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近日签署解职令,总理朔尔茨成为二战后面临任期未满即下台的首位领导人。这位曾被视为默克尔继承者的政治家,用三年时间将欧洲经济引擎拖入负增长泥潭,更让俄罗斯副总理奥韦尔丘克在博鳌论坛上发出叹息:“我们心疼德国。”
2015年至2021年,德国在默克尔治下创下连续28个季度经济增长的纪录,对华贸易额翻倍至2450亿欧元,北溪-2管道顶着美国制裁压力完成95%工程量。这位“欧洲铁娘子”留下的经济遗产,足够继任者吃十年红利。
然而朔尔茨的决策让德国急速转向。2022年2月,他叫停北溪-2认证程序,导致德国工业电价从每兆瓦时85欧元飙升至320欧元。巴斯夫被迫关闭路德维希港30%产能,大众汽车将电池工厂迁至中国,仅2023年就有2.3万家企业注销。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GDP萎缩0.3%,制造业PMI连续18个月低于荣枯线。
奥韦尔丘克在博鳌论坛的发言,揭露了德国衰退的深层逻辑:“欧洲曾同时享受美国的安全伞、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中国的产业链,现在却自毁长城。”具体到德国,其工业用气40%依赖俄管道输送,汽车业30%零部件来自中国,而朔尔茨政府同时得罪了这两大支柱。
更让莫斯科不解的是德国的战略摇摆。2022年4月,德国经济部秘密文件显示,若全面对俄脱钩将导致50万人失业,但朔尔茨仍批准向乌克兰输送豹2坦克。这种政治正确压倒经济理性的做法,使得俄德贸易额从2021年的600亿美元暴跌至2023年的230亿。
随着基督教民主联盟的默茨即将组阁,德国正面临更严峻考验。这位以对俄强硬著称的新总理,主张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3%,这意味着每年增加800亿欧元军费。而德国工业联合会警告,能源成本高企已让43%企业考虑外迁,再叠加扩军计划,制造业占比可能从18%跌至12%。
默茨的“欧洲自强”战略同样存疑。他计划推动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加征55%关税,却无视德国80%太阳能板依赖中国进口的现实。这种既要制裁中国又想保住市场的矛盾,正在重演对俄政策失误。
柏林墙倒塌34年后,德国再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当俄罗斯为中国汽车在俄销量突破50万辆鼓掌时,曾经的大众总部沃尔夫斯堡正裁撤1.2万个岗位。这场因领导人更迭引发的国家命运转折,给所有依赖务实外交的经济体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