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极简投资配置思路

珠珠汉 2025-03-29 04:28:21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想要“舒服”就得以降低收益目标为代价,因为高收益必定伴随着高风险。

天下也有免费的午餐,这份独一无二的“午餐”便是资产配置,使我们既要获取稍高一点的收益、又要尽量把风险降低成为可能。

01 “躺平”的尽头是“吃息”,但收益目标越高往往难度越大

目标收益相对较低的选择可以是存银行定期,或者买货币基金,或者买储蓄式国债,底层逻辑就是“吃利息”,本金波动较低,或者你甚至感受不到波动,但收益有点低。

收益稍高一点的方式是投资债券基金,底层逻辑是“吃票息”,久期越长,收益越高,波动也会越大。

收益更高的方式是投资红利策略指数基金,基础回报是“吃股息”,还能获得红利股业绩增长带来的额外回报,这种方式回报虽高,但波动也更大,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颠簸”出局。

有没有一种既能获取高一点的收益、同时舒适度又不错的方式呢?答案是巧妙而合理的资产配置。

02长久期债基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冲股市下行期风险,适合与红利策略搭配

股市下行通常伴随着经济的下行,而利率是经济的内生变量,经济下行周期往往伴随着利率的下降。在利率下降周期,债基可以获得较为可观的资本利得(债券价差)收益,而且久期越长、收益通常越高。利率每下降0.1个百分点,10年久期和30年久期债基理论上就可以分别获得1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的资本利得。

将长久期债基与相对稳健的红利策略相搭配,或许就可以利用长久期债基较高的收益弹性对冲股市下行期风险,降低投资组合波动,实现较为舒适的投资体验。

下表是中证7-10年国开债指数、中证30年国债指数与中证红利低波动(全收益)指数近十年来的年度回报对比,以及分别将7-10年国开债与红利低波等比例配置,30年国债与红利低波等比例配置的回报对比。

(数据来源:Choice)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1)在红利低波录得负收益的四个年度中,7-10年国开债有3个年度获得正收益,30年国债则4个年度都获得正收益,而且在红利低波跌幅最大的2018年,7-10年国开债和30年国债的涨幅都是所有年度里涨幅最大的,用7-10年国开债或者30年国债与红利低波构建组合,确实能起到很好的对冲风险的作用;2)在红利低波负收益的四个年度中,30年国债的收益水平有3个年度较大幅度超过7-10年国开债,证明了债基久期越长风险对冲效果越好。

用7-10年国开债与红利低波等比例构建投资组合,在2015年以来的10年里仅2个年度出现0.74-3.39%之间的负收益,按全收益计算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7.41%;用30年国债与红利低波等比例构建投资组合,10年中仅有1年处于0收益附近,其他9个年度都是正收益,按全收益计算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8.81%。

这还是从2015年相对高点作为起点计算的收益水平。这样的回报特征和回报水平看起来确实舒适了不少。

03 “高股息+低波动”双因子驱动的红利低波指数优势明显,或是长久期债基构建“高舒适度”组合的黄金搭档

红利因子筛选出的高股息标的与低波因子带来的减震属性,共同造就了红利低波策略的长期有效性。

首先,红利因子在调整成份股时卖出因股价涨幅过大导致股息率降低的成份股,同时将股价下跌导致股息率上升的成份股纳入,自带“高抛低吸”基因。

其次,低波动因子天然排除强周期等高波动行业,规避传统红利策略可能在行业景气下行周期“越跌越买”的“价值陷阱”,有助于从全市场高股息资产中筛选出具备持续内生增长能力的真核心资产。

而高质量企业高股息带来的再投资收益,是红利低波策略长期有效的重要基础之一。以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为例,相对传统的宽基指数沪深300、中证800和中证全指,长期超额收益均较为显著、同时整体波动更低,其日线图长期斜斜向上,显示出了细水长流的回报特征。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区间2014/1/2-2025/3/26)

经过近期的回调,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3月26日的股息率来到了6.25%、近十年88.85%分位点的历史高位,代表无风险收益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仅1.79%,红利低波指数的投资性价比再度大幅提升。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15/3/26-2025/3/26)

在全市场跟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的ETF中,红利低波ETF(512890)是最早成立(2018/12/19)、目前规模最大的产品。根据交易所数据,红利低波ETF(512890)3月10日以来,已经快连续三周实现周度规模与份额的净增长,基金规模在3月26日也创下了145.5亿元的历史新高。

同时,红利低波ETF(512890)的联接基金(A类:007466,C类:007467)还设置了每月评估分红机制,截至今年3月26日已连续18个月实现每月分红,吸引了超过60万投资者布局,供习惯场外投资的朋友们选择。(数据来源:基金公告、基金定期报告,持有人数据截至24年中报)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12日,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可投范围迎来重磅扩容。红利低波策略稳健增值的特点正好契合养老投资期限长、追求确定性和强调风险控制的需要,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ETF联接Y(022951)作为首批指数基金获纳入,从年底披露的季报数据看,是最受欢迎的指数Y份额。

在用红利低波ETF(512890)及其场外联接基金(A类:007466,C类:007467,Y类:022951)与长久期债基构建投资组合时,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比例,对追求“高舒适度”的稳健型投资者来说,红利低波资产的比例上限最好控制在50%以内,以获得更好的投资体验。

指数和基金梳理不构成投资推荐。本文所有观点和涉及到的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我自己投资思考和实践的一个真实记录,据此入市投资,风险自担。

0 阅读:97

珠珠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