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脑血管病致死率高?坦白说,这4个因素常被忽视

忆彤评健康 2024-12-01 22:56:34

赵大伟是一名55岁的出租车司机,性格直爽,为人热心。平时他喜欢吃红烧肉,喝点小酒,烟瘾也不小,身体却一直没啥大毛病。每次有人提醒他注意健康,他总笑着摆手:“没事,我身体好得很,拉车一开就是十个小时,杠杠的。”

可命运却给了他一次严峻的考验。

那天早上,赵大伟正在车站等待客人,突然感觉胸口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住,呼吸困难,冷汗顺着脸颊滴下来。他心里直犯嘀咕:“这可不像胃疼啊,怎么这么难受?”还没来得及多想,他就瘫倒在驾驶座上。

幸亏路人发现及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十分钟后,急救医生赶到,将他送往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抢救。

医生的初步诊断:争分夺秒的生死救援

心内科主任徐建国接到急诊通知时,已是清晨七点。他迅速赶到导管室,看着赵大伟脸色苍白、意识模糊,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这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典型表现。

“时间就是心肌,必须马上开通血管!”徐建国果断决定为赵大伟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造影结果显示,他的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手术室里,导管一点点地推进血管,医生小心翼翼地操作。“支架准备好!”徐建国沉着指挥,几分钟后,血流恢复正常。

揭开致病的真相

术后第二天,赵大伟醒来时,徐建国正在查房。他揉着胸口问:“徐医生,我这到底怎么回事?昨天吓死我了。”

徐建国笑了笑:“赵师傅,你这是急性心肌梗死,俗称心梗。简单说,就是你的冠状动脉被血栓堵住了,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如果再晚来半小时,可能就危险了。”

“我身体一直挺好的,咋会突然心梗呢?”赵大伟不解地问。

徐建国叹了口气:“其实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致死率,就在于它‘悄无声息’的特性。很多患者和你一样,以为没症状就没问题,但实际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可能已经发展多年。”

徐医生的科普:4个被忽视的致病因素

为了让赵大伟更加理解自己的病情,徐建国给他科普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四个常被忽视的危险因素。

1. 长期的生活方式问题“赵师傅,您平时爱抽烟、喝酒,又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催化剂。长期这样,血管内壁会堆积大量脂质斑块,慢慢地血管就堵了。”他引用了一项《柳叶刀》的研究数据:“吸烟会使心血管病风险增加1.6倍,饮酒过量也会显著增加高血压和心梗的发病率。”

2. 隐匿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您平时测过血压和血脂吗?”徐建国问。

赵大伟挠挠头:“好像没怎么测过,但平时感觉还挺好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徐建国拿出一张图表,“高血压和高血脂常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它们会悄悄损伤血管。数据显示,50%以上的心梗患者都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的背景。”

3. 忽视警告信号“其实,心脑血管疾病常有一些前兆,比如胸闷、乏力、头晕等,但很多人都忽视了。”徐建国叹息道,“就像这次,你有没有发现之前偶尔会有胸闷或疲惫?”

赵大伟点头:“是有过几次,但我没在意。”

4. 情绪和压力徐建国补充道:“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血管健康。焦虑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治疗与康复:拯救生命的另一半

赵大伟接受了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徐建国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

药物治疗“赵师傅,你必须坚持吃药,比如阿司匹林、他汀,这些药物能防止血栓和控制胆固醇。”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徐建国强调,“研究表明,改变生活方式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

心理支持“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必要时可以找心理医生聊聊。”

赵大伟听得连连点头:“看来我得重新规划生活了,这条命是捡回来的!”

一堂深刻的生命课

三个月后,赵大伟回到医院复查,身体恢复得很好。他激动地对徐建国说:“徐医生,多亏了您,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见我孙子!”

徐建国笑着说:“赵师傅,救命是医生的职责,但保命靠的是你自己。希望你能把今天的教训变成以后健康生活的动力。”

反思:为什么心脑血管病致死率高?

通过赵大伟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心脑血管病的高致死率并非偶然:

它常常潜伏多年,直至突然发作。很多人忽视了预警信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疾病的根源。情绪和压力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徐建国在医院的健康讲座上说过一句话:“心脑血管病是现代社会的‘隐形杀手’,但它并非不可战胜。早筛查、早干预,健康生活,才能真正守护我们的生命。”

希望赵大伟的经历能为更多人敲响警钟,健康是积累出来的,别等病痛来临才追悔莫及。

0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