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实现农民月领1000元养老金?专家方案引爆争议:财政扛得住吗

胡铿铿 2025-03-27 10:39:03

农民养老金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有限的财政条件下提高农民的养老金,也是很多人一直研究的方向。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研讨会上提出一个大胆建议:城乡居民养老金5年内涨到每月1000元,瞬间引发热议,有人质疑,涨这么多,财政扛得住吗?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宣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增加20元,从200元涨到220元。听起来是好事,可仔细一算,每天只有7块3毛钱,连一碗面都买不起。

我们可以横向对比一下:

城镇职工,月均养老金通常在3000元以上;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更高,有的能拿五六千;

而农民养老金则只有220元,连人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也难怪新闻出来后,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这点钱实在不算多。

刘世锦直接点出问题:“养老金可以有差距,但不能没有底线。”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建议分几步走:

第一年:220元→400元(翻倍);

第三年:600元;

第四年:800元;

第五年:1000元。

不过,这个方案听起来很美好,但传出去后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支持、反对的都有自己的理由。

支持的人认为,早就该给农民涨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国家欠他们的。”

上个世纪,农民们种地交公粮、进城打工、搞基建,可以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民们的付出,如今老了,每个月200来块钱能干啥?连基本温饱都难保证。

养老金有差距可以理解,但农民也该有尊严地养老。

反对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涨这么多,钱从哪来?

全国1.7亿城乡居民领养老金,每人涨到1000元,每年至少得多花2万亿,财政扛得住吗?就算涨这么多,发达地区可能没问题,但贫困县怎么办?

还有一些人担心,涨这么多会“养懒汉”,到时候农民们有生活费了,他们还会愿意种地吗?粮食怎么保证?

城里人可能觉得1000块不算啥,但对农村老人来说,这就是救命钱。

有了这些钱,老人们就不用靠子女了,要知道,很多农村老人怕拖累儿女,小病硬扛着不敢去医院,1000块至少能让他们吃得起药,有这笔钱,他们能稍微喘口气,不用再辛苦去干杂活。

而且这笔钱还能刺激消费,农民手里有钱,才会买家电、换新衣、改善生活,经济才能循环起来。

也有专家对这个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几种解决资金来源的办法。

第一种,财政补贴:国家加大投入,不仅中央财政要投钱,地方也得掏钱。

第二种,国企利润补充:国家这么多央企、国企,一年赚几万亿,拿一部分反哺农民养老,合情合理。

第三种,提高缴费档次:现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低,可以鼓励多缴多得,不过考虑到农民收入低,估计自愿缴费难度大。

第四种,土地收益分配:通过农村土地增值的收益,能不能拿出一部分给农民养老?

这些年,农民养老金虽然一直在涨,但速度实在太慢,从每个月55元,涨到每个月220元,15年涨了165元,平均每年涨11块,远远跑不赢物价。

虽然说农民的养老问题,不是简单“发钱”就能解决,但220元的养老金,确实太低了。刘世锦的提议,不管能不能实现,至少把问题摆上了台面。

有人说,“国家有难处,农民也有难处,但不能一有难处就先苦农民。”农民辛苦一辈子,老了不该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5年涨到1000元,或许很难,但总得有个目标。你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吗?

1 阅读:64

胡铿铿

简介:写你我身边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