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7)无可挽回的形势(下)

子名历史回忆录 2025-04-09 14:54:54

晚上10点,迪安将军抵达离乌山15英里的平泽,他来到艾尔斯的指挥部,与巴思准将商议军情。

史密斯特遣队仍无确实消息,但敌军坦克在附近的出现,使他感到不安。

他离开后不久,来了4名筋疲力尽、浑身湿淋淋的特遣队士兵,他们带来了灾难性的消息:

他们已被坦克和成群的步兵打垮!几乎所有的人都已阵亡!

图片来自网络

几分钟后,史密斯特遣队的炮兵指挥官米勒·佩里中校一瘸一拐地走进指挥部,他的叙述更确切:

当史密斯下令撤退后,士兵们就拆下了炮上的瞄准器和保险栓。

后来,他和史密斯回到乌山郊区后,发现拉大炮的卡车只受到了轻微的损伤。当转过通向乌山的一条弯道时,他们突然发现有三辆敌军坦克停在路上,坦克上的敌人正在抽烟,史密斯的小车队一枪未放就逃走了。

他们折而向东,奔向安城,路上至少收容了约100名美军步兵,有些人丢了鞋、钢盔甚至衬衫。

天黑后,他们全部安全抵达安城,没有敌人追击他们。

听完叙述,前来拜会艾尔斯的记者们离开战斗指挥部去睡觉,他们找到的地方太拥挤,迈登斯只得睡在桌子上。

午夜前,有位随军牧师叫醒了他:

“卡尔,你最好到指挥部去。”

艾尔斯上校叫迈登斯去唤醒了其他记者,当希金斯走进静悄悄的指挥部时,她发现艾尔斯原先的自信,已被深深的忧虑一扫而光。

在这里,她得知朝鲜人民军正在突击前进,记者们奉命南撤。

7月6日凌晨,他们到了34步兵团在松乔的指挥部,希金斯累得呈大字形躺在一张桌上,迈登斯躺在另一张桌上,尽管有蚊子、臭虫,有冷风凄雨,二人还是沉沉地睡着了,他们在朝鲜参加战斗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黎明时分,玛吉·希金斯醒了过来,她发现那里连一个士兵都没有,地板上满是C-口粮的盒子、地图和枪支。

迈登斯在桌子上眨巴着眼睛,他不相信人会走完,第34团团长杰伊·洛夫莱斯上校走进屋里,他让玛吉坐他的吉普车去他在10英里外天安的指挥部,迈登斯坐通信队的吉普车。

他们出发时,大雨倾盆而下,雨水漫过公路,迈登斯走进天安的指挥部时,有位少校告诉他:

“你们离开松乔是好事。半小时后,坦克就开进去了。”

洛夫莱斯对那位少校说:

“让汽车离开这个城镇,这里将成为前线。”

这时,疲惫不堪、头晕眼花的美军成群结队涌进了天安,许多人没有枪、背包、钢盔或子弹带。他们非常愤怒,有些在咒骂政府把他们投进了一场毫无希望的战争,有些在指责他们的长官,有些人则感到羞愧。

士气低落的美军士兵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他们看上去蓬头垢面,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面对优势敌军,确曾英勇地进行了战斗。只有经历了那个恐怖之夜的人,才能了解人们惊慌失措往回跑的情景,对意志坚定的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后来,大田第24师指挥部的官员向记者们通报了情况,巴思准将承认他们已放弃无用的阵地,还另一位军官说大约有150~170辆坦克横冲直撞。

迈登斯洗漱后,拿着滴滴涕急匆匆去消灭蚊虫时,听到一名少校在问一名上尉:

“你有地图吗?”

上尉答道:

“没有。我们已有好几个小时没有地图了。”

另一位军官插话道:

“你不知道我们在倒霉吗?”

这时,有人说第24师21团正在城南挖战壕,认为:

“这是一种自杀性的防守。没有山,只有平坦的稻田”。

24岁的孪生兄弟查尔斯·琼斯和尤金·琼斯在前线拍摄了美军急速后撤的纪录片。

战争爆发后,他们不再为互相竞争的华盛顿各报社工作,而是设法当上了全国广播公司电视部的摄影记者。

曾在二战中当过海军的他们,目标是在胶片上摄下比尔·莫尔丁在动画片中设计的画面和厄尼·派尔在散文中描述的 “脸面肮脏武器干净的职业战士”的形象。

今天的战斗遭到了惨败,人们看见一名美军士兵冒着枪林弹雨,从四分之一英里处的一个村庄的废墟里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

他显然受了伤,呼救声隐约可闻,但没有人去救,最后查尔斯·琼斯跳起来大叫道:

“救救他!朝敌人开火!”

他冲上前去救那个士兵,尤金则尽可能快地扣动着M-1步枪的扳机向敌人射击,并大声叫其他人也开火。

当查尔斯救回那个士兵时,尤金又丢下步枪,开始拍片,附近的一个士兵跳起身来帮助他。

玛吉·希金斯在附近的山坡上看到了这一幕,当查尔斯开始给那个伤兵包扎伤口时,她把手搭在他肩上说:

“当兵的,把你的名字告诉我,我一定要让你因刚才的行动而得到褒奖,那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行动之一。”

查尔斯以为她是因大撤退而被疏散的美国平民,便朝她咧嘴笑笑说:

“女士,我只是个随军记者。”

这些日子的战地新闻在美国非常吸引读者。《纽约先驱论坛报》因两位明星记者的实地报道而大获其利。

希金斯题为 《南朝鲜的一个前线指挥部》的电讯详细描写了谢德里克,但她说谢德里克是死在朝鲜的第一个美军步兵是不正确的。

她写到:

 “军医们把那个士兵的尸体运到这里,轻轻地从吉普车上抬下来。死者被裹在一个毯子里,倾盆大雨落不到他那张年轻英俊的脸上。当军医们把尸体抬进屋时,一个二等兵痛心说:‘这是什么样的找死之地啊!’”

混乱状态和紧张的撤退仍在继续,7月8日晨,北朝鲜的坦克和步兵攻进天安,被击溃的第3营残部与敌进行了巷战。

取代洛夫莱斯上校担任第34团团长的罗伯特·马丁上校抓起一个反坦克火箭筒,和作战处的杰里·克里斯坦森中士一同行动。

在城东郊,他们看见一辆坦克冲过来,就赶快跑进一间小屋里,马丁瞄准坦克射出了一枚火箭弹。同时,那辆坦克上85毫米口径的火炮也射过来一枚炮弹,把他炸成了两半。

不过,克里斯坦森中士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只是一只眼珠凸了出来,他费了好大劲才把它塞回眼窝。

此时,更多的坦克和步兵涌进了天安,美军似乎无一能够逃走,好在友军的炮火形成了一道白色的烟障,使许多人 (包括克里斯坦森)冲上了通往大田的公路。

两天之前 (即7月6日),麦克阿瑟的司令部里就有传言说他计划把散布在日本各地的第8集团军4个师派往朝鲜。

沃克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沃克中将深为来自朝鲜的消息感到不安,便自告奋勇于7月7日飞抵大田。

素以硬汉作风和好斗立场而受人敬服的迪安将军前往迎接,他比矮胖敦实的沃克高出许多,迪安向沃克介绍了战术上的失败、指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一些严重的缺点。

战况比沃克想象的还要糟,在他看来,东京和华盛顿显然还未意识到朝鲜正在发生着什么,鉴于形势已非常危险,他建议迪安把介绍过的情况要点电告麦克阿瑟,以引起他本人的重视。

黄昏时分,电文发了出去。

这时,沃克发现迪安的负担太重,他的参谋人员被迫已前去指挥投入战斗的两个团作战,其余的部队散布在釜山至大田沿线。而第19步兵团部署在浦项至大邱之间保护通讯线路。

沃克告诉迪安,首先应尽快把全师集中起来。

第二天 (8日),沃克又到了大田。这一次,他给迪安带来了好消息:

第8集团军将全部开到朝鲜。

迪安终于松了口气,他再也不会兼任师长和全军司令这两重头衔了。这两位将军及沃克唯一的副官莱顿·泰纳少校乘吉普车北行至离天安最近的一个高地,离他们只有600码的天安城里一片混乱,路上挤满了难民和士兵,其中大部分是美军第3营的士兵。

他们把地图铺到吉普车车盖上,泰纳听到两位将军镇静地讨论了已发生的情况和应该做的事,虽然迪安通宵未眠,但泰纳看到他仍很机敏沉着。

他们的讨论被第3营的一名军官打断,他汇报了坦克进攻天安和马丁被炸成两半的情况,抵抗已遭瓦解,部队正在急速撤退。

迪安面临着新的抉择,公路在天安分为两条:一条是通往釜山的大道,沿铁路伸向东南;另一条则直接向南与汉城至釜山公路相汇合。

两条路均需防守,不过第一条更为重要,它经全义通到交通重镇鸟致院,并进而通往锦江,一旦北朝鲜军越过这条重要的河流,大田就会受到威胁。

鉴于第34团已疲惫不堪,迪安派他们到北边去保护公路,另派新到朝鲜的第21团到全义和鸟致院去进行阻击战。另一个团——第19团留做预备队。

迪安命令配属第19团的坦克开到前线,当他和沃克还在高地上时,这些轻型坦克开来了,先到的一个排的中尉排长来到高地上,沃克叫住他平静地说:

“现在,我们的想法是挡住这些人。我们无须冲上去狠揍他们,应守住对我们有利、我们能首先开火并能延缓敌人推进的阵地。”

迪安对此颇为敬服,沃克在战场上给中尉上了 “一堂和任何军事院校的讲座同样精彩的坦克战术课”。这才是真正的沃克,不是记者们所说的 “莽汉”,而是朋友们昵称的 “约翰尼”。

沃克是乔治·巴顿将军的得意门生,但他毫无巴顿的暴躁和自负,很少骂人,从不吸烟,偶尔喝点酒,和他的偶像巴顿一样,沃克也信奉宗教,但从不认为上帝是他的私人情报官。

两位将军讨论了每团只剩两营所造成的问题。由于陆军条例是以三三制为基础的,所以有必要对部队的部署加以调整。

迪安解释了建立预备队的各种困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极少的预备队打过许多仗的沃克表示理解。他讲述了其他部队在相同的形势下曾行之有效的一种战术:

在纵深建立坚固的支撑点,用密集火力控制支撑点之间的地区。

他强调说:

“在这种情况下,各作战单位不要全力投入是绝对必要的。”

为预防此点,各级指挥官在分配任务、选择阵地、制订火力支援计划、选择撤退路线及发布撤退命令时都应十分谨慎。

最后,他要求制定出在如此复杂的条件下指挥作战的方针来,在分析问题时,他没有忘记巴顿在无数个场合反复说过的话:

“高级指挥官必须着眼于是在何处而不是如何打败敌人。”

这是指挥作战的要诀!在把美军和韩国军队分派到指定地点后,他将集中考虑在哪里打大仗。这意味着他可能随时调动手下的某些师,换句话说,在有重大战斗行动时,他将有例外的特别指挥。

迪安的命令已被传达下去:

“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锦江防线。最大限度——再次强调,是最大限度——地延缓敌人的推进速度。”

第21团必须守住全义或鸟致院,而且在4天之内不会有部队增援。锦江在大田外围流过,所以必须延缓敌人对锦江的逼近速度,才能在锦江南岸建起最后一道防线,大田的命运实系于此。

那天,沃克返回东京后发现,他本人直到7月12日才会获得指挥权。他认为自己做好了承担拯救南朝鲜的重任的准备,心中充满了常胜将军才有的充分自信。

当麦克阿瑟从沃克和迪安的报告中获悉朝鲜的局势非常严重后,立即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说受过良好训练、具有一流素质的敌军装甲部队势不可挡。

他不正确地报告说:

“现在可以越来越明显地看出,这支部队在受苏联人的指挥和中共地面部队的战术指导,不能再视之为北朝鲜人自己的杰作了。”

两天前,他曾提出过所需军队的数字,但现在他说,他需要增加将近一倍的兵力,最后还断言:

“局势已发展为大规模战争行动。”

10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设立朝鲜联合国军司令部,并正式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司令。

与此同时,他的部队正在鸟致院英勇作战,抗击北朝鲜两个精锐师的进攻达两天之久,美军的伤亡非常惨重。

美军防御朝鲜人民军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参战的第一周,有两个团几乎一触即溃。许多士兵惊恐万分,把武器弹药都留给了敌人。美军装备不良、训练不精,在许多情况下还指挥不当。

现在,除锦江之外,再无天然屏障可以延缓北朝鲜军队对大田的进攻了。如果这个军事要地陷于敌手,美军和韩国军队将被迫一直退到另一条重要河流——洛东江边。

一旦失去这道屏障,他们将在朝鲜半岛南端受到包围。

尽管金日成未能按原计划在5天内拿下釜山,但他在与世界头号强国的军队作战中所获得的胜利,确实极大地提高了其部队的士气。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