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黄巢在射河南岸筑城(如今的喻口有城池遗迹,居民称之为黄巢城)。
唐僖宗广明元年,这一时期的唐朝已陷入风雨飘摇的困境。政治上,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部斗争激烈,统治根基摇摇欲坠;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繁多,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黄巢起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并迅速发展壮大。
黄巢选择在射阳河南岸筑城(今阜宁县金沙湖喻口村),有着重要的战略考量。从地理位置看,射阳河是当地重要的水域,凭借河流天险,可增强防御能力。同时,此地处于交通要道,既能方便起义军的物资运输与人员调配,又能有效控制周边区域,为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撑。

黄巢在射河南岸筑城 想象图
公元1165年,宋孝宗乾道元年,淮北红巾军流窜劫掠。
公元1229年,宋理宗绍定二年,宋军在喻口、马逻港击败李全的余党。
宋孝宗时期,南宋政权在与北方金朝的对峙中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然而,社会经济问题依然存在。淮北地区靠近宋金边境,长期的战争破坏使得当地经济受损,部分民众生活困苦,便爆发了红巾军起义。

淮北红巾流窜劫掠 想象图
李全是南宋时期山东地区的地方武装势力首领。他最初是抗金义军,在山东地区活动,势力逐渐壮大。但后来,李全的野心膨胀,在宋、金、蒙古三方势力之间摇摆不定。他时而归附南宋,时而与蒙古勾结,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李全的军队成分复杂,包括一些流民、冒险者等。

宋军在喻口、马逻港击败李全的余党 想象图
李全势力被打击后,其余党仍在一定区域内活动,今天的金沙湖喻口村、淮安市苏嘴镇马逻村等地成为宋军与李全余党交锋的战场。宋军的胜利对于稳定当地局势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胜利遏制了李全余党可能造成的进一步破坏,维护了南宋在该地区的统治秩序。

宋军在喻口、马逻港击败李全的余党 想象图
公元1356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判官董搏霄击败张士诚于庙湾(今阜宁县)北沙。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怨沸腾,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张士诚是其中一支重要的起义军力量。这场战斗是张士诚企图北上,在阜宁地区与元军展开的遭遇战,最终被董搏霄击败南逃。

张士诚起义军 想象图
公元1522年,明世宗嘉靖元年,倭寇侵犯庙湾。
公元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副使于德昌在庙湾击败倭寇。
公元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巡抚李遂在庙湾击败倭寇。
明朝中叶,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频繁,明朝政府进行了长期的抗倭斗争。阜宁地区也受到倭寇的侵袭,当地的抗倭行动是明朝东南沿海抗倭整体行动的一部分。据县志记载,大约有1500名倭寇在今天的阜宁合利(原哈利港)登陆上岸,被明军击败溃逃,阜宁原有《抗倭碑记》,可惜失传。

巡抚李遂在庙湾击败倭寇 想象图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清朝军队南下,刘泽清及巡抚田仰率领军队躲避到庙湾。
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诸生厉豫起义,攻克庙湾失败。
明朝灭亡后,厉豫作为明朝的生员(诸生),心怀反清复明的志向,在阜宁地区发动起义。
当时,明朝刚刚覆灭,清军入关后在全国推行剃发易服等政策,引发了许多汉族民众的反抗情绪,各地反清复明的起义此起彼伏。厉豫领导的这次起义,是众多反清行动中的一例,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也反映了当时部分明朝遗民反抗清朝统治、企图恢复明朝的愿望和行动。

厉豫起义 想象图
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武庠生陈一郎图谋反叛,被镇压。
这一段历史,我找了很多资料,都查不到陈一郎其人,可能不太出名。

陈一郎图谋反叛 想象图
公元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盗贼梁长保率领党羽劫掠县境,非常猖獗。 公元1858年,咸丰八年,捕获盗贼魁首梁长保,斩首示众。
梁长保是道光二十九年至咸丰八年期间,在阜宁一带活动的盗贼魁首,非常猖獗。这一时期,清朝社会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有所削弱,梁长保等盗贼势力得以滋生并肆意妄为,严重扰乱了阜宁的社会秩序,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到了公元 1858 年,即咸丰八年,经过长时间的侦查和追捕,清政府最终成功将梁长保及其团伙剿灭。

盗贼梁长保 想象图
公元1862年,同治元年,正月,西捻入境。当月十六日,县城先后沦陷二十余日,射河北岸乡镇被焚烧抢掠非常严重。
捻军是活跃在黄、淮流域的一股重要农民起义军,最初以 “捻党” 形式存在,主要从事抗粮、抗差、打富济贫等活动。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捻党逐渐整合壮大为捻军,并与太平军联合,共同对抗清军。西捻是捻军的一支重要分支,他们在北方地区活动,给清政府的统治带来巨大威胁。

捻军 想象图
同治元年正月,西捻进入阜宁县内。他们的军事行动迅速,很快就控制了县城,导致县城沦陷长达二十余日。占领期间,射河北岸乡镇遭遇了极其严重的焚烧和抢掠。当地百姓的房屋被焚毁,财物被洗劫一空,许多无辜百姓惨遭杀害,社会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

房屋被焚毁,财物被洗劫一空 想象图
公元1911年,宣统三年,筹备地方自治。九月十三日,协兵变乱,土匪蠢动。知县先后逮捕十余人,庙湾营守备刘友昆,缉捕私营商管带丁宝贵也率兵巡逻各乡,人心安定。十月初一日,县境光复。军政府于是在城中竖起五色旗,以十一月一日为中华民国元年一月一日。
当时,全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风起云涌,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军队内部也出现了不稳定因素。协兵作为地方军事力量,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对清政府的统治产生不满,加之当时社会动荡,经济混乱,部分协兵准备发动兵变。同时,新旧制度的更替,社会秩序的混乱也为土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趁机蠢蠢欲动,进行抢劫掠夺等犯罪活动。

阜宁防止协兵变乱 想象图
阜宁知县和地方军事官员迅速采取行动,先后逮捕十余名参与兵变的协军军官。庙湾营守备刘友昆和缉捕私营商管带丁宝贵率兵巡逻各乡,加强了地方治安防范,维护了社会秩序,使得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然后,清政府最终倒台,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革命浪潮迅速蔓延。在这种形势下,阜宁县于十月初一,摆脱了清政府的统治,宣布进入中华民国时代。这一事件标志着阜宁县旧的政治体制的瓦解,新的政治格局形成。

丁宝贵率兵巡逻各 想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