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烯烃材料的广阔天地中,茂金属聚乙烯(mPE)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作为高端聚乙烯的代表之一,它以其高技术含量、高应用性能和高市场价值,备受全球关注。然而,在国内,茂金属聚乙烯的生产却长期受限于技术壁垒,不得不依赖大量进口。但如今,随着国内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发展茂金属聚乙烯已然迎来了绝佳时机。

从全球产能分布来看,茂金属聚乙烯的产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2023 年,全球茂金属聚乙烯生产能力达 1600 万吨 / 年,北美以约 31% 的产能占比位居前列,新加坡约占 14%,中东占比约 10%,而中国仅占 4.15%,排在韩国、泰国、印度等国家之后。在需求方面,欧美地区对 mPE 的需求最为旺盛,近 5 年美国 mPE 的年均需求增长率约 17%,而亚洲地区的消费则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区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在国内市场,2024 年对 mPE 的表观消费量约为 300 万吨,进口量高达 272 万吨,进口依赖度极高。进口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中,埃克森美孚占据 40% 的市场份额,陶氏化学占 30%,三井化学占 13%,其他公司占 17%。国内企业主要生产商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沈阳化工等厂商,预计 2024 年国产量约 35 万吨,其中中国石化约 10 万吨,约占国产量 30%,中国石油约 23 万吨,占比约 65%。不过,值得欣喜的是,根据公开信息,国内涉及茂金属聚乙烯在建项目共计 7 个,设计产能在 370 万吨 / 年以上,其中最大的茂金属聚乙烯产能项目 ——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预计 2025 年投产,这无疑为国内茂金属聚乙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再来看看三家主要生产商的产品特点及发展方向。埃克森美孚公司作为茂金属聚乙烯领域的先驱,采用 Unipol 气相法最早开发了茂金属聚乙烯。其第一代产品 Exceed™制备的薄膜具有优异的韧性、强度、光学特性和热封性能,薄膜厚度更薄、包装完整性更好,但加工性能欠佳。为解决这一问题,推出的第二代产品 Enable™引入了长支链,使加工更节能,薄膜产量提升且柔韧性更好。而第三代 Exceed™ xp 产品系列则在提升加工性能的同时,保持了熔体强度高、优异的抗撕裂、耐穿刺、耐揉搓等性能,无需添加低密度聚乙烯(LDPE)来稳定膜泡。此外,埃克森美孚还针对下游客户需求,开发了 Exceed™ S 系列产品,降低了薄膜配方的复杂性,减少了 LDPE 和 HDPE 的用量。
陶氏化学使用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技术,采用 Insite 溶液法聚合工艺,主要生产乙烯和 1 - 辛烯共聚物产品。其 EliteTM 系列产品短支链规整且主链上植入均匀分布的长支链,具有优异的力学和加工性能,可用于重包装袋、食品包装膜、农膜和冷冻食物包装膜等领域。EliteTM AT 系列产品则代表了陶氏化学最先进的茂金属聚乙烯技术,能够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短、长支链在主链上的分布,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三井化学的茂金属聚乙烯产品丰富多样,EvolueTM 产品具有良好加工性能,所制薄膜热封温度低、强度高、抗黏结性好且成型性好,主要用于吹塑薄膜和流延膜。Evolue H 以 1 - 辛烯为共聚单体,具有高刚性、高抗冲击性能、耐化学药品腐蚀性好等特点,可使薄膜和容器减轻、减薄,加工速度提高。近年来推出的 EvolueTM E 系列产品,引入长支链,兼备 mLLDPE 的力学性能和 LDPE 的加工性能,技术难度复杂。
跨国公司在产品开发上围绕全产业链创造更高价值,服务中下游和品牌商企业,满足应用端更好的性能和操作便利性等需求,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例如埃克森美孚的 “4R 原则”,为行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种需求牵引产品开发并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而对于中国石化来说,大力发展茂金属聚乙烯不仅是市场需求的驱动,更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目前,茂金属聚乙烯在国内市场主要应用于食品包装膜(约占 29.4%)、缠绕膜(约占 19%)、热收缩膜(占 8.9%)、FFS 膜(占 7.86%)、其他包装膜(占 5.21%)、棚膜(占 18.6%)、管材(占 8.4%)等领域。全球范围内 mPE 对 PE 消费占比为 13.4%,而 2023 年国内 mPE 仅约占 PE 总消费量的 7%,即使未来国内新增包括埃克森美孚在内的约 90 万吨 / 年产能,整个市场仍有超过 200 万吨的需求空间亟待填补,发展潜力巨大。
此外,国家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24 年本)》明确将 “茂金属聚乙烯等特种聚烯烃的生产” 列为发展重点,这为中国石化发展茂金属聚乙烯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中国石化拥有气相法装置产能 320 万吨 / 年,具备发展茂金属聚乙烯的良好基础。为了实现茂金属聚乙烯产业的突破,中国石化首先要加大茂金属催化剂研发支持力度,鼓励自主研发,不断创新催化剂体系,降低成本,缩小与国外公司的差距。其次,优化装置分工,指定部分装置专门生产茂金属聚乙烯,确保产品质量,为布局中高端领域奠定基础。最后,建立行业深耕机制,深入了解下游行业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组织产品开发和推广,为客户提供合理成本的解决方案,实现从 “跟跑” 到 “并跑” 乃至 “领跑” 的跨越。
茂金属聚乙烯产业的发展之路充满机遇与挑战。在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石化等国内企业应抓住时机,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实现茂金属聚乙烯的国产化突围,为我国高端聚烯烃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茂金属聚乙烯必将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对于茂金属聚乙烯产业的发展,你有什么期待和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