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盛夏,山东某农户院里,22岁的温玉娟正给瘫痪老人擦拭身体。院外蹲守的《喜盈门》导演赵焕章眼眶发热——这个为演好"中国第一贤媳"住进农家的姑娘,竟把五保户错认成拍摄对象照料了半个月。正是这份骨子里的良善,让她塑造的薛水莲成为跨越时代的荧屏经典。
时光倒转至1976年的黄县吕剧团练功房,17岁的温玉娟在零下十度的寒冬赤脚踩雪练唱。这个被三次扣留档案的姑娘,硬是用满脚冻疮敲开了南京空政文工团的大门。当同期学员还在适应军旅生活时,她已带着话剧《飞行员的妻子》斩获全军汇演金奖,舞台上的坚毅目光让台下评审惊叹:"活脱脱现代版花木兰!"
命运转折发生在1980年的选角现场。赵焕章导演为"薛水莲"一角面试了百余演员,直到看见温玉娟给文工团老炊事员缝补衣裳的画面。"就是她!"导演拍案而起。为贴近角色,这个未婚姑娘卷起铺盖住进胶东农家,三个月学会纺线织布、伺候月子,甚至把片酬全买了营养品送给孤寡老人。
《喜盈门》公映后引发全民轰动,供销社月历画全被撕光——主妇们都要把"水莲"贴在灶头当榜样。面对潮水般的赞誉,温玉娟却躲进部队大院继续跑龙套。有香港片商开出天价邀约,她婉拒得干脆:"穿泳装的戏我演不了。"这份对角色的敬畏,让她成为业内罕见的零绯闻演员。
四十年岁月流转,当年的"国民儿媳"已成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师级干部。从《凯旋在子夜》的战地护士到《塞上风云记》的商贾主母,她始终保持着"三不原则":不接亲密戏、不参加饭局、不炒作私生活。2011年拍摄某医疗剧时,她自费带着患癌群演求医问药的事迹,至今在横店口口相传。
如今温玉娟依然活跃在话剧舞台,每月坚持去敬老院义演。当年轻演员请教表演秘诀时,她总指着军装胸前的党徽:"先学做人,再学演戏。"从排球梦碎的少女到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用半生诠释:真正的"贤"字,不在剧本台词里,而在日复一日对初心的坚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