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让人既揪心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故事里有两位主角:老李和老张。他们都是60岁出头的老邻居,住在北京郊区一个老小区。老李是个退休工人,身材敦实,身高一米七,体重有点超标,180斤,平时爱打太极,身体硬朗,就是有点高血压,吃药控制得还行。老张是个老会计,瘦高个,一米七八,150斤,喜欢下棋,性格慢条斯理,但有糖尿病,血糖忽高忽低。两人退休后常凑一块儿聊天、下棋,日子过得平静又自在。可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脑梗,让他们的命运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

故事发生在半个月前。那天是周六,天气有点冷,老李和老张约在小区凉亭下棋。刚下到一半,老李突然觉得右手有点麻,手里的棋子“啪”地掉了。他揉了揉手,嘀咕:“可能是坐久了。”可没几分钟,他右边嘴角开始歪,话也说不利索。老张看他不对劲,吓了一跳:“老李,你咋了?”老李摆摆手,含糊地说:“没事,可能是风吹的。”可老张不放心,赶紧扶他回家。
与此同时,老张自己也有点不舒服。那天早上,他起床时就觉得头晕,左腿有点使不上劲。他以为是血糖低,随手吃了块糖。可到了下午下棋时,他左半边身子越来越麻,走路都晃。老李媳妇看他这样,急了:“老张,你这不像低血糖,快去医院吧!”可老张摆手:“没事,我吃点药就行。”
两条路:安宫牛黄丸VS拨打120老李回到家,媳妇小红急得团团转。她听说过脑梗,也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可老李却说:“别慌,我这是小中风,吃颗安宫牛黄丸就好了。”小红半信半疑,可老李态度坚决:“这药救命的,以前我爸中风就靠它。”他翻出抽屉里珍藏多年的安宫牛黄丸,金光闪闪的小盒子,看着就“高级”。他吞了一颗,躺下休息,心想:“这可是老祖宗的秘方,肯定管用。”

小红还是不放心,偷偷给儿子打了电话。儿子在城里上班,听说后急了:“妈,脑梗不能乱吃药,赶紧打120!”可老李一听就炸了:“去啥医院?我吃了药,已经好多了!”他硬撑着坐起来,证明自己没事。可一个小时后,他右半边身子完全动不了,话也说不出。小红慌了,这才拨了120。
另一边,老张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回到家,左半边麻得更厉害,连筷子都拿不稳。老伴劝他去医院,他却说:“我这是老毛病,吃点药就行。”他翻出阿司匹林,吞了两片,又想起柜子里有盒安宫牛黄丸,是前年朋友送的。他心想:“这药不是治中风的吗?试试吧。”可吃了没多久,他开始头痛,恶心想吐。老伴看他脸色发白,腿都拖着走,急了:“老张,别犟了,我打120!”老张没力气反对,只能点头。
医院的判决:时间决定生死120来得很快,老张先被送到医院。急诊医生一看他的症状,立马怀疑是急性脑梗死。做了头颅CT,果然,右侧大脑中动脉堵了。医生问:“啥时候开始的?”老伴说:“下午两点多。”当时是下午四点,发病不到两小时。医生松了口气:“来得及时,赶紧做溶栓治疗!”老张被推进抢救室,医生给他打了阿替普酶,半小时后,他左边手脚开始能动,嘴也不歪了。医生说:“幸亏送得早,血管通了,恢复有望。”
老李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到医院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发病过去四个多小时。CT显示,左侧大脑大片梗死,已经错过溶栓的黄金4.5小时。医生摇摇头:“太晚了,只能保守治疗。”小红哭着问:“他还能好吗?”医生叹气:“脑子缺血太久,恢复难了。现在得防并发症,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老李被送进ICU,右半边身子瘫了,意识模糊,连媳妇都不认识。

一个星期后,老张出院了。他左边手脚还有点僵,但能自己走路,话也说得清楚。医生叮嘱他吃抗凝药,控好血糖,定期复查。老伴乐得合不拢嘴:“幸亏听了你的,不然我也完了。”老张苦笑:“我还想吃安宫牛黄丸呢,真是瞎胡闹。”
老李却没这么幸运。他在ICU躺了十天,最终还是走了。医生说是脑疝,脑梗面积太大,颅内压升高,压死了脑干。小红哭得昏天黑地:“他咋就信那药呢?早点来医院不就好了?”儿子抱着她,眼泪直掉:“爸太犟了,咱们也没劝住。”
两位老邻居,同样的脑梗,却一个活了,一个走了。为啥?就因为一个拨了120,一个信了安宫牛黄丸。
脑梗的真相与误区老李和老张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脑梗的误解。急性脑梗死,医学上叫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堵了,血流不上,脑细胞缺氧坏死。它来得快、死得狠,每分钟有190万个脑细胞死掉。时间就是大脑,拖一小时,恢复希望就少一分。
黄金时间有多重要?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能溶开血栓,6小时内,动脉取栓还能救命。可超过这个窗口,脑子坏死就不可逆了。老张赶上了,老李错过了,结果天壤之别。

那安宫牛黄丸呢?这药在中医里名气大,号称“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常用来治中风昏迷。可问题是,它治的是脑出血(热证昏迷),不是脑梗。脑梗需要通血管,不是“清热”。现代研究也证实,安宫牛黄丸对急性脑梗没啥疗效,反而可能延误时间。老李吃了药,以为自己好转,其实是假象,血管还是堵着,最终酿成大祸。
怎么认出脑梗?记住“FAST”口诀:
F(Face):脸歪,嘴角不对称。A(Arms):胳膊抬不起来,或者一边没力。S(Speech):说话含糊不清。T(Time):时间就是生命,赶紧打120。 老李嘴歪手麻,老张腿软头晕,都是信号。可惜,他们都没当回事。风险与预防:谁是脑梗的“猎物”?老李和老张为啥中招?高血压、糖尿病是两大元凶。高血压把血管磨得又硬又脆,糖尿病让血变粘,容易堵。加上他们年纪大,血管老化,稍微一用力、一激动,就可能出事。
谁容易得脑梗?
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喝酒:血管杀手。肥胖久坐:血流慢,容易凝。家族史:遗传风险别忽视。 预防咋办?控三高,少油盐,多运动,戒烟酒。每年查查颈动脉超声,看看血管堵没堵。反思与建议:药不是万能,120是关键老李和老张的故事,教训太深刻。如果老李不信偏方,直接打120,他或许还能下棋。如果老张没老伴坚持,他可能也走了。两条命,一条路,区别就在选择上。
别信“神药”:安宫牛黄丸不是脑梗救命药,别赌命。时间第一:疑似脑梗,马上120,别等。别逞强:中风不是小事,硬扛没好下场。体检常态化:60岁以上,查查血管,别拖。
老张现在每天拄着拐杖遛弯,逢人就说:“命是120救的,别学老李。”小红收拾老李的遗物,看到那盒安宫牛黄丸,哭着扔了:“这药害了你啊!”老李走了,老张活了,同一个小区,两种结局。
从嘴歪手麻到生死两隔,有时就几个小时。脑梗不等人,它可能藏在你下一次头晕里,等着给你一击。别等医生说“晚了”,才后悔没拨120。健康不是玩笑,命只有一次。警钟敲响,你听到了吗?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21年版)》.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中国卒中学会. 《脑卒中急救与早期治疗规范》.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安宫牛黄丸在急性脑卒中中的应用误区》.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