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出分,初试通过的同学们要开始马不停蹄润色复试作品集了!按现在的内卷程度,复试作品集最好做到竞赛投奖的水准,才能更稳上岸!
然而针对像现在这种DDL将至、需要“临时抱佛脚”的情况,不少同学来不及重开一个全新的项目,那么就可以爆改一下大学作业,提升为能复试上岸or拿大奖的优秀作品!
说实话,大多本科作业都是不适用作为作品集项目的,一方面,大学作业多是针对某一类课程的学习内容,而非完整的设计项目;另一方面,大学碎片化的课程导致大家的作业也呈现碎片化的状态。
虽然前者和后者看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毕竟现在属于“江湖救急”的状态,如果掌握了这六大技巧,也能“四两拔千斤”!↓↓↓

-教育经历-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圣马丁学院 产品设计
澳大利亚南澳大学 产品设计
-工作经历-
Tiffany & Co 家居线 产品设计
英国NHS 长期慢性病项目 用户研究
Birkenstock CMF设计
HuaYu 线下门店设计&展陈设计
-教学成绩-
指导学生成功申请哈佛、新国立、皇艺、伦艺、爱丁堡、格艺、利兹、金匠、米理、港理等世界名校
以及成功保研哈工大、同济
指导学生荣获iF、红点奖、A'Design、IDA、IAI全球设计智造奖、IAI全球设计菁英奖、美国星火国际设计奖、伦敦国际创意大赛、美国新概念设计艺术奖等世界大奖
框架先提一个levelSTEP 1 提炼清晰的“故事线”
大学作业往往是各位为了赶due而“大力出奇迹”,设计步骤零散而无逻辑。根据考研复试、设计大赛对作品的要求,首先就要把零散的步骤梳理清楚,形成一个有逻辑的叙述框架。
拿投奖的作品逻辑来说,一个合格的框架就需要满足以下叙述公式:
背景(发现了什么问题?)挑战(痛点是什么?)方案(如何解决?)成果(如何验证?)影响(对用户/市场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给你零碎的设计找一套完整且具有说服力的“说辞”。

汉艺学员L同学 进行作品集排版前做的项目资料整理 获皇艺、安特卫普、哥德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offer
给大家举个比较直观的例子,汉艺Y同学带着他的学校作业《C-Loop》项目过来时,初版项目考虑的是通过设计一个社区堆肥机器,让居民可以把日常的厨余垃圾扔进堆肥机器进行转化,之后大家再把转化好的肥料自行取走,带回家栽花种菜之类。

汉艺Y同学 《C-Loop》项目 初版
但实际测试下来却发现社区居民压根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也不爱用这个堆肥机。
那么,汉艺老师便带着Y同学把重点放到如何鼓励居民有效利用堆肥机器这点上。
采用循环经济的模式,把社区跟城郊果园联系起来,将社区转化的肥料用于果园、用于农场,生产出有机食物后,再以优惠价格贩卖回居民手中。最后果然更受用户欢迎了,也成功拿到了含金量超高的Core 77 Student notable。

汉艺Y同学 《C-Loop》项目 改进后 获 Core 77 Student notable
STEP 2 升级作业的深度
大学作业之所以和上岸/获奖作品有壁,主要在于缺乏行业背景。
根据同学们做项目的设计流程来说,那些成功上岸/拿了大奖的作品往往会在定选题、做调研的环节关注到更多现实场景,挖掘出行业痛点或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带来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汉艺M同学 获 米兰设计周、Gcross国际创意奖、NCDA未来设计师大赛等40+设计大奖 成功保研 上海交通大学 设计学
而大学作业却通常会因为课程要求,导致题目范围和问题定义较浅,研究深度大大受限。
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大家在大学作业中补充相关案例,对产品行业进行深度调查分析,增强现实感。同时,也要适当添加数据支撑,哪怕来不及整理完善的信息,用虚拟数据也要让结果看起来更有可信度。
比如靠“通过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重焕生机”项目拿下奖项和保研名额的汉艺N同学,在正式开始前,进行了多维度的考量与筹划。

N同学 保研 南京大学 艺术文化学 北理工 视觉传达 优秀营员 清华深研院 电子信息(互联网+创新设计)推免复试
想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一些,还可以对设计前景做一个简单的预测,即使是概念设计,也可以“展望未来”。
这样一来,叙述逻辑和选题深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接下来就该聚焦内容方面↓↓↓
美观又丰富,考官看了直呼内行STEP 3 重新包装视觉呈现
正如前面所说,拿大学作业拼凑的作品集是毫无章法的,视觉上也有很强的割裂感,一眼看过去并不像一本专业的作品集。
想在内容上做到质的飞跃,就可以从排版入手,追求简洁大方,按自己的逻辑进行重新布局。没有灵感的话,也可以参考Figma/Behance等平台上的优秀案例。

图源:Pinterest
除了排版,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可以适当加入数据可视化,运用流程图、关键数据的图标提升专业感。例如汉艺F同学就将平面与立体图形结合来表现数据内容,打破平面视图,使画面富有层次。

汉艺学员F同学 使用了多样化的可视化表现方式 获 皇艺 信息体验设计、服务设计 MA 、拉夫堡大学 创新设计 MA offer
关于UI界面部分,可以利用iPhone/iPad的UI贴图,渲染高质量的Mockup,提升视觉效果和质感,同时可以适当为样机背景添加真实场景的拍摄图,为页面带来真实、落地的感受。
如果想增强体验,还可以用Figma交互动效、Keynote动画等制作动态演示。

汉艺L同学 获米兰理工大学 数字与交互设计 MSc EIT阿尔托大学&特文特大学 人机交互与设计双学位 MSc
STEP 4 快速补充“研究支撑”
很多作业项目都只展示结果,缺乏用户研究和竞品。像这样的深入研究无疑是需要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的,针对拿作业速改的情况,大家可以尝试:
√ 竞品分析少而精
对标3-5个同类产品,不做过多赘述分析,用一张对比表实现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直观的同时也能突出自己完成了这一环节。
√ 用户研究快准狠
最快速的方法就是问卷调查,哪怕只有10个人的数据,也能从中提炼趋势;用户痛点上,可以用1-2个假象用户故事+Persona的模式表现;流程方面,画个用户旅程图或流程优化对比即可。
如果觉得还不够支撑,就可以用上ChatGPT或Bing AI,快速生成行业趋势。

汉艺学员R同学 获RCA、LCC offer 用户旅程图展示
到这里,框架、内容都润色好了,还有哪里可以优化呢?↓↓↓
从结果反推修改方向STEP 5 用“评分标准”自查优化点
无论是考研复试还是设计竞赛,项目都有极强的目的性。
拿投奖来说,一个优秀的获奖的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市场价值等闪光点。不同奖项有不同的偏好,比如A' Design就偏爱实验性强、视觉表达鲜明的作品,同时注重设计叙事,那么就可以根据评奖标准,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作业。

汉艺Z同学&C同学&Z同学&S同学 获 红点&A'Design两项国际大奖 Z同学 成功保研 同济大学交互设计
复试和竞赛都强调技术的应用,喜欢具有前沿感的设计作品。比如汉艺24届学员Z同学,她作品集中每个项目都用到了前沿技术,例如VR、脑机接口、AIGC等等。这也是清华IMDT非常关注的技术领域。

汉艺24届学员Z同学(211背景) 成功保研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
此外,可落地性也是考官重点考量的部分。大学作业多是“自娱自乐”的项目,以自我为中心构想目标用户,忽视了设计应有的广泛共鸣与实用性。想增加落地可能,设计场景就必须根植于现实社会,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需求,创造真正的价值。

汉艺学员Sam同学 获 香港理工大学 智能服务设计 MDes 皇家艺术学院 MRes 伦敦艺术大学 社会创新设计与可持续未来 MA
STEP 6 快速改进“答辩表达”
这一步虽然也是从结果反推,但也是上述5条的总结,针对的是对修改后作品的表述。
在介绍项目前,首先要清楚项目的核心价值,用一句话精简地把亮点展现给对方。其次,讲稿最好浓缩在3分钟以内,整体框架可以用PREP法:Point→Reason→Example→Point。
最后,还要提前设想考官可能会关注/喜欢的点,给自己的项目进行调整,并做一个“备用题库”。

汉艺学员 L同学作品 了解到湖南大学的老师喜欢会编程的学生 面试前对作品进行调整 成功保研湖南大学
对于备战考研的同学,面试是大家上岸的临门一脚,所以大家一方面要提前了解学校的面试流程,另一方面要提前有针对性的进行些模拟练习。
比如汉艺Sum老师曾跟L同学花一小时时间进行了套“洗脑特训”:反复串联“我”是怎么样的人,“我”的实习经历、学校任职经历,然后为什么要去选择这个专业,把每一个other works或者课堂上学过的知识,都跟这你的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
再比如汉艺Nico老师在面试前会跟学生反复讨论关于作品集的内容,确保学生关于作品集的问题可以对答如流。

另外,要说现在为考研复试新开一个项目,也并不是全无可能!汉艺C同学就是在收到初试成绩后才开始正式准备作品集,当时汉艺老师手把手帮着他找灵感、整理思路、拓展审美,最后成功考研上岸北师大!

汉艺学员C同学 获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字媒体艺术 考研录取
需要强调的是,今天分享的这套方法仅适配于没有充裕时间、爆改作业项目是唯一出路的情况。考研、竞赛的竞争都十分激烈,想取得好成绩,还是要提早准备!
最后,预祝各位都能成功上岸、包揽大奖!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祝愿各位同学成功申请梦校,考研上岸、投奖成功。如果你也想跟着我学习,或者有更多关于艺术留学、保研、就业、作品集创作、背景提升等相关问题,可以联系康石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