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皇艺offer我只需要:1份作品集+1个董老师

尔芙康石石 2025-03-03 17:04:32

嘿嘿可能标题听起来有点凡尔赛,但对我来说真的就是事实。

如果没有董老师,我的作品集可能还停留在堆材料的阶段,完全不知道怎么让它们“开口说话”。

董老师在我心里不仅是主带,更像是一面镜子,每次我跑偏的时候,她都能让我照清楚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可以说,作品集的每一步,都是她一步步教出来的,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设计逻辑和表达方式。

在汉艺收获设计思维上的成长!

我本科是中国地质大学珠宝设计专业,本科的时光让我积累了相对充足的设计理论。

适合珠宝人体制的meme

但和国内同专业的很多同学一样,在刚开始做作品集时并不知道如何发散思维,不清楚如何表达设计概念...

第一次来汉艺是在大三,当时学校课业量较少,我有充足的时间跟汉艺的老师约课,1v1学习。

第一个项目几乎是董老师带着我从最基础的思维发散、挖掘新元素、调研、整理思路、发展概念再到造型、选材、审美、细节一步步摸索做完的。

第一个项目《Endless Emptiness》

在制作过程中,董老师会告诉我需要避雷的细节问题,比如金工应该怎么焊接、焊接之后是否牢固、珐琅怎么烧才不会碎、背针怎么做等等。课下只要有时间,我也会主动去看董老师安利的珠宝设计网站,提高审美概念。

一张图证明你是珠宝专业的

现在回看我的第一个项目,会觉得有些稚嫩和僵硬,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到第二个项目才真正开始质变。

我的第二个项目《Based on Abuse》,手工体量很大,差不多做了三个月,但是在设计思路上比之前活泛很多,表现手法也更大胆,做得很顺。

这个项目的灵感来源于B站刷到的猎奇视频——对虫子进行解剖/缝合实验,很恶心但视频数据非常好,点进博主主页翻了下过往视频几乎是百万播放量。由此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有人做这种行为以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观众爱看。

经过调研,我从视频制作者和观众两个角度提炼结论,最终发现制作者为了博眼球获取利益,而观众隔着屏幕感受不到罪恶感,乐意挑战自己的心理下限。

因此在这个项目中,为了作品更有互动性,我把自己当成这类视频制作者,直接用真虫子当材料变成一系列配饰,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当佩戴者或观众凑近一看,就会发现“咦额,又臭又恶心。”反差感拉满——[ok]。

第二个项目《Based on Abuse》

做珠宝项目,得大胆尝试综合材料

大部分人对珠宝设计的印象是:

闪起来!

but对于当代设计而言,纸张、木头、树脂、玻璃、羽毛、竹等,甚至是水泥、电子芯片,任何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材料都可能被用到首饰设计中。(摘自教科书[看])

当我看别人的优秀案例时,我发现很多叙事性首饰会用一些特别的材料。比如,有些设计会用到人的头发,这种材料带有很强的个人情感和记忆;还有设计师用回收的垃圾进行再造,把废弃物赋予新的生命;甚至是一些日常生活中随手可见的小物件,比如螺丝钉、瓶盖、旧报纸,都能成为首饰的一部分。

这些材料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当它们被设计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时,往往能讲述一个独特的故事,甚至让人重新思考它们的价值。

所以对于我来说,材料本身就像语言,它们能传递设计者的想法和情感。选择什么材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或者特别,更重要的是它能否表达我想传递的主题。

像我的每个项目都做了很多综合材料上的尝试,比如第二个项目考虑过用凝胶、毛毡、树脂去展现视觉效果,但为了冲击力更强,改成了真实的虫子;第三个项目为了寻找“糖”在战争年代的社会身份,专门买了可塑型的糖做材料实验,在糖冷却前进行外形塑造、模拟肌理纹理......

嘻嘻,是不是看起来像水晶

第三个项目《SWEET?》

包括第四个项目——我去年在汉艺的米兰设计周竞赛夏令营中完成的个人作品,原本我计划使用木雕材料,但由于时间限制,最终选择了更贴近年轻人审美、且更具商业化潜力的3D打印材料(也替大家狠狠避雷了一些“便宜没好货”的打印材料

成品之一

这一年来,我通过不断尝试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创作上瘾!每当脑海中冒出一个新想法,我都会跃跃欲试地想去实践~

如果没有创作限制的话,我希望未来能继续研究昆虫材料的应用。在之前的项目中,我只是在初步运用了昆虫的外形,而我更想深入挖掘它们在搭配组合、材料可塑性等方面的潜力。

毕竟在材料创新的世界里,每一次跨界尝试都可能打开新的叙事维度。

虫子你好,虫子再见

回顾申请经历,我的一些经验分享

回头看我的申请经历,真的感触很多。如果让我给大家一些建议,我觉得有几点特别值得分享,希望能帮到还在准备路上的同学们。

首先是早准备,早规划。

我来汉艺一年,但回想起来,我还是觉得开始得有点晚。如果能再早一点进入状态,可能会更从容一些。因为刚决定出国的时候,大家都会满腔热血,觉得自己一定能坚持到底,但随着时间推移,保持这种“鸡血”状态真的很难。

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早一点行动,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不仅能避免拖延症带来的焦虑,还能有余地去调整状态。要知道,作品集的准备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时间充裕才能让你有更多机会去试错、去完善。

上海校区的Luna

其次是找到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带领你,这个真的很关键。

这里要再次感谢董老师!她不仅帮我梳理了设计方向,还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我的个人特色。她会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触角其实可以延展到很远的地方,只是需要有人去点拨。作品集这块敲门砖,关键就在于如何把自己的优势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

而且董老师带的学生风格都很不一样,我们经常会互相看对方的作品,发现每个人的设计都很有自己的特色,但她总能hold住每个人不同的方向,帮助我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创作过程

接着是选题时的困惑,我相信这是很多同学都会遇到的难题。

比如说,现在特别火的一些主题,像是探讨身体和首饰的关系、解决某些社会问题、或者给女性主义、老人、流浪汉做配饰设计等等,这些方向已经被很多人做过了。那问题就来了:如果选了一个大家都在做的命题,怎么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我的经验是,选题时一定要多问自己几遍:“这个东西有没有人做过?别人做的是什么样?我能不能把它做得不一样?” 这个过程虽然耗时,但很重要。因为只有当你找到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才能让你的作品集脱颖而出。

最后,我还想建议大家多尝试跨界学习,这对作品集的丰富度帮助很大。

比如,在汉艺的课程里,我上过刘老师的服装设计课,还学了3D建模和TouchDesigner交互装置的课。这些看似和珠宝设计没什么直接关系的内容,其实在我的第四个项目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尝试把3D建模和交互装置的技术融入到首饰设计中,结果发现这种跨界的结合让作品多了很多新鲜感和层次感。

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去接触其他艺术领域的知识,说不定就能为你的项目带来新的灵感。

第四个项目《傩》

眼下我的offer已经确定了,但还有英语需要继续努力。最后,祝大家都能拿到梦校的硕士“体验卡”!希望这些分享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艺术留学、保研、就业、作品集创作、背景提升等相关问题,可以联系康石石老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