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校楼上泼水,妈妈用水泼让娃体验受害者感受,网友:三观正

菁妈育儿 2024-09-21 00:23:41

文|菁妈

01

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作为引路人,要教会孩子责任和担当!

作为妈妈不仅仅要给孩子充沛的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值得爱的。更要在孩子受人欺负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孩子撑腰。更重要的是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要及时地教诲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浙江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他的班级在3楼,他发现有个同学把水倒到1楼,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于是他也学着这个同学把水倒下了一楼,除了倒了三次水之外,还丢了一盒牛奶到一楼,他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刺激非常好玩的事情。

而这一件事情被老师发现了,于是老师就打电话跟妈妈说了一下。作为老师发现孩子在学校里面的一些异常行为,确实要跟妈妈说一下的,但至于妈妈会不会教育孩子,这个老师还真的管不了。

有一些妈妈可能就觉得这是一件小事,轻描淡写地跟孩子说:以后不要在楼上倒水了。这样一个说法对于孩子来说不痛不痒,孩子压根就感受不到自己做错了事情,以后也有可能不会改正,甚至会变本加厉。

比如说丢牛奶盒可能会扔到同学,但是同学没受伤却被吓到了,他就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下次可能会把一本厚厚的《中华字典》扔下去,甚至把自己装满水的保温杯扔下去,万一扔到同学那可就糟糕了,很可能会出人命。

02

而这个妈妈就是知道这样的一个动作,其实背后的危险性是极强的。妈妈痛定思痛,就觉得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到底有多危险。

于是回到家的时候,妈妈就让孩子站在楼下,妈妈从一楼拿起一盆水泼向孩子,孩子被吓得又哭又往后退。

妈妈就叫他站过来一点,孩子哭着摇摇头“不行”。

为什么不行?你不是觉得好玩吗?你们老师跟我说你是从3楼倒下来的,我现在这里才是从1楼倒下来了。

孩子还是哭着摇头,妈妈就开始威胁了:站过来,速度一点,你是站过来还是选择被送去老家?孩子听说要被送回老家,只好不情不愿地向前走了两步。

妈妈再说:我问你,你倒了几次?孩子哭着说一次。妈妈问:你确定是一次吗?要不要我打电话跟老师确认一下?孩子点点头,也就是同意妈妈跟老师确认。

妈妈再说:不好玩吗?我觉得挺好玩的,我想多玩几次不可以吗?还叫孩子快点站过来,不要让我浪费水,孩子哽咽着抬头看着妈妈,想向前走又不敢……

妈妈说:我不打你,你知道吗?暴力解决不了问题。

妈妈问孩子:冷吗?孩子点点头说:冷。那你从3楼倒水下去,有没有考虑过其他的小朋友冷不冷……

03

这一番操作下来确实要比妈妈苦口婆心的讲道理,或者说是打孩子效果要来得更好更快。

所以很多网友们都纷纷点赞,这个妈妈三观很正,发现孩子做错事情的话及时的教育,而且我觉得这个妈妈教育的方法也是非常的高明。

高明在于她运用了正面管教的逻辑后果,什么是逻辑后果?也就是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去惩罚,而是让孩子承担做错这件事情的逻辑后果。

也就是孩子把水倒下来,从逻辑上来说会倒到同学身上,同学会觉得冷,同学冷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感冒的情况,所以这样的后果就需要用孩子来承担。让孩子知道他做这件事情的后果是什么样的。

所以妈妈运用这个逻辑后果的方式,让孩子深切地知道从楼上倒水是非常不对的一种行为,后果是会导致同学着凉衣服湿透。

妈妈在用逻辑后果来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一点还需要改进,那就是妈妈威胁了孩子:你是要过来还是送你回老家?这其实就有一种威胁的成分在里面,尽可能不要威胁孩子。

还有第2点可能有网友有疑惑的,明明打电话的时候老师说孩子倒了三次,但为什么孩子告诉妈妈的时候确却说只倒了一次。而这时候孩子已经被妈妈倒水了,妈妈甚至说打电话跟老师确认,孩子也点点头,斩钉截铁地认为自己只倒了一次。

看这个小朋友的年龄大概是一年级左右,孩子这个时候有点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在被妈妈惩罚之后他知道这件事情是不好的,他就希望自己没做过,甚至期望自己做得比较少。

所以他在想象中自己只倒了一次,并不是这个孩子有意的说谎,这是这个年纪孩子的一种正常反应,就像是有些孩子,明明刚才吃的是烧饼,他偏偏说我吃的是蛋糕,只是孩子的一个想象而已。

话题:你认为这个妈妈做得对吗?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0 阅读:2

菁妈育儿

简介: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