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有一种员工类型,我称作他们是“钻石老黄牛”。绝不是贬义啊,而且是很宝贵的一群人。
他们本身能力很不错,可以说是资深级别,但是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吧,他们的职级还没有晋升到对应的岗位。而虽然他们不是什么管理岗,但在同事们心中影响力却不小!
更可贵的是,他们还不是那种“冷淡、高高在上”的高冷型,而是愿意在别人求助的时候,给出帮忙建议的人,所以在同事们中间人缘还是不错的!
这样类型的员工,他们身上的能力及影响力,对团队来说确实是“钻石”般的宝藏,又有着甘于默默存在付出、稳定执着的“老黄牛”精神,如此才称作“钻石老黄牛”。这些人其实挺宝贵的,一定要珍惜起来!
如果你是和他们的同级别的员工,这样的身边良好优质的同事资源,请一定要主动和他们建立起紧密熟络的同事关系,这些好同事们,值得作为职场中长期经营交往的人群。
虽然这类“钻石老黄牛”类型的员工,并不适合做职场“师傅”、“教练”等角色给你帮助,但是作为确实在能力上比较资深、在实际团队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的员工,他身上一定有些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那种本身对做事情很愿意投入,对所谓的“人际关系”相对不敏感的“钻石老黄牛”们,往往他们都有一套“独特”的做事方法,往往能解决一些比较难啃的骨头,只是也许他们不太愿意,或者不太擅长“包装自己”,更愿意低调做事,所以往往并不是很多人能看到这些。
所以如果这个时候你看到了,同时你积极主动真诚地和他们请教、主动热情地和他们建立联系,经常多一些沟通,尤其是非正式沟通,比如工作午餐、一起工作之余请一杯咖啡等等。
当然只是这种主动示好的努力还是不够的,真正和同事们建立关系联结,重要的还是要有“价值贡献互惠互利”原则。虽然不能把同事关系说成是冷冰冰的“买卖交换”,但确实大家身在职场,各自压力内卷都不轻松,彼此之间没有谁应该无条件无原则的去帮助别人。所以和“钻石老黄牛”们,我们也要想想我们能有什么“可以给到他们、可以帮助到他们”的。
我觉得最好的帮助他们的方式,从两个维度入手:一个是他们最擅长且最需要的事情;另一个是他们最不擅长且最需要的事情。
先说第一个,他们最擅长且最需要的事情:既然他们最擅长了,我们其他人还需要插手吗?还是有机会的。一个人的优点,往往在某些时候,也可能是某种“局限”。即然“钻石老黄牛”在某些能力方面很特殊的厉害,那么难免在工作中有不少人是出于工作需要而找到他们的,那么你能否把“钻石老黄牛”的一些方法,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做成一个适合分享的类似SOP,或者简洁版说明书的东西,以此减少他们在工作上的沟通成本;
再比如,在他们具体做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有哪些活你可以适合打打下手的?在不影响你工作的前提之下,帮着打个下手忙活忙活。
或者,他们有哪些事情,他们觉得需要帮手可以交出去去做的,那么你能否主动承接过来......
而“他们最不擅长且最需要的事情”,往往和他们的“另一面”有关。这些人最大的职场标签特点,是他们现在的职级,和他们的能力匹配度,并不匹配。这里面具体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既然他们已经是“民间资深”人士了,自然有些“面子”,他们自己需要,但别人未必都给。所以有些时候,当需要他们“撂下面子”要去做的某些事情,他们可能未必十足情愿,这个时候如果你可以帮他们去跑跑腿、帮着去“搞定”某些人或事,对他们来讲,还是很需要的!
努力把自己做成对方的“职场盟友、合作伙伴”,没有人不喜欢自己身边多些“自己人”。
具体到某个公司或职场环境,请朋友们一定根据你所在的具体环境,具体人和事具体分析,结合你实际工作的需要和恰当程度,并结合你自己身上的能力特长及优势资源等,选择对你合适,且对你最有帮助的事情去做。
另外,如果你是团队管理者,或者说有“钻石老黄牛”在你刚接手的团队(比如你空降到某个新团队),这个时候,强烈建议你重点关注一下那位,或那几位“钻石老黄牛”,即然他们属于“钻石级”,那么一定很值得重点挖掘和培养,发挥更大的团队价值!而做“老黄牛”的心情,更值得管理者关注并确认,是否是真的情如所愿?如果是不情愿的,甚至是有过“江湖故事”的,那么你作为他们的新任管理者,更值得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对个人、对团队,都是值得重点培养的积极力量!
越是面对比较“个性化”的员工管理,越是更能够明晰表达你的管理风格,这可能是挑战,更是值得尝试的机会!
我经常说“职场非常有意思”,因为会有各种各样的人让你看到,或者只是擦肩而过、或者有过深度交往,看的越多经历的越多,你可能会越来越觉得,职场同事们如此“多种多样”,每一个TA,都在以其独有方式,和这个世界互动联结着。
都值得我们“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