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解读课文的方法是正确的读书方法吗?

铁剑帮看事 2024-12-22 20:18:34

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教学生解读课文的方法,尤其在课堂上讲述课文的时候,会按照一定的套路来讲解,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还要善于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概括总结,会使用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还要会分析这些方法,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等等。按理说,课文解读到这个份上,应该能够读懂了,也应该算是正确的读书方法。但很多学生根本读不懂,即便做课后习题做对了,也仍然不能全方位理解一篇课文,只是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来理解,就难免陷入偏颇的境地,就更别提那些连题都做不对的学生了。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简称,要通过语言和文字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学生不仅会解读课文,而且要会写作文,会训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作文就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方式。虽然学生学了很多课文,但并不能完全分析一篇课文。即便是作家自己,也不可能完全解读自己写的文章。因为他们写成文章之后,发表出去就不算是自己的了,只能属于读者。至于读者怎样解读,作家是无权过问的,也根本不能左右。一篇文章发表出去,读者读到之后见仁见智,并不能强求一致。人的意识是有选择性的,尤其在读书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鲁迅写过“同是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人们的身份地位不同,思想意识也不同,即便看到了同样一本书,也会选取不同的部分来看,产生的思想感情当然是不同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种不同,才让书籍存在有了一定的意义,甚至有人隔一段时间就读同样一本书,常读常新,每次读都会读到不同的内容,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尤其是读名著的时候,读者并不能做到全方位的理解,总是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种,而隔一段时间再去看,看到的就是别样的内容。

看《水浒传》,很多人看到的只是其中的故事,再看的时候有可能会关注人物性格,还可能关注其中的酒文化,关注其中的江湖文化等等。关注什么就会有什么,甚至可以把关注的内容摘出来做一番分析,竟然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人们看一部电影,有人关注的是剧情,有人关注的是明星,有人关注的是情感,有人关注的是结局。关注点不一样,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情感当然不同。读书的意义就在于各取所需,千差万别。倘若用同样一种方法来规范读书,就会让很多人失去阅读的自由,也会让他们感到受到了拘束,而不能摘取自己喜欢的内容来看。一些人读书不太老实,总是看了目录之后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甚至跳动,有的只读开头和结尾,就算是读过了,而这种阅读却并不能被规范化。还有的人买了书,只是装点面子,却从来不读,当然也不能被人诟病,因为他有钱就可以买书,至于怎么读,那是他自己的事,别人无权干涉。有人喜欢细读文本,每一个字都要看到,做相对全面的理解,有人喜欢观其大略,只看大概意思就行了,没必要在细节方面深究。读书方法不一样,获得的知识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也不一样。

语文老师用一种解题的思路来分析课文,尤其是用一种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课文,看似和考试挂钩,却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而读书本身没什么功利目的。虽然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也只是诱导人们来读书,让人们通过读书获取功名,也就获得了娇妻美妾,获得了荣华富贵。古代的书生会读圣贤书,琢磨写文章的方法,还会琢磨皇帝的意图,琢磨主考官的好恶,写出来的文章大多词采绚烂,歌功颂德,却没有太多实际内容,即便想要帮助皇帝治理天下,建言建策,也大多失望,因为他们不是皇帝,也不知道天下到底应该如何治理,只是凭借书生意气,往往会闹了笑话。现在的语文也要考试,而且考试中阅读理解题是重头部分,占的分值比较高。学生除了要分析诗词和文言文以外,还要分析现代文部分,做对文章后面跟着的习题才能得分,而这种习题大多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甚至抓住一两个字词来深究,有的还要考察学生修辞和表达方式方面的能力,却往往忽略了作者创作的意图,也忽略了文章内容的多义性和丰富性。

老师为了迎合考试的需要,会在讲课的时候,把课文当成考卷上的阅读理解题来讲解,课文后面的习题就相当于考卷上文章后面附的习题,有一定的类比性。老师除了要学生熟悉课文以外,就是要学生学会分析课文后面的习题,进而分析课文重点,还会提供给学生写作背景、作者介绍等内容。如此一来,似乎一篇文章就能够被学生分析透彻。其实只是几个习题概括了文章内容,却并不一定概括到位,甚至只是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没有培养他们个性阅读的能力。用一些固定的题型来消解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很多学生学了语文之后,会用老师教的方法分析一篇课文,无论是古诗词、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可以用固定的方法和套路来分析,甚至答题的时候都要用到一定的句式,在固定的句式中填充一些词语,就形成了所谓比较标准的答案,已经形同八股文的分析,或者说答案具备八股文的特征,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理解了,而是阅读之后符合主流思想的刻板理解,甚至把文章拆得七零八落,也就失去了整体的美感。至于自己的理解,当然不存在,有的只是老师教的那种高大上的方式理解,永远都是正面形象理解,永远宣扬正能量。当然,也就和古代书生们写歌功颂德的文字差不多了。

由此来看,语文课上解读课文的方法只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句式来答题,却不是正确解读课文的方法。真正的解读课文应该有个性化的理解,应该有活泼的思想,有深刻的见解,而不能和别人“同流合污”,更不能为了追求高分数而用一定的句式来答题,以免离“题”万里。可笑的是,学生能够解读课文,却写不成课文那样美好的文章,当然也就只是比猫画虎,却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0 阅读:2

铁剑帮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