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片来源:Anne Laval
此念直播预告
「此念」将邀请黄翔,一起探讨「掌握大脑规律,重塑孩子学习脑」,10月16日,此念视频号08:00直播,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导读
青春期是孩子的培养和人格成长的黄金期,是一个人大脑最活跃,但也是最脆弱的时期。
这时掌管青少年理性的前额叶正在修剪,正如修路的时候路不好走、会堵车,这时前额叶发育慢。
但青少年的边缘系统已经长出来了,所以他们控制不住自己,很感性、敏感、脾气不好,大人稍微说他一句,就大吵大闹,但其实他心底很需要父母,有时他也会黯然神伤,一个人偷偷地哭。
青春期的孩子很脆弱,需要家长更多地关注,母要用平等的身份去对待孩子,给他成年人的尊重和孩子的关爱。
——cinian——
黄翔

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治医师
颅底外科研究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肿瘤学组全国秘书
历任复旦大学辩论队队员、辩论队教练、顾问
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冠军及最佳辩手

01
青春期,
是大脑最活跃也最脆弱的时期

▲ 图片来源:haragayowainja
毛诗篇:青春期的年龄范围是什么?
黄翔:中国在80年代才引入“青春期”这个概念,每个人发育的速度不一样,所以10~20岁都可以算青春期。
你说他是小孩,他的身体很接近大人;你说他是大人,他有时比小孩还要幼稚,这是他们很敏感的时期。
人的大脑经过两次“大地震”,这两次大脑发育是最快的。
第一次大脑“大地震”是0~3岁,所有的神经细胞神经元都在重组、生长,3岁孩子的大脑里神经连接的突触数量是成年人的1.5倍到2倍,后面就开始做减法。
所以0~3岁的小孩已经会走路,会讲话,会做各种动作。
第二次大脑“大地震”发生在10岁,这次成长重组要20年。特别是男性,从10岁长到30岁前额叶才发育完全,才算真正的成熟;女孩15年左右就发育完全了。25岁的女性就已经很成熟很可爱,而25岁的男性还是很中二。
第二次“大地震”不是在长神经连接,而是像修剪花草树木一样,修剪神经连接。10到20岁是修剪的最厉害的时候,也是青春期的动荡时期。
所以青春期是孩子的培养和人格成长的黄金期,是一个人大脑最活跃,但也最脆弱的时期。
因为掌管青少年理性的前额叶正在修剪,正如修路的时候路不好走、会堵车,这时前额叶发育慢。
但青少年的边缘系统已经长出来了,所以他们控制不住自己,很感性、敏感、脾气不好,大人稍微说他一句,他就大吵大闹。
但其实他心底很需要父母,有时他也会黯然神伤,一个人偷偷地哭。这时他很脆弱,需要家长更多地关注,父母不能剪断孩子的依恋和期待。
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说孩子叛逆,有一种讲法是,“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叛逆更像是强者对弱者说的,因为我们不会说“领导,我觉得你最近很叛逆”。
我们要用平等的身份去对待孩子,给他成年人的尊重和孩子的关爱,而不是反过来。
有个孩子早恋,他爸爸很伤心,后来找到我们。
我问他爸爸:“你有没有好好跟孩子谈过?”他爸爸说没有。我告诉他,你要平等的对待孩子。他爸爸若有所思地回去了,后来他说孩子好了。
他是这样和孩子谈的,先坐下来好好跟孩子讲:“我们父子之间好久没有聊过天了,我跟你说,爸爸在上中学的时候在你这个年龄也早恋,但是这个姑娘不是你妈。”
当他爸爸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儿子眼泪流下来了,他觉得爸爸尊重他了,就推心置腹跟爸爸讲,对爸爸敞开心扉,为什么我跟这个姑娘这么要好?
孩子说:“我没和那个姑娘没恋爱,只是跟她很聊得来,我的心理话你们都不听,但是这个姑娘认为我很棒,能尊重我,这个姑娘也觉得我懂她,所以我心里话都对她说,这个姑娘的父母也不爱她不喜欢她,同学们也都孤立她,她也没有闺蜜,所以你们觉得我在谈恋爱。”
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信任的人还是父母,只要我们对孩子敞开心扉,孩子也会对我们敞开心扉。
父母是一个房子,孩子是房子里的一棵树,树苗渐渐地长大,顶到了房子顶时,我们就说孩子冲撞我们了、叛逆了,这时家长与其压这棵树,不如直接让这间房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应该谦虚的学习。孩子不仅是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也在帮助我们成长,而不只是我们帮助孩子成长。
我们认为自己在带孩子看世界,但孩子也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世界,他对同一件事情有跟我们不一样的理解,而且他的理解可能更新潮,可能是我们永远没法想到的,他给我们提点,我们就共同成长了。

02
智力是刺激出来的,
父母要给青少年创造丰富的刺激

▲ 图片来源:haragayowainja
毛诗篇:孩子10岁到20岁期间大脑重新建构,这期间我们一定要给予孩子大脑丰富的体验,包括艺术、音乐、语言和各种感官的丰富度等。
孩子在这期间多做什么事情对大脑发育更好?
黄翔:青春期的大脑在重构,所以需要很多的刺激,如果家长不给足刺激,孩子一直看书,刺激非常单一,孩子就可能目光呆滞,成为“书呆子”。
如果我们不给孩子的大脑寻找刺激,孩子的大脑会自己寻找刺激,比如游戏。游戏可以给孩子丰富的强刺激,所以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喜欢打游戏,其实是孩子的大脑缺乏足够的刺激,自己在寻找刺激。
智力是刺激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这时如果父母做合适的引导,给予孩子合适的刺激,孩子对游戏的依赖就会更少一些。
第一,给孩子自然环境刺激。自然环境很重要,人是从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的,我们需要回归自然母亲的怀抱。
有时我们压力很大,很苦闷、抑郁、焦虑,因为我们的神经递质不够,多巴胺、内啡肽和血清素都太少了,我们只要走到自然的环境中,血清素和内啡肽自然就会“复活”。
所以白领工作很累,去公园去走一圈,走几分钟,就开始恢复了。
第二,给孩子社会环境的刺激,很重要的是和人沟通。人的大脑只有在和人沟通的时候才会激活最多的能量和神经元。
有的同学不仅学习好,还担任班干部、团干部甚至学生会主席,为什么他担任这么多职位,挤占了学习时间,学习成绩还是很好呢?
就是因为他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要和各种人沟通交流,这时他的大脑被激活了,所以学什么都会更快,就像武侠小说里人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父母可以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把小朋友召集到自己家里玩,或者把孩子带到夏令营、冬令营,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只要让孩子与人沟通接触,和同学们一起做喜欢的事,哪怕去摆摊,大脑也能被激活。
很多老板和企业家,不一定有很强的文化、知识或技能,也不一定有很强的艺术细胞,他们能成功,靠的就是最底层的神经连接。
丰富复杂的刺激是我们送给孩子的礼物,让孩子的大脑有丰富的神经连接。
毛诗篇:其实人与人的交流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
黄翔:我们不仅跟人交流会变得更快乐,在帮别人的时候也会变得更快乐,人是利他的动物,这是有科学研究依据的。
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单打独斗活不下去,只有利他才能在社群中更好地生存下来,所以每个人的身体和大脑里都有利他的基因,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利他基因会激活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感到快乐。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更快乐,就不要把他关在家里,要让他出去帮助别人,为社会做贡献,比如可以去捐款,哪怕只是从压岁钱里拿出一点点捐出来,孩子也会觉得很开心。

▲ 图片来源:haragayowainja
毛诗篇:青春期的孩子大脑发育过程中,除了去大自然,多和人沟通社交,做一些不熟悉的事情,运动对刺激大脑作用也很大对不对?
黄翔:运动不仅对青春期的孩子,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关于人类的创造性,有一种假说就是多巴胺。因为我们的创造性其实不是从零开始,任何的创造都是从已有的信息组合变成新的东西。
比如我们脑中有一个鸟的形象,又有一个人的形象,大脑皮层进行加工把它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天使;我有一个漂浮在河面的树叶的形象,还有一个木头的形象,大脑把它重新组合就变成一艘轮船。
大脑不会凭空创造东西,它都是不断地组合。信息在大脑皮层很丰富,但是所有的信息都是从丘脑过去的,信息要拿到“通行证”才能进大脑皮层,这个“通行证"就是多巴胺。
所以,多巴胺真的非常重要,多巴胺可以提升创造力。
怎样提升多巴胺?
有的人走入了歧途,使用药物违禁的药物,吸食毒品。多巴胺确实很疯狂,但是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如果多巴胺太多了,就容易变成“精神分裂”。
怎样的多巴胺在可控范围之内?
运动。因为运动能产生很多的多巴胺,所以我们在跑步机上跑5分钟,多巴胺就开始分泌了,而且多巴胺不是分泌完了马上就没了,它可以存在好几个小时,所以早晨的运动可以让我们精神一整天。
孩子为什么要运动?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这么强调青少年每天都要运动,至少要一个小时?
第一,因为孩子正在长身体。
大脑是最需要运动的,运动能够健脑,运动的过程中分泌很多神经生长因子,能让大脑继续成长。
很多青少年压力很大,容易变胖,因为压力大会分泌皮质醇,所以我们会感到很不开心,想大吃一顿,这时运动就可以让皮质醇下降,多巴胺上升,这样我们的身体会更健康,大脑也会更健康。
我推荐一定要在阳光下运动,因为血清素会在阳光下合成,晒太阳的时候褪黑素会变成血清素,孩子会更快乐,在阳光下运动效果会加倍。
不是每一种运动都健脑,用头顶球对大脑是不利的。顶球的位置是前额叶的位置,是掌管我们理性的地方,是最重要的位置。
辛那提大学有这样一个研究,青少年时经常用头顶球的人,30岁之后的犯罪率和离婚率都会更高。所以青少年可以用脚踢球,用胸顶球,但千万不要用头顶球。

03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
有时反而是青少年的“救命稻草”

▲ 图片来源:haragayowainja
毛诗篇:有些孩子过分沉迷打游戏,到底是什么原因?
黄翔:游戏有它的作用,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学到很多。我对三国的了解更多是从游戏中学来的,诸葛亮,刘备、关羽等都是游戏告诉我的,然后我自己再去翻书、看电视剧、查各种资料。
如果别的孩子都玩这个游戏,我们的孩子不玩,他跟同学聊起来都不知道怎么聊,就像现在的流行文化一样,他入不了群,所以游戏有它的意义。
如果家长不给孩子足够的刺激,最容易带给孩子丰富多元的刺激的就是游戏,游戏里有宏大而美丽的虚拟世界,而且孩子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寻找刺激,但是它的副作用就是的确会上瘾。
有的孩子游戏成瘾,家长会把他送到精神卫生中心或者戒瘾中心去。其中有一个认知行为疗法叫“白日替代活动”,白天用各种活动去替代游戏,让孩子自己去打球,参加文艺活动和兴趣小组,参加读书会……把他的精力分散出去,他对游戏就不依赖了。
我讲三个案例。
我有个同事的孩子一直打游戏,他父母很苦恼,问我孩子打游戏怎么办?
我说:“你跟他一起打过游戏吗?”他说没有。我说:“你跟他一起打游戏试试。”
他爸爸这样做了,就发现为什么孩子成绩很好,还是游戏王。
这个孩子成绩很好,也担任了班干部,每次拿奖状回家跟父母说自己获得什么奖,考了第几名,他父母表现都很冷漠。因为他父母全是博士毕业,他们会说:“这些我们早就拿过了。”就这样孩子没有任何成就感。
但是在游戏里,所有人叫孩子大哥,他有很强的成就感。
后来,孩子的父母在学业上给他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的多巴胺不往游戏走,往学习走,往班干部走,往正道走,他的孩子就不沉迷游戏了,因为孩子本身就爱学习。
第二个例子来自我最近参加的少年夏令营,他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很喜欢打游戏,妈妈也不知道怎么阻止他打游戏,就跟孩子一起打游戏。结果妈妈打的比孩子还要好,孩子看到妈妈打得比自己好,他就不玩了。
男孩子杏仁核发育以后,睾酮雄激素也上去了,这时孩子的大脑有想得到权力和荣耀的感觉,所以要去寻找权力感。
为什么很多青少年都会有暴力,有校园霸凌,要在游戏中做老大,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想得到一种权力感。
可能孩子在家里没有权力感,但是打游戏打得很好就有权力感,当他发现妈妈比他打得还要好的时候,他的权力感又没了,要去其他地方找权力感。
第三个案例。
一个孩子拼命打游戏,他不一点都不喜欢学习,甚至有时上课时逃去打游戏,孩子的父母很伤心,跟老师谈跟校长谈都没有用,最后把孩子送到精神卫生中心去,看看心理治疗能不能行。
精神科医生最后问下来发现这个男孩子遭受了校园霸凌,同学们都不跟他讲话,他想退学,但是他爸妈不让他退学,他想转学,他爸妈也不让他转学。所以孩子打游戏其实是逃避。
最后这个孩子诊断出来不是游戏上瘾症,不是网络成瘾症,而是轻度的抑郁症。
所以这是个误诊,父母被游戏蒙住了眼睛,因为游戏太亮眼了,他们却没有看到孩子抑郁的倾向。
这个孩子当成抑郁症来治疗以后,孩子治好了,游戏也戒掉了。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很多家长怕孩子打游戏,却没有分析出来游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父母怕孩子打游戏,不如仔细去观察孩子,跟孩子打一次游戏,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爱打游戏,这里有什么原因,再分析这个原因。

04
如何让青少年学习和做事更专注?

▲ 图片来源:haragayowainja
毛诗篇:孩子12岁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做哪些事情可能可以帮助孩子?
黄翔:人的注意力在不断地成长,你跟一个孩子讲话,5岁的孩子注意力是5分钟到10分钟;10岁以上,他的注意力是30分钟左右;到了高中,他的注意力能够到一个小时;成年人则是两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大脑成长的过程也是注意成长的过程,所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半个小时就分散了,我要问孩子几岁。
上海的小学生上一节课不是45分钟,是30分钟到35分钟,这是有研究的,跟脑科学相关。
孩子的注意力是可以训练的,作为家长,我们怎么样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呢?
让孩子养成每次只做一件事情的习惯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每次做多件事情是大脑聪明的表现,大脑可以处理多种的任务,其实不是的。大脑要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要注意力集中,每次最好只做一件事情。
很多家长在地铁里,一边乘地铁一边看电视一边发微信,在吃饭的时候讲工作,每次不只做一件事。面对学习任务要想真正地专注,让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激素,一定要深度思考。
专注力分成两种,不同的专注力由不同的神经递质决定。
短期专注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神经递质管的,分泌了以后短期作用就很强。
两个鸡在斗鸡的时候毛会竖起来,这时分泌的就是肾上腺素;我们跟人打架的时候,心跳加快,汗毛会竖起来,也是肾上腺素;包括我们小学的时候参加田径比赛,听发令枪的时候你专注得不得了,也是肾上腺素。
而去甲肾上腺素是在危急的情况下会出现的,所以如果我们想提升一个人的短期专注力,一定是处于有点危急的状态。
怎么样设计我们的行为?
❍ 第一,我们要做一些有损失的任务。比如这个任务在一个小时内不完成,我们就会损失一点东西。
❍ 第二,我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要有deadline。小时候我们很多人的寒假和暑假作业都是最后一天做完的,因为前面没有最后期限,就不着急做了。
❍ 第三,我们要在食物中补充去甲肾上腺素里的原料。血清素是从香蕉补充,苯丙氨酸是从坚果和豆类食品是比较多,还有牛奶里也有一部分。
长期的专注力就是我们对一件事情不是一天两天的专注,而是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比如我们专注于语文,数学或计算机,这时多巴胺非常重要。
我们以前做一个实验,把小老鼠的脑子打一个洞,直接插一个电极进去,小老鼠就踩开关,一踩就分泌多巴胺。结果最后所有的小老鼠都做了同一件事情,不吃不喝一直踩到死,这是多巴胺的长期专注作用。
所以如果我们要让孩子对学习保持专注,就要让他对学习定向分泌多巴胺,这也是游戏的原理。
怎么样定向分泌多巴胺?给奖励,而且奖励不能太抽象。
父母不能对孩子说好好学习很有前途,而是要给孩子具体的礼物,比如一次旅游的机会,一张小奖状等等。我们要把一个任务拆成很多小小的任务,每完成一个小任务,每攻一个关,就给孩子一个礼物。
外在的东西可以影响内在的表现,内驱力也可以被外界环境影响,大脑是根据环境重塑的,怎样的环境就会塑造怎样的大脑。
我们给孩子奖励,孩子不会只想奖励,而是会把奖励和学习挂钩,长此以往,它的多巴胺不是分泌给奖励,而是分泌给学习。
我们以前说不喜欢一个事情,怎么样让它变成喜欢,其实就是兴趣的迁徙,我只要把不喜欢的事情和喜欢的事情连在一起,慢慢不喜欢也会变成喜欢。
比如我不喜欢英语,可是我喜欢长跑,我每次长跑后学英语,刚开始我很不习惯,很痛苦,慢慢就习惯了。
我有个病人是18岁左右的男孩子,开完刀之后瘫痪了,可以通过锻炼恢复,但他要去上一个康复机器。
这个孩子不想去上机器锻炼,他喜欢刷剧,天天拿着手机刷剧,我们让他锻练,说不练会瘫痪,他就说瘫痪就瘫痪,我不怕。
后来我们把他手机没收了,我对他说:“我不是不让你看,我把我的iPad借给你,但我的iPad直接架在滑翔机上,你必须一边做康复训练一边看。”
他一开始很抗拒,黄医生我有的选吗?你是我的克星吧?后来一边骂一边上机锻炼,慢慢他习惯了。
有一天他来找我,主动要求延长训练时间,因为会员每天更新两集,只练40分钟来不及看完,后来这个剧就完结了。
所以家长不要害怕外在物质的刺激,外在的奖励是可以变成内驱的动力,只要引导设计好。

▲ 图片来源:haragayowainja
毛诗篇:快乐有两种,一种是多巴胺的快乐,一种是内啡肽的快乐,多巴胺的快乐是短暂的,我们通过奖励让孩子不断分泌多巴胺,让孩子通过完成我们设立的目标,慢慢就会变成内啡肽的快乐?
黄翔:我想纠正一点,多巴胺的快乐的确是短暂的,但内啡肽的快乐也是短暂的,血清素的快乐也是短暂的,所有的快乐都是短暂的,所以我们得不断地去补充。多巴胺并不比内啡肽差,也不比血清素差,它们一定要协同。
多巴胺不是贬义词,有一本书叫《贪婪的多巴胺》,大家就说多巴胺是贪婪的,但其实不是这样,多巴胺是中性词,内啡肽也是中性词。

▲《贪婪的多巴胺》 丹尼尔·利伯曼,迈克尔·E.朗 著
比如打进去的吗啡,大家说是毒品,内啡肽从内而外的,外啡肽从外而内的,其实结构差不多,所以内啡肽的作用是止痛。
运动的时候我们会爽,是因为运动以后很多关节会磨损,我们会痛,痛的时候大脑就会分泌内啡肽,让我们感到开心。
血清素让我们更平稳,它是来对抗多巴胺的,多巴胺是激动和欲望的快乐,而血清素是平稳的快乐。比如我们很喜欢吃东西,看到美食的时候,很开心很想吃,这就是多巴胺的快乐。
可是吃到后面我们会停下来,不会一直吃,把自己肚子撑破,是血清素让我们平静了,吃着吃着觉得满足,所以这三种激素是互相协调的。
一开始我们对学习上瘾是多巴胺,可是当我们真正专注,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或者深度工作状态的时候,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就一起出现了,让我们极度快乐。
但是达到心流的状态不是这么容易,有很多条件,首先你要喜欢这个东西,其次你要能到达一定的水准,才能到达心流。
每一个人到达心流的状态都非常开心,就像外科医生做手术进入心流,一段时间不做手术就会手痒,我怎么就不能做手术了,我要做。
很多科学家废寝忘食,不要钱,不要名,不要利,就要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其实就是进入心流,这是最开心的。
- END -
此念直播预告
「此念」将邀请黄翔,一起探讨「掌握大脑规律,重塑孩子学习脑」,10月16日,此念视频号08:00直播,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 如何开发大脑的潜能?
❍ 如何提升学习的专注度?
❍ 燃油泵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治医师黄翔,从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出发,为大家与父母支招!欢迎报名参加课程《解密脑科学,激发孩子学习力》。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课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