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曹掾魏讽:比肩曹操的“奸雄”,图谋推翻曹魏,为何没能成功

船长趣谈 2023-07-07 21:22:31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建安二十四年九月(219年10月),东汉的邺城爆发了所谓的“魏讽谋反案”,魏王世子曹丕以谋反为名处死了魏讽,还株连数十家,杀了数千人。那魏讽谋反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吗,为何曹丕要那么心狠杀死那么多人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少有辩才

魏讽是兖州济阴郡人(或为豫州沛国人),出身不详,可能为当地士族,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博览全书,练就了一身好口才。

魏讽成年时正是东汉末年,朝廷大权已完全掌握在魏王曹操手中,所以他为了谋求好的前途,就直接去了曹操的大本营邺城而非汉献帝所在的许都。

很快魏讽就靠着杰出的口才轰动邺城,赢得了士人的普遍赞赏,还与破羌将军张绣之子张泉、黄门侍郎刘廙(yi)之弟刘伟、骑将文稷之子文钦、侍中王粲的两个儿子、大儒宋忠之子等世家子弟成为好友。

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名重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交。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及讽败,论者称焉。(晋书·郑袤传)

不过也有不少士人看不上魏讽,认为他心术不正,比如司隶功曹从事郑袤讽刺魏讽是“奸雄”,还劝好友任览不要与他交往。关内侯傅巽和行军长史刘晔则认为魏讽怀有二心,图谋反叛。刘廙则认为魏讽不修德行且华而不实,劝阻弟弟刘伟不要与其交往。

二,出仕曹家

初,太祖时,魏讽有重名,自卿相已下皆倾心交之。其后孟达去刘备归文帝,论者多称有乐毅之量。(傅子)

相国钟繇是魏国重臣,跟随曹操多年,见魏讽名震邺城,而且公卿以下的文武大臣都与他倾心结交,知道魏讽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便将他征召到相国府任职,任命他为西曹掾。

西曹为相国府下属的十三曹之一,主要负责相府的人事任免,其长官称为西曹掾。而西曹的职能就类似隋唐六部之首的吏部,地位为十三曹之首,自然十分重要。因此可见魏讽才能与名望很高,所以钟繇对他十分看重。

当时曹魏代汉是大势所趋,不过魏讽却对此很不赞同,而以汉朝忠臣自居,希望推翻企图篡汉的权臣曹操,避免东汉走向覆灭。然后魏讽就秘密联络对曹操心怀不满的士人,商议推翻曹操集团。

魏讽认识到,要除掉曹操,就必须掌握兵权,以武力推翻曹操。但曹操手下兵强马壮,名将众多,而反曹的刘备、孙权又远在江南,想要让他们迅速北上消灭曹操不太现实。

随后魏讽认识到可以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鼓动曹操身边的近侍动手将之除掉。然后魏讽就找到了长乐卫尉陈祎,决定劝他除掉曹操。而陈祎是曹操王宫的禁军将领,负责长乐宫的防卫,按理应该是绝对忠于曹操的亲信,不知是什么原因,竟然听从了魏讽的劝说而决定反曹。

三,图谋反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出兵攻打汉中,发起汉中之战。随后关羽鼓动荆州北部反曹,牵制曹操兵力。而曹操见刘备攻势猛烈,于是亲自前往长安,支援汉中守将夏侯渊。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赢得汉中之战胜利,大败曹操而夺取汉中。随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魏讽见曹操屡战失利,忙于应付关羽而无暇顾及其他,便联络长乐卫尉陈祎起事,密谋除掉留守邺城的魏王世子曹丕而复兴大汉。然而陈祎临阵退缩,竟然向曹丕告发此事。

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衞尉陈禕谋袭邺。未及期,禕惧,告之太子,诛讽,坐死者数十人。(魏晋世语)

然后曹丕派人逮捕魏讽,大肆搜捕其同党。随后魏讽就与张泉、刘伟、文钦、宋忠父子、王粲的两个儿子等人被捕入狱。只有文钦因为是曹操故旧之子获得赦免,而魏讽、张泉等人则被曹丕尽数诛杀。

由于《三国志》对魏讽谋反案的记载过于简略,所以我们并不知道魏讽到底是怎么联络张泉、刘伟等人参与反曹的,以及魏讽有没有联络过刘备、关羽,商议一起对付曹操。不过从曹丕行事狠辣的手段推断,魏讽当是忠刘反曹的拥汉派无疑,而曹丕之所以要借魏讽案滥杀无辜,就是为了彻底铲除拥汉派,为自己篡汉称帝扫清障碍。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