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二审逆袭获清白,韩国大选格局骤变

又菡聊 2025-03-28 15:59:41

首尔高等法院的一纸判决,让韩国政坛瞬间沸腾。3月26日,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涉选举法案二审改判无罪,这场持续数月的司法拉锯战以戏剧性反转告终。这场胜利不仅为其参选总统扫清法律障碍,更将韩国大选推入“李在明VS尹锡悦”的对决模式,而其对华政策主张的微妙平衡,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此次判决推翻了一审“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的裁决,法院认定李在明任京畿道知事期间发布土地开发信息的行为未构成“散布虚假事实”。

尽管检方仍可上诉至最高法院,但二审结果已为李在明争取到关键时间窗口,若尹锡悦弹劾案在宪法法院通过,韩国需在60天内启动总统选举,而最高法院审理周期可能覆盖这一时段。这意味着李在明有望以“无罪之身”参选,其当前34%的民调支持率(领先执政党候选人超20个百分点)更强化了问鼎总统的可能性。

尹锡悦弹劾案进展正牵动全局。宪法法院需在4月中旬前两名法官任期届满前作出裁决,若弹劾通过,韩国将迎来史上首次总统罢免后的提前大选。分析指出,司法系统近期对前总理韩德洙弹劾案、李在明选举案的不同判决,实为平衡各派势力的权宜之计:韩德洙复任代总统稳定执政党阵脚,李在明脱罪则避免在野党集体反扑。如今压力已完全转向尹锡悦,其弹劾结果将直接决定韩国是否进入“大选冲刺期”。

李在明的外交主张被视为打破尹锡悦“亲美单边”路线的关键。他公开表示“韩国无法承受疏远中国的代价”,主张在维持美韩安全同盟基础上缓和対华关系。这种务实平衡源于经济利益考量:中国连续18年稳居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半导体、汽车等支柱产业对华依存度超30%。不过其同时强调“美韩关系不可替代”,认为对美外交恶化代价更高。外媒评价,若李在明当选,韩国可能在萨德部署、半导体供应链合作等议题上展现灵活性,为东北亚局势降温提供契机。

尹锡悦政府当前支持率仅29%,经济低迷与通胀压力持续削弱民意基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李在明凭借“住房补贴”“医疗改革”等民生政策赢得中下层选民青睐。尽管其仍面临司法风险(另涉贪腐案待审),但政治盟友借无罪判决加速整合,共同民主党在国会167席的绝对优势更添胜算。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内部则因弹劾案分歧加剧,部分议员开始与尹锡悦保持距离。

这场政治洗牌背后,韩国社会“求变”情绪日益显著。最新民调显示,51%民众支持政权更迭,仅37%希望延续现状。随着司法角力进入终局,韩国或将迎来新一轮权力重构,而李在明能否将司法胜利转化为选举优势,仍需时间检验。

0 阅读:6

又菡聊

简介:何其有幸,生于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