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啥摔一跤就骨折?50岁后,3种肉要舍得吃,或能养好骨骼

瑞旭来看养护 2024-12-31 22:01:21

“人老腿先衰”,这句俗语形象地说明了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其中,骨骼的脆弱是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老年人因为一次不经意的摔倒就导致骨折,这不仅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负担。那么,为什么老年人摔一跤就容易骨折呢?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约有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跌倒。在中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更令人担忧的是,跌倒常常导致骨折,尤其是髋部、脊柱和腕部骨折。例如,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左右,幸存者中也有50%以上会永久丧失部分活动能力。这些数据警示我们,老年人骨折问题不容忽视。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

骨质疏松是主要“元凶”: 骨骼并非一成不变的“死骨头”,而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组织。年轻时,骨骼的生成速度大于吸收速度,骨密度逐渐增加,达到峰值。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骨骼的吸收速度加快,生成速度减慢,导致骨密度下降,骨骼变得疏松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这就好比原本结实的蜂窝煤,随着时间推移,孔洞越来越大,结构变得松散,轻轻一碰就容易碎裂。

肌肉力量下降,平衡能力变差: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和肌肉力量逐渐下降,这会导致老年人身体的稳定性变差,平衡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跌倒。同时,肌肉对骨骼的保护作用也减弱,一旦跌倒,骨骼更容易受到损伤。这就好比原本有厚厚的棉衣保护,摔倒时不容易受伤,但随着“棉衣”变薄甚至消失,摔倒时就更容易直接撞击到身体。

反应速度减慢,自我保护能力下降: 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逐渐退化,反应速度变慢,当遇到突发情况时,无法及时做出反应进行自我保护,例如跌倒时无法及时用手支撑身体,从而增加了骨折的风险。这就好比开车时,年轻司机反应敏捷,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迅速踩刹车,而老年司机反应较慢,容易发生事故。

慢性疾病和药物的影响: 一些慢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会加速骨质流失,增加骨折风险。此外,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长期使用也会对骨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环境因素: 家中地面湿滑、光线不足、障碍物过多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出现这4个表现,小心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人都是在发生骨折后才意识到自己患有骨质疏松。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一些症状会逐渐显现出来。以下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一些主要表现,希望能帮助大家及早发现并重视:

1. 疼痛:

腰背疼痛: 这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腰背部酸痛或钝痛,也可放射至其他部位。疼痛可能在久坐、久站、弯腰或负重后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

全身骨骼疼痛: 除了腰背部,其他部位的骨骼也可能出现疼痛,如髋部、膝部、肋骨等。

夜间疼痛: 有些患者在夜间或清晨起床时疼痛较为明显。

2. 身高缩短、驼背:

身高逐渐变矮: 由于椎体压缩变形,导致身高逐渐缩短,有些人甚至会发现自己比年轻时矮了几厘米。

驼背: 脊柱的多个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脊柱后凸,形成驼背,严重者甚至出现“龟背”。

3. 骨骼变形:

脊柱变形: 除了驼背,脊柱还可能出现侧弯等其他畸形。

胸廓变形: 严重的脊柱变形可能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

4. 容易发生骨折:

脆性骨折: 这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骼脆弱,即使是轻微的外力,如跌倒、碰撞,甚至咳嗽、打喷嚏等,都可能导致骨折。

常见骨折部位: 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是椎体(脊柱)、髋部和桡骨远端(手腕)。

椎体骨折: 可引起剧烈疼痛,导致身高缩短、驼背,甚至影响呼吸和消化功能。髋部骨折: 常常需要手术治疗,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桡骨远端骨折: 通常是跌倒时手部支撑地面造成的。50岁后,3种肉要舍得吃,或能养好骨骼

多次调查报告均显示,老年人群的肉类摄入量低于成年人群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现象更为明显。例如,一些调查发现,部分农村老年人每周摄入红肉的次数甚至不足一次。

由于肉类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老年人肉类摄入减少直接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一些研究表明,部分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情况,这可能导致肌肉减少症、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尤其是配合其他措施(如补钙、维生素D、运动)时,是有益的。

为什么蛋白质对骨骼健康重要?

骨骼基质的组成: 骨骼中除了矿物质(如钙、磷)外,还有大量的蛋白质,构成骨骼的有机基质,就像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蛋白质不足会导致骨基质形成不良,影响骨骼强度。

促进钙吸收: 蛋白质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维持肌肉功能: 肌肉力量对维持骨骼健康和预防跌倒非常重要。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重要原料,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量和功能。

基于以上原则,以下肉类适合老年人适量食用:

1、鱼肉:

优点: 脂肪含量低,富含优质蛋白质和ω-3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ω-3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间接也有利于骨骼健康。

推荐: 三文鱼、鳕鱼、鲈鱼等深海鱼类,以及鲫鱼、草鱼等淡水鱼类。

注意: 选择新鲜的鱼肉,避免油炸。

2、禽肉(去皮):

优点: 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富含优质蛋白质,易于消化。

推荐: 鸡胸肉、鸭胸肉等去皮的禽肉。

注意: 去除鸡皮和鸭皮,减少脂肪摄入。

3、瘦牛肉/瘦猪肉:

优点: 含有丰富的铁和锌等矿物质,对骨骼健康也有一定益处。

推荐: 选择瘦肉部分,如里脊肉、瘦肉馅等。

注意: 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红肉。

除了肉类,其他蛋白质来源也重要:

除了肉类,老年人还应从其他食物中摄取蛋白质,以达到均衡饮食的目的:

豆类及豆制品: 如黄豆、豆腐、豆浆等,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还富含钙质。奶制品: 如牛奶、酸奶、奶酪等,富含钙质和蛋白质。鸡蛋: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素。预防骨质疏松,哪些方面要做到?

1. 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

钙: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充足的钙摄入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基础。

食物来源: 乳制品(牛奶、酸奶、奶酪)、豆制品(豆腐、豆浆)、深绿色蔬菜(西兰花、菠菜)、坚果、海产品(虾皮、海带)等。摄入量: 成人每日推荐钙摄入量为800毫克,50岁以上人群和绝经后女性应增加至1000-1200毫克。

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来源: 阳光照射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食物来源相对较少,包括富含脂肪的鱼类(三文鱼、沙丁鱼)、蛋黄、动物肝脏等。补充: 如果通过食物和阳光照射无法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

2. 适量运动,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

负重运动: 负重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如散步、慢跑、爬楼梯、跳舞、太极拳等。

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平衡性和协调性,减少跌倒的风险,如举哑铃、弹力带训练等。

运动频率和强度: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2-3次抗阻运动。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循序渐进。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骨骼健康,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因: 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影响钙的吸收。

维持健康体重: 过重或过轻都会对骨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4. 注意用药安全:

某些药物会影响骨骼健康: 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遵医嘱用药: 如需长期服用上述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5.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及早发现骨质疏松: 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可以及早发现骨量减少的情况。

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 建议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