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特产——佛跳墙

地理评商业 2025-03-27 08:38:35

“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用18种主料、12种辅料煨制而成,是福州一道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传统名菜,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因其在坛内煨制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溢出,而在打开坛盖后,只需略掀覆盖的荷叶,便会传出令人垂涎三尺的香气,尝上一口更是回味无穷,所以被列为福建的“首席菜”。

关于“佛跳墙”这道菜的名称来历,有民间流传和学者研究等多种版本,最普遍的一种说法与清朝的布政司周莲有关。据说清朝末年,福州杨桥巷官银局的一位官员在家中宴请布政司周莲。为了以表重视,官员夫人亲自下厨,将鸡肉、鸭肉、猪肉等20多种原料放入绍兴酒坛中,精心煨制出一道口味独特的菜肴,周莲尝后赞不绝口。

过了一段时间,周莲念念不忘那道菜,便带着厨师郑春发到那位官员家中学习。郑春发学会后,又精心研究用料,减少肉类原料,增加了海鲜原料,做出的菜肴更加美味。1877年,郑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再次充实此菜的原料,使其成为店内的招牌菜。

有一天,几位秀才到“聚春园”饮酒品菜。当堂倌捧着一坛菜放在他们桌上,并揭开坛盖时,扑鼻而来的香味令他们大为惊赞,品尝后更觉美妙得无法言说。其中一位秀才连问菜名,堂倌答还没有正式的名称,于是秀才即席吟诗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众人听罢纷纷叫好,一致称这道菜为“佛跳墙”,此名遂流传下来。

佛跳墙把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有鱼翅、鲍鱼、刺参、大干贝、鳖裙、鱼肚、鱼唇、鹿筋、鸽蛋、花菇、猪肚头、鸭胗、家养老母鸡、家养黄嘴鸭、金华火腿、鸽子、羊肘、排骨、瑶柱、香菇、笋尖等,天上跑的、水里游的、山上长的……几乎囊括了人间所有的山珍海味。

福建佛跳墙

这道菜品的制作过程非常精繁考究,首先要将几十种原料分别用煎、炒、烹、炸等多种方法加工调制,然后分层码入一只大绍兴酒坛里,注入适量的上汤和老黄酒,使汤、酒、菜充分融合。再用荷叶密封坛口后盖严,放在火上加热。烹制时的用火也非常讲究,要选择木质实沉且不冒烟的白炭,先用旺火烧沸,再用微火慢煨五六个小时,才算大功告成。

一道完美的佛跳墙用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香气浓郁,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吃起来软嫩柔润,烂而不腐,荤而不腻,具有补气养血、清肺润肠、防治虚寒等功效。

1990年,佛跳墙荣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的最高奖“金鼎奖”,2002年又在第十二届中国厨艺节中荣获宴席最高奖“中华名宴”。如今,佛跳墙作为国宴的主菜,频频得到国内外贵宾的赞扬。柬埔寨前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美国前总统里根、商界巨子比尔·盖茨等名人都曾对这道菜赞不绝口。

0 阅读:31

地理评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