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电影《英雄儿女》上映后,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那个高喊着“向我开炮”的英雄王成。家住在辽西农村的蒋庆泉看过电影之后,想起自己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躲在房间里整整哭了一个下午。
看到电影里的王成,蒋庆泉觉得像自己,又不像自己,毕竟自己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在之后的50多年里,蒋庆泉一直认为王成的原型是自己的某个战友,殊不知王成大部分的原型,其实来源于他。
1952年,攻打石砚洞北山的战斗打响后,蒋庆泉原本要跟着营长下去,结果阵地上的步话机员都牺牲了,蒋庆泉就留了下来。打到第二天天黑时,阵地上只剩下十几个人,退入碉堡坚守阵地。
作为步话机员,蒋庆泉在碉堡中指引炮火,让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但是到后来,突然没有了炮火,敌人迅速压了上来,开始围着碉堡打,还用机枪封锁了碉堡的射击口。
幸存的战士们紧紧围在蒋庆泉身边,以保护他可以顺利向炮兵通报位置。眼看着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蒋庆泉不顾一切朝着步话机喊道:“向我的碉堡顶开炮!向我的碉堡顶开炮!”
然而,蒋庆泉没等来他要的炮火,步话机却被敌人击中,负伤的蒋庆泉为了不当俘虏,趴在地上四处找枪,结果一枚瓦斯弹被打入碉堡,蒋庆泉当即晕了过去。等他醒来的时候,自己已经躺在了装满俘虏的卡车里。
由于身受重伤,蒋庆泉先被送到汉城的后方医院接受治疗。美国人当时给蒋庆泉三条出路:去日本、台湾,或是回大陆。蒋庆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大陆。
和其他坚持回大陆的志愿军战俘一样,蒋庆泉也要被在胳膊上刺下“反共反苏”的字样。蒋庆泉义正言辞地告诉对方,要刺字可以,拿刀把他的双臂砍去,如果硬要给自己刺字,那么他宁可咬舌自尽。
最终,蒋庆泉的身上没有被刺字,但所有的优待条件也被剥夺,送到了釜山战俘营。直到1953年,蒋庆泉和其他坚持回国的战友,被带上了一艘登陆舰,蒋庆泉本以为他们就要被处决,却没想到被送到了交换战俘的现场。
回国之后,蒋庆泉被送到归来人员管理处,之后整整一年时间里,蒋庆泉每天都要“认罪和检讨”,接受组织的审查和教育。最终,蒋庆泉被组织给予保留党籍、党内处分的结论。
退伍员回到家乡后,蒋庆泉绝口不提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甘心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后来为了补贴家用,蒋庆泉每周都要带着老伴缝制的几百双鞋垫,到集市上售卖,一天都不敢落下。
1981年,组织上对蒋庆泉的问题重新审核,撤销了对他的党内处分。自此,蒋庆泉每个月都能领到一些补贴。2010年,蒋庆泉的老战友找到他,告诉他当年部队本来准备为他报功,但由于他被俘虏,因此他的事迹没有被宣扬出去。
蒋庆泉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英雄儿女》中的英雄王成,大部分的原型正是他自己。在之后的一次志愿军老兵聚会上,一位90多岁的老将军听了蒋庆泉的故事,坚持上台将自己胸前“和平万岁”的纪念章交到蒋庆泉手中:“你是真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