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兵团参谋长,为何却评准军级?上报中将,最终为何授少将?

朕侃过去 2025-02-11 21:42:36

在我军军史上有这样一位高级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华东野战军担任兵团参谋长,按理来说最起码可评级正军级,但最终却仅评准军级,55年授衔时,其所在单位上报中将,但最终授少将,他便是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参谋长的刘少卿少将。

刘少卿1930年参加红军,在担任红一师特务营一连连长期间,曾以1个连的兵力俘敌3个连,后被选派进入工农红军学校二期高级班学习,因表现突出,常常受到校长刘伯承的表扬。

毕业后,刘少卿先是留校担任军事教员,后又被周总理亲自调往红一军团主力团担任团长,长征时在红一军团先遣支队担任支队长。

抗战时期刘少卿主要在新四军工作,曾任第5师参谋长(师长李先念),而新四军各师参谋长在建国后的级别和军衔并不低,比如第三师参谋长洪学智就是副兵团级上将。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野山东兵团参谋长(司令员许世友),而华野各兵团参谋长在建国后的级别和军衔也并不低,比如粟裕兵团参谋长张震就是副兵团级中将。

可以说刘少卿三大时期的职务并不低,那为何评级为准军级,授衔为少将呢?

实际上在刘少卿担任华野东线兵团参谋长不久,他就因病不得不离开一线,这导致他错过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多场大战役,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之后的发展。

然而等到他康复,重回工作岗位时,刘少卿并没有回到战斗一线,而是担任淮海战役支前办公室主任,自此离开了部队,之后刘少卿先后担任上海铁路局局长、华东局副秘书长。

直到1952年下半年被安排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才得以重返部队,此时距离他上一次离开部队已有4年之久,而这缺失的4年军事生涯对他在军事上的发展自然也有不少影响。

实际上在1952年上半年评级时,时任华东局副秘书长刘少卿的行政级别被定为行政八级,相当于正军级,而在刚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也是按照正军级待遇来的。

不过在高饶事件后,刘少卿被认为和饶走得比较近,受此影响其级别被调整为准军级。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刘少卿被安排在训练总监部陆军战斗训练部担任副部长。

实际上训练总监部二级部副部长的级别并不低,比如训练总监部军外训练部副部长孙毅、训练总监部军事学院和学校部副部长杨秀山就均授中将。

原本训练总监部为刘少卿上报的是中将军衔,但是后来由于各授衔名单的压缩,而刘少卿的级别又仅是准军级,因而被从拟授中将名单中拿掉,最终授少将军衔。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