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知名企业与经济学家对簿公堂:一场关于商业评价的法治较量

加油小王 2025-04-07 01:05:45

近日,国内零售业标杆企业胖东来与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之间的法律纠纷引发广泛关注。

这场因商业评价引发的诉讼案件,不仅涉及企业名誉权保护,更触及学术评论与商业诋毁的法律边界问题。

事件源于宋清辉在社交媒体发表的评论:"胖东来基层员工平均月薪9886元,一家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只能变着花样靠流量活着。"

4月5日,胖东来商贸集团发布《关于侵权行为的处理公示(五)》,认定该言论涉嫌贬损企业商誉,已正式提起诉讼,索赔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对此,宋清辉作出强硬回应,发布《严正声明》称:"于东来是人不是'神',自媒体造神运动该停歇了。"

他在声明中强调,胖东来缺乏核心竞争力且不容质疑,并质疑企业主于东来"煽动民粹"的行为。宋清辉表示将坚持到底,称这是"与不良商业风气的斗争"。

法律专家指出,此案的核心争议点在于:经济学者的商业评论是否超出合理边界构成侵权。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但同时也保护学术评论和正当的舆论监督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胖东来首次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商誉。

此前该企业已多次对网络不实言论采取法律行动,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声誉维护机制。而宋清辉作为活跃的经济评论人,其言论风格向来犀利,此次交锋可谓"针尖对麦芒"。

此案引发学界对三个维度的思考:

1. 企业商誉保护的合理边界

2. 学术评论的法律底线

3. 网络时代舆论监督的尺度把握

目前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最终判决将对类似案例产生重要参考价值。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诉讼都将成为我国商业法治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为平衡企业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提供重要判例。

0 阅读:0

加油小王

简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