每天都有2万至4万青壮年紧张地劳作。
他们自备干粮,自带炊具,抬石头,平壕堑,扩场基,修跑道,日夜赶工。苦累不说,每天为赶工而得不到足够的休息,还要经常遭受日机的轰炸,几乎每天都有人被炸死炸伤。
一次,日机将炸弹投入一条壕沟之内,躲在里面的50多名民工当场就被炸死40多人。
1941年12月,国民党军第86军67师199团从汤溪开拔到衢县樟潭镇,负责以樟潭镇为中心,从王窑里一直到闹桥的守备任务。

衢州机场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1942年1月1日,各营进入阵地开始构筑工事,其中一营营部驻杨家,守备在樟潭火车站、童家山、徐八垄一线,负正面保卫衢州飞机场之重责。
在广大民工的支援下,驻守的官兵们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并备足一个星期的给养,营长李正秋回忆:
当时,一营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光是加农炮、榴弹炮、迫击炮等重炮就有60多门。经过战斗动员,全营官兵士气高昂,都抱着“誓与衢州共存亡”的决心,各作战单位都填写守住所在阵地的保证书,誓歼入侵之敌。
为了保守军事秘密,衢县机场旁近禁止通行,鸡鸣渡、东迹渡、青龙渡,交通一律断绝。东乡诸村进城者,自信安江以北的,绕道北乡,由浮石渡进城。东迹渡以南的,绕道南乡,由乌巨渡进城。
第一环内,居民往来,皆章符口令,以限制之,警报突至,不复通知,老幼妇孺,往往就地坐卧,以待天命,盖不啻水深火热中。
第63师187团一营营长安守仁回忆:
1942年整个春天,我们的部队大半时间在兰溪城东北山区地带构筑工事。
约在2月份,苏联顾问来我师阵地视察工事构筑、兵力部署等,将我师由兰江西线推进到市区东北部郊区,司令部驻扎东门外东岳庙中。
1942年2月,顾祝同亲率第十集团军司令王敬久和兵工监到这里作了实地勘察。3月初,开始按计划施工。
至4月还有一些构筑工事的木料在运输途中,到浙赣战役打响时,这一期防御工事只完成一部分。
与空军新战略配合,1941年12月22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在桂林召开东南各省防空司令部参谋长会议。
会议由防空总监黄镇球主持。会上要求在桂林、柳州、南宁、衡阳、衢州、吉安、芷江、零陵、赣县、南雄、贵阳等11空军处点先架设防空情报通信线路,后再与邻省和地方通信线连接。其中,柳州、衡阳、衢州、正江、赣州、桂林六处应尽先依限完成,并由航空委员会补助经费。
黄镇球还特别指出,浙江省地滨东海,衢县空军总站为将来我空军出击台湾及敌寇本岛之主要根据地。须于衢县筹设一防空指挥部,加强情报机构,以衢县为中心半径100千米内增密对空监视哨,达到每20千米有一个对空监视哨,以利空军作战指挥。
根据这次会议的要求,1942年1月10日,浙江省防空司令宣铁吾,向桂林空军第二路军司令部上报建设衢县防空指挥部方案,将原设在金华的浙江省防空司令部迀到衢县,设立衝县防空指挥所。
衢县防空指挥所辖区为衝县、遂昌、汤溪、龙游、常山、开化、江山、寿昌、建德、淳安、遂安、桐庐、兰溪、浦江、武义、金华、丽水、云和、松阳、龙泉等20个县。
在衝县设防空指挥所,有指挥官、副指挥(少将)、主任参谋(上校)、参谋、副官、军需、书记、译电员、绘图员等,指挥部内设四个股,每股有股长(中校)、股员、司书等4人。
整个防空指挥部有官佐29人、士兵13人,鲁忠修兼任指挥官。在金雄设防空情报所,有所长(少校)、情报员(上尉)、指佐、通信员、事务员、书记等,计有官佐16人、士兵9人。各县设情报分所,有所长(中尉)1人,班长、哨兵9人。
全省共增加防空监视哨45处,增设后全省计有防空监视哨61处,每个防空监视哨,有队长(上尉)、情报员(中尉)、文书、班长、哨兵,计有官佐2人、士兵11人。
另外,江西省东部27处防空监视哨、情报所与衢县防空指挥所互通情报,增加电话线23段,共计435千米。
同日,浙江省省主席黄绍竑下令开始衢县防空情报网建设,要求省府电政管理局督饬建设厅及有关机关收到电令后即投购线料、征用木杆,限电到3个月内将防空情报通信线架设完成;要求督饬省电话局先行垫料施工,遵限完成;并分电交通部第三区电政特派员办事处,与该部厅洽商在浙江省新建电话线路事宜。
2月10日上午,浙江省防空司令部召开防空情报线架设委员会第一次筹备会,参加会议的还有空军第十三总站第一股股长高扬茗、情报员楼瀛堂。会议决定架设衢县防空情报线分三期进行,每期工程限一个月完成。
我国本来工业落后,战时日寇又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建设防空情报电话线的材料奇缺,最缺的是电话线。为了完成以衢县为终点的防空情报电话专线网建设,电话局的建设者从各个单位征调电话线,或登报收购各种电话线,还远到江西上饶等地筹集。筹到的电话线也是五花八门,有的铜线、铁线、铝线。至4月底,增加防空监视哨和架设电话专线的工作没有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