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一场关于酱油安全的风波悄然掀起。当时,某媒体对多款标称“0添加”的酱油进行了送测,重点检测了其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测试结果显示,12款零添加酱油中检出了镉,7款则检出了总砷。

随后,在3月20日深夜,千禾味业针对媒体报道的酱油产品检出“镉”以及零添加相关问题,正式发文道歉。然而,这份道歉并未能立即平息市场的波澜。截至3月21日,千禾味业的股价已经连续四日暴跌,累计跌幅高达7.3%,市值因此蒸发了9.5亿元。
报道讲到这里还很正常,然而报道中的一句话却开始变得耐人寻味……
“虽然所有样品均未超出安全限值,正常食用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这一结果仍值得重视。”
而这样的表述,这就像父亲对着考了99分的孩子严厉地说:虽然你这次考的还不错,但你那丢失的1分仍然很过分!
又来“不谈剂量谈毒性”?在这张图表中,众多标榜“0添加”的酱油竟有砷和镉被检出,让人不禁疑惑,难道所有酱油都“翻车”了?

然而,经牛媒数据查证,根据GB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酱油中的总砷含量上限为0.5mg/L,铅的含量上限为1.0mg/L。
而对于镉,虽然在该标准中未明确提及,但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对其有明确规定,上限为0.1mg/kg。

这意味着被测的13款酱油,在镉和总砷的含量上,实际上都远低于这个过高的定量限,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的安全范围。
图表最后一行的注释“镉、总砷的定量限均为0.005mg/kg”,也就是说,低于这个含量的镉和总砷,是无法被检测出来的。那么,这些微量元素究竟从何而来呢?
一般来说,砷可能来源于水体,而镉则可能存在于土壤中,甚至空气中也有微量的镉。在酱油的酿制过程中,原材料如大豆、小麦或水中,本身就可能含有这些微量元素。因此,检测出砷和镉,其实并不意外。

换句话说,只要是酱油,就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含有微量的镉和总砷,只是含量多少的问题。如果真的要追根究底,那或许应该去检查黄豆的产地、当地的水源,又有哪个生产商会故意添加这些有害物质呢?国标的存在,就是为了确保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不超标,从而保障人体健康。
此外,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如果一款酱油里完全没有镉和总砷,那它可能反而失去了酱油的“本色”。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任何有害物质的存在,但抛开剂量谈毒性,无疑是不科学的。
谁在“制造恐慌”?随着此文的发布,标榜“零添加”的“千禾0”酱油瞬间陷入了风波。截至3月21日,千禾味业的股价已经连续四日暴跌,累计跌幅高达7.3%,市值因此蒸发了9.5亿元,形势颇为严峻。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危机,千禾味业在3月20日深夜迅速发布了《关于媒体报道酱油产品检出“镉”以及“千禾0”与零添加相关情况与消费者的沟通说明》。在说明中,千禾味业明确表示,公司所使用的所有原材料均严格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质量有保障。

同时,针对商标与零添加关系引发的质疑,千禾味业也给出了明确的回应。公司表示,“千禾0”系列产品的商标设立初衷是为了对零添加产品进行明确区分,方便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轻松识别并选择。因此,并不存在蹭热点或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更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意图。
此次检测中更令人耐人寻味的是,这13款酱油中,检测出含有镉和总砷的10款都是国产品牌,而未检测出的恰好都是外资品牌,分别是“某鱼”“某味”“某万”。而且哪怕是含有镉,“某鱼”“某万”的含量也比另外三家低。
而其中“某味”就更加是拔得头筹,在检测报告中竟两种重金属都不含有,但它真的就“干净”吗?
到这里,牛媒数据发现莲花味精的过去似乎正在重演。

2000 年,网络上突然冒出了“味精会致癌”的流言蜚语,之后,超市里的味精开始变得无人问津。随着味精的没落,鸡精趁机崛起,占据了原本属于味精的市场。
而如今同样的是事情似乎又在重演,似乎有人想借此报道传递“国产酱油危险,外国酱油安全”的思想。

到这里,牛媒只能说商战的形式从来都没有改变,而在此之中,某些媒体失去了良知,沦为了资本的打手,连身心都出卖给了资本,灵魂出卖给了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