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在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时,哭就是要求。等他们稍大一点,有了语言能力,哭比很多时候就是情感上的诉求。但是孩子再大一点,仍然遇到困难就哭,那就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有人一听到孩子哭声,就心软,这是人之常情,是人的共性。但对于孩子的哭声,也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做父母的更是如此。曾经看到一个三岁的孩子,有的摔倒就保持在地姿势,趴在地上大哭,等着家人来帮助,这成为一种固定习惯,如果当时并无亲人在一旁,相信他们就会站起来,继续玩耍。这样的孩子依赖性太强,会让孩子变得懦弱。
孩子摔倒是常有的事情,每次要鼓励孩子勇敢地爬起来,如果距离远,就装看不见,孩子在地上趴一会就会继续玩耍,这就是暗示作用,如果孩子摔倒,大人表现得比孩子还强烈,自然就暗示给孩子一种信息:摔得很疼,孩子心里的痛就会夸大数倍。反之,如果大人转移孩子注意力,孩子的痛感就会减轻,因为孩子在大人那里得到暗示:没事的。
很多孩子摔得并没有那么痛,只是被妈妈的惊慌情绪所惊吓。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明白眼泪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勇敢地面对和克服。
孩子坚强的坚强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良好的后天教育和培养。所以,父母要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做事,自己去面对生活。
所以,孩子胆小懦弱,往往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所以,从小应对孩子进行自信心培养,当他们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后,要立即给予肯定和鼓励,不管在你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