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性格让《亮剑》备受争议,何政军父亲只肯用三个字评价:还可以

浮光聿影 2022-09-01 21:03:29

2005年,由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等人领衔主演的战争题材电视剧《亮剑》,虽说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深得观众喜爱,但是也因为李云龙的性格问题招来了不少的质疑。

其中,有一篇名为“李云龙像土匪,《亮剑》亮出了什么?”的文章,就出现在了某报刊的头版头条。

作者痛批李云龙是一个十足的兵痞和土匪,毫无组织原则和革命纪律,没有一点人民子弟兵的味道。

他认为粗鲁的李云龙一点也不像军官,指责《亮剑》诋毁了我军高级干部的形象。

面对这样的争议,李云龙的饰演者李幼斌也不得不作出解释:“人无完人,谁没有缺陷?谁这辈子还没有说过几句脏话?李云龙是那个时代造就的英雄,抗日战争需要这样的军人。”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这部剧拍摄之初,原著作者都梁就有过这样的顾虑,他曾要求剧组对这部小说做最完整的阐释,以便让李云龙这个人物更加生动饱满。

但剧组考虑到小说的结局太过悲凉,有“抹黑”那啥之嫌,再加上剧组只筹到了900多万的资金也不允许,因此,剧组才不得不拍到军队授衔就戛然而止。

也就是说,因为题材敏感、资金严重不足等原因,小说中的很多内容并没有得到完整的展现,所以李云龙这个人物才会只被刻画出了“粗鲁”的一面。

那么,这部电视剧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亮剑》的幕后故事。

1998年,时年45岁的都梁,有一次他朋友们一起吃饭,酒足饭饱之后,一群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小说。

都梁抱怨说:“现在的军旅小说,没有几个能真正上得了台面,自己闲时都没好书可以看。”

听到都梁的抱怨,他的一位朋友随口说了一句:“你行,你来写呀。”

都梁听到朋友略带“嘲讽”的话顿时来了精神,借着酒劲豪言道:“我要是写书,一定写得比他们好。”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在把酒言欢的过程中杠了起来,他的朋友脸红脖子粗的拿着车钥匙对着都梁说:“你要是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我把我的车给你。”

骨子里从不服输的都梁也跟着站了起来,毫不示弱地说:“我要是写不出来,我就把我住的房子过户给你。”

于是,两人约法三章,酒桌上的朋友互为见证,一场车子与房子的赌约就这样开始了。

谁也没有想到,在此之前文墨未动的都梁,竟然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了一部50万字的长篇小说《末路英雄》(99年出版时,都梁和编辑董保存经过商量后改成了《亮剑》)。

所以当他带着一部名叫《亮剑》的小说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时,他的那个朋友当场傻眼了,本着愿赌服输的原则,坚持要把车钥匙给都梁。

但都梁并没有收,只是狠狠地宰了他一顿大餐。都梁说他十分感激他的这位朋友,“因为你不去试一试,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据都梁透露,《亮剑》是以开国中将王近山将军,以及他的爱人韩岫岩为原型创作的小说。王近山将军作战勇猛,有“王疯子”之称,他与妻子的恋爱就是在医院养伤期间建立的。

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亮剑》才引起了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老板刘燕铭的注意。

刘燕铭是为了在飞机上打发时间,就随意翻了翻都梁的小说,没想到这一看就让他瞬间来了精神,下了飞机就要购买版权,可惜版权已经卖给了某电视台。

2001年,刘燕铭几经谈判,终于如愿拿到了《亮剑》的影视改编版权。但因题材敏感,战争片市场不景气,没人愿意投资,这一放就是三年之久。

直到2004年,同类题材的《历史的天空》捂热了战争剧这块寒冰,《亮剑》才重新被提上了拍摄日程。

选角方面,剧组首先想到的就是邀请李幼斌来演李云龙。李幼斌仔细看过剧本之后,很喜欢李云龙这个角色,但是又有点儿不想接。

一方面是因为他已经46岁了,30集的电视剧,17集都是打仗,他身体又不好,怕自己扛不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李云龙这个角色太糙,三两句话就要爆粗口。

就在李幼斌百般纠结时,他的妻子史兰芽翻开了剧本。史兰芽看过剧本之后,就被真性情、重情义的李云龙深深地感动了,于是她劝丈夫无论如何都要接下这部戏。

史兰芽认为,李云龙这个角色非常难得,他与以往荧幕上的出现的“脸谱化”英雄形象不同,可以说是做了开创性的颠覆,既真实又饱满。

在妻子的鼓励下,李幼斌决定挑战一下自己,这才接下了这部戏。

李云龙的演员人选敲定之后,剧组又找到了何政军,但并不是邀请他演政委赵刚。

何政军在后来的采访中回忆说:“找我的时候,不是赵刚这个角色。后来剧组又打了电话给我,说你看一看政委这个角色。我把剧本又从头到尾地看了一次,我说这个活我能干。”

对于饰演楚云飞的张光北,他是三位主演中最后一位被定下来的,一开始他并没有出演的意向。

当时的张光北已经转战幕后,正在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导演兼制片人),所以当他接到剧组的邀请时,便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了。

“我跟他们说我去不了,他们就问我为什么去不了?我说我最近天天在棚里呢,这段时间肯定演不了了。”

但是导演陈健并不死心又一次打来了电话,并语重心长地对张光北说:“光北啊,你先看看剧本,看完剧本你再决定来不来演。”

碍于情面,张光北也不好再次拒绝,就说了句:“那我翻翻吧。”

没想到张光北吃完饭后的随手一翻竟让他有了热血沸腾的感觉,而张光北也被“胆识过人、能谋善断”的楚云飞深深地吸引了。

当他得知已经定下了李幼斌和何政军后,他又给老同学何政军打了一通电话确认是否如陈健所说:“老何,你接了吗?”

何政军还以为他是以制片人的身份进组,也没有什么保留就说:“我接了,光北,那个本子特别好。”没想到等到进组开拍后才发现,张光北也是去演戏的。

等到所有演员都敲定之后,剧组只筹到了900多万资金的情况下,于2004年12月20日在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的太行山腹地开机。

这点资金仅仅是现在电视剧一两集的成本,更远远不及一个流量明星的片酬,所以当年剧组是能省则省。

为了“省钱”也为了让场景更加真实,导演特意选了山西一个荒废的村庄,简单地布置了几间没人居住的旧房院,便顶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开拍了。

伙食方面也是简单得让人心疼,每天就只有盒饭和稀饭。当时又时值寒冬腊月,盒饭都被冻得梆硬。

更糟糕的是当地容易起风沙,大风一刮,盒饭里全被吹进了沙子,演员们只能米饭就着沙子吃。

如此恶劣的拍摄环境,别说演员受不了,就连机器都不能正常运转,每次拍摄前,工作人员都要找来柴火在机器旁边烧火升高温度才能完成拍摄。

而选择在冬天拍摄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让拍摄出来的战争场面更加悲壮苍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该片必须在05年的3月前完成拍摄,好赶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播出。

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要拍完了三十集电视剧,所以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是超负荷的工作。

据李幼斌回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一天就要拍10场8场的戏,到了晚上还要背台词背到很晚,因此,他每一天非常的疲惫,有时候泡着澡就能睡着。

短时间还没什么,时间一长,身体就受不住了。

在拍炮轰平安县城的那段戏时,李幼斌严重高烧,当时是零下二十多度,李幼斌裹了三层被子,还是感觉浑身打哆嗦。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想因为自己耽误拍摄计划,为了赶戏他喝了半瓶白酒硬挺了过去,这让在场的工作人员备受感动。

因为发着高烧,李幼斌的嗓子并不是很利索,那一声“开炮”NG了很多次,仅仅是这一场戏就拍了三天。

拍楚云飞设鸿门宴的那场戏时,李幼斌还是高烧不退,张光北实在不忍心就和导演商量,简单地拍了一个近景和远景就把李幼斌送医院了,然后他对着空气拍完了这场戏。

不得不说,老戏骨就是老戏骨,一个人自娱自乐,都这么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剧组拍摄这部戏时没有拉到多少投资,所以演员们基本上都不化妆,只有在拍打仗的戏份时才往脸上抹上一些灰。

道具也是能省就省,骑兵营当时只有几匹战马是真的,李云龙部队唯一拿得出手的意大利炮还是塑料做的。

另外,就连群演剧组都舍不得请,李幼斌拍完主角演土匪,就是魏和尚死前,拦路的三个土匪中最右边的那个,最后还被和尚一枪给击毙了。

说到和尚,就不得不提这个角色的选角过程,张桐能出演魏和尚还发生过这样的一件趣事。

原本这个角色需要的是一个会武功的演员,可是张桐完全不会武功,但他又很想演和尚这个角色,于是他就耍了点小聪明。

张桐笃信导演看不出来他不会武功,于是就冲进了导演办公室骗导演说自己会武功,还装模作样地在导演面前耍了两招,没想到导演还真就信了。

虽然张桐蒙混过关,但是他是个认真负责的人,就连老前辈张光北都亲口夸赞:“张桐演戏极其认真,就是到了现场,他一定是有准备来的。”

有一次,媒体来探班正赶上张桐背着李云龙跑的戏份,为了在媒体面前多露面,他心情非常激动,背上李幼斌就一路小跑,导演喊咔了他也没有停下。

结果张彤因为脚底打滑,直接把李幼斌扔下了山。李幼斌十分生气地说:你想出名,我不拦着你,但你不能把我摔死吧?

后来,李幼斌还开玩笑说和尚能出名,他有“半条命”的功劳。

2005年9月12日,《亮剑》率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便一 举拿下了当年的央视年度收视率冠军。

之后,该剧又被各大卫视多次重播,其中重庆电视台就重播了48次。时至今日,这部电视剧已经重复播放了三百三十多次。

虽说该剧非常受欢迎,但是也传出过不少的争议,所以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李幼斌之所以会那么说,主要是因为之前的战争剧,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有战争,却没有真实的人,剧中的英雄总是千篇一律地被空洞化、模式化和理想化。

而李云龙的出现,恰好打破了这样的模式,并赋予了那些舍生忘死的战士更加人性化的一面。“英雄”并非圣人,他们也会说脏话,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或许,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所谓的“英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据说,当年在拍摄期间的一个空隙,何政军曾给他的父亲打过一个电话报平安。他的父亲得知他在山西拍戏后,就让他一定要去太谷县的一个小院看一看。

经过父亲的一番描述之后,何政军惊讶地说我现在就在这个院里呢。这时候的何政军才明白,这个小院就是他父亲当年作为八路军129师一名战士待过的小院。

《亮剑》在全国热播后,何政军问自己的父亲:“我们的这个戏拍得怎么样?”

他的父亲十多岁便参加红军,走过两万里长征,见识过战争的惨烈,看过该剧后由衷地说了一句:还可以。

我想再也没有什么理由,能比得上一位老兵的话语让人信服,而这一句“还可以”就是对这部剧最好的褒奖。因为剧中没有侮辱观众智商的雷人剧情,有的只是战争的残酷。

如果吃着西餐,住着大别墅,发型都不变就能完败日本鬼子,那我们怎么和后辈解释我中华民族历经过14年艰苦抗战,牺牲过3500万的同胞?

我们又该如何面对,那些无数倒在冲锋路上的革命先辈?

导演张前曾经这样说过:“以前的枪战,子弹射击后,血流如注的从身体内奔流而出。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应该是子弹射进人体,人应声倒下。”

战争的残酷不需要血液证明,那一个个迅速倒下,又一波波迅速冲上前的人,才是最好的佐证。

看过《亮剑》的观众们,或许都无法忘却这样的一个画面,连长孙德胜和他的骑兵连,被数倍于自己的日本兵包围,弹尽粮绝,寡不敌众。

但他们没有丝毫惧怕,而是选择用最惨烈的方式,来守护自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中国军人铁骨铮铮的气魄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在孙德胜一声声撕心裂肺的“进攻”声中响彻神州大地。

现如今,距离《亮剑》上映已过去了整整17年,仍有许多观众在追问《亮剑》亮出的究竟是什么精神?

在我看来,它是孙德胜宁死不屈,命令骑兵连一次次的冲锋直到最后只剩一个人,仍在喊的那句:“骑兵连,进攻”。

是政委赵刚临危不惧,主动请缨带队说的那句:“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杀出独立团的威风”。

是秀琴在鬼子城楼上舍小我顾全民族大义,对着李云龙大喊的那句:“李云龙,你开炮啊,别让我瞧不起你”。

是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的亮剑精神。

的确,李云龙这个角色有点糙,但请不要忘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人,会为爱人为兄弟流泪,也会为国家为百姓流血牺牲。

正是因为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才赋予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血与肉,才让冰冷的战争多了那么一丝人性的光辉。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