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清史的人应该晓得,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实际上没真正建起大清,他建的是后金,还自封为大汗。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在1636年把国号从后金改成了大清,自己当上了皇帝。皇太极虽然是大清的开国皇帝,但他没占太祖的位子,而是把老爹努尔哈赤奉为太祖皇帝。皇太极心里明白,要不是老爹南征北战几十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又跟明朝斗了那么多年,他根本没本事坐上皇位。
努尔哈赤真配得上太祖皇帝这个称号,他靠着仅有的十三副盔甲起兵,先是让建州的五个女真部落团结一心,接着一步步把海西的四个女真部落都给征服了,最后轻轻松松地把野人女真也收入了自己的地盘。努尔哈赤之所以能打下江山,创建后金,全靠身边有一帮能干的臣子和勇猛的将领,当然,他的儿子们也功不可没。特别是那些年纪稍长的儿子,像大妃生的几个亲儿子:代善、褚英、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他们都跟着老爸一起冲锋陷阵,立下了好多大战功。努尔哈赤是个特别会用脑子的人,如果能不用打仗就让别人服他,他肯定不会硬来。要达到这个目的,联姻就是最好的办法。虽说努尔哈赤的女儿们没上过战场,但她们也为老爸建立功业帮了大忙。努尔哈赤的大女儿东果格格,为了老爸的事业,早早就嫁给了清朝的大功臣何和礼。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努尔哈赤的宝贝闺女,看看她这一辈子是怎么过的。
【01】得聊聊“东果格格”这个称呼是咋来的:从皇太极创建大清,当上皇帝那会儿起,他就照着明朝的规矩来,定了个规矩,说皇后生的闺女就叫固伦公主,要是妃子生的或者皇后收养的闺女呢,就叫和硕公主。而“格格”,这个称呼啊,一般是用来叫宗室王公家的女儿的。要是亲王的女儿,那她就会被叫做和硕格格。如果郡王有了女儿,那她就会被称作多罗格格。原文: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清朝时,“格格”这个称呼还有另外两个意思:从努尔哈赤太祖那时候起,一直到雍正皇帝时期,那些没有得到任何封号的后宫女子都被叫做“格格”。不过,从乾隆皇帝开始,这种叫法就没了,后宫里地位最低的就是答应和官女子了。另外,在那些王公贵族家里,那些地位不太高的妾室,大家都叫她们“侍妾格格”。就像乾隆的妈,孝圣宪皇后,在还没当皇后的时候,就是以侍妾格格的身份,在雍正身边像高级丫鬟一样伺候他。
也许有人会好奇:既然东果格格是努尔哈赤的亲生大女儿,为啥她的称呼会是“格格”呢?东果格格于1578年来到人间,1588年就成了别人的新娘。按照老规矩,不管是皇上家的千金,还是王公贵族的掌上明珠,出嫁前都得给个封号。1588年的时候,努尔哈赤是明朝的建州左卫都督佥事,因此他的女儿出嫁时只能被封为“格格”。要等到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自称天命汗之后,出嫁的女儿封号才有了变化。所以在1616年之前,他嫁出去的女儿都统称“格格”。除了努尔哈赤最早生的四个女儿被称为“格格”外,他后来的女儿都被叫做“公主”。但当努尔哈赤创立后金政权后,他给自己的四个女儿都赐予了公主的封号。但大家还是沿用了东果格格这个名字,我们也可以叫她东果公主,或者端庄的固伦公主。东果格格其实是大清第一位固伦公主,只不过这个封号是在她六十多岁时才给的。
【02】东果格格的亲妈是努尔哈赤的第一个老婆,也就是他的原配夫人佟佳·哈哈那扎青。哈哈那扎青并不是因为部落联姻才嫁给努尔哈赤的,而是他们俩机缘巧合下相遇,走到了一起。努尔哈赤十岁时,亲妈额穆齐就走了。后妈纳喇氏心眼儿小,老爱冤枉他。努尔哈赤呢,不爱说话也不争辩,但他心里特别有数。从十一二岁起,他就跟着大人们进山采东西,靠自己养活自己。尽管努尔哈赤很努力,可继母还是不疼爱他,没办法,努尔哈赤只好和弟弟去找外祖父都督王杲,在外祖父家过了段平静的日子。但好景不长,外祖父王杲被辽东总兵李成梁杀了,努尔哈赤就成了李成梁的俘虏。每次打仗,努尔哈赤都冲在最前面,既聪明又勇敢。
努尔哈赤大概十七八岁时,因为李成梁不信任他,他只好逃跑,这是他第二次离家出走,真正踏上了漂泊之路。有一回,努尔哈赤在山里迷路了,那晚黑漆漆的,他心里也挺害怕。正巧碰上一个抚顺的佟老汉,努尔哈赤告诉老汉自己没了爹娘,没地方可去。佟老汉瞧他挺可怜的,就领他回了自己家。佟大爷是辽东一带的大富豪,家里有钱得很,雇的长工都有一百多号人。他觉得努尔哈赤这人很不一般,所以没把他当下人看待,反倒常带着他一起去收租,还跟他聊天谈心。日子一长,佟大爷对努尔哈赤越发看重和喜爱,最后干脆把家里唯一的宝贝孙女许配给了他。佟老翁的那个孙女,东果格格的妈妈,就是佟佳·哈哈那扎青。努尔哈赤娶了她后,终于体会到了家的温馨。可婚后没多久,继母纳喇氏就闹着要分家。虽然努尔哈赤是家里的老大,但分到的家产却少得可怜。继母的狠心让努尔哈赤伤透了心,最后他干脆就做了佟家的上门女婿。要说努尔哈赤虽然是娶了佟家的女儿做了上门女婿,但哈哈那扎青从没小瞧过自己的老公,两人关系一直很好。后来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和老爸塔克世被杀了,他决定只带着十三副盔甲就起兵反抗。哈哈那扎青特别支持他,还把自己家的全部财产都拿出来帮他。
哈哈那扎青真是个旺夫的女人,让努尔哈赤省了不少力气。而且,她还给努尔哈赤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呢。大儿子褚英大儿子下面的那个亲弟弟,叫代善。大女儿东果格格真遗憾啊,哈哈那扎青没能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1585年,努尔哈赤娶了他堂哥的寡妇富察·衮代做新的福晋,这意味着哈哈那扎青在那年或者之前就已经离世了。换句话说,东果格格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失去了妈妈。作为家里的大姐,东果格格就像妈妈一样,得照顾好自己的弟弟褚英和代善,因为他们的爸爸努尔哈赤总是忙着打仗,经常不在家。【03】1588年,东果格格才11岁大,努尔哈赤就给她找了个婆家。这个未来的女婿啊,也就比努尔哈赤小一岁。那时候的努尔哈赤虽然还没当上大汗,但好歹也是明廷的建州左卫指挥使,女儿嫁人是不用愁的。可为啥他会挑个只比自己小一点点的男子做女婿呢?
努尔哈赤的这个女婿真是没白让他这么上心,可就是在东果格格出嫁那会儿,却出了个小插曲,让人哭笑不得。努尔哈赤的那位女婿何和礼,在辽东地区可算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既能文又能武,脑子聪明还勇猛,最让人惊叹的是,他26岁就当上了董鄂部的头领,董鄂部可是建州女真五大部落中的一个。那时候,董鄂部兵强马壮,手下有七千精兵,实力强大得很。就连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大名鼎鼎的都督王杲,在世的时候也对何和礼非常敬重。知道努尔哈赤的人都说他是个心怀大志的家伙,梦想着把女真各部落都合并到一起,董鄂部当然也在他的目标之内。特别是那时候,努尔哈赤已经把建州女真的其他四个部落都收服了,就剩下实力雄厚的董鄂部还没搞定。其实努尔哈赤本来可以等自己变得更强大了,再去打败董鄂部,但那样太费时间了。他没选择等,而是决定通过联姻来解决问题。努尔哈赤在对付女真部的时候,有个原则:能巧妙解决就不硬碰硬。搞定董鄂部落其实就这么简单,如果能通过嫁一个闺女就摆平,那干嘛还要让那些士兵去冒险送命呢?
要是董鄂部的头领何和礼成了努尔哈赤的女婿,那董鄂部就相当于被努尔哈赤稳稳拿捏住了。结果是这样的:哎,只有11岁的东果格格,就成了她父亲第一次通过婚姻结盟的棋子。其实努尔哈赤这么做,也是逼不得已。按照女真族的老规矩:结婚那天,新郎得半夜里带着花轿去接新娘子,到了女方家得好好办场酒席,等到快天亮时,新郎再把新娘接回自己家去拜堂成亲。何和礼挑了个大吉的日子,半夜时分就去接新娘了,接着他就坐在酒席上等着大家。婚礼进行得很顺利,但好像大家都漏掉了一个人:何和礼已经娶进门的妻子塞堪。塞堪不仅容貌出众,而且特别厉害,能上战场带兵打仗,性格也很直爽。对于这样一个得力又厉害的妻子,何和礼心里既有点怵又十分敬佩。就在宴会吵吵嚷嚷的时候,努尔哈赤手下的一名守卫跑来对他说:城门口有个女的带着一百多号人在大闹,嘴里直嚷嚷着“努尔哈赤,还我丈夫”。努尔哈赤扭头瞅了眼何和礼,只见何和礼吓得脸刷白。努尔哈赤这才恍然大悟:敢情何和礼娶媳妇时没告诉塞堪真相,只跟塞堪说要去赫图阿拉城找努尔哈赤商量两部结盟的事儿;结果到了努尔哈赤这儿一打扮,他就成了新郎官了。
塞堪的亲信听说何和礼要娶媳妇了,赶紧跑去跟塞堪说。塞堪一听,火冒三丈,立马带着人就往赫图阿拉城冲。努尔哈赤心里头又好笑又犯难,这事儿吧,是何和礼家里的私事,他插不上手;可又牵涉到闺女东果格格的终身大事,不能撒手不管。于是,他就让继室富察衮代,也就是东果格格的后妈,带上家里头唯一的女中豪杰椒箕,陪着何和礼出去瞅瞅情况。瞧见何和礼穿上了新郎服,塞堪二话不说就挥刀砍去,把他的衣服给划了个大口子;衮代见女婿吃了瘪,赶紧让椒箕去对付塞堪,费了好大劲才把塞堪给制服住。《清朝那些事儿》里头写着:塞堪被人绑得跟粽子似的,心想这回肯定是完蛋了。可没想到的是,努尔哈赤竟然亲自动手给他松了绑,还赔礼道歉。这一下子,塞堪的火气都不知道往哪儿撒了。然后,努尔哈赤就说开了:我把闺女许配给你老公,其实就是想让两个部落通过结亲走得近点儿,他们之间真的没啥特别的感情;我女儿嫁过去也不会威胁到你的地位,你就把她当成自个儿妹妹看待就好啦。
塞堪瞧着还年幼的东果格格,心想跟这么个小孩子争风吃醋,真是太没必要了,于是就不再捣乱,让婚礼顺利进行下去。按照《清朝那些事儿》的说法:塞堪虽然娶了东果格格,但心里头憋着一肚子火没地儿撒。而且,塞堪这位勇猛的女将军,压根儿不懂什么“三从四德”的老规矩,结果就得罪了何和礼。因此,塞堪生的孩子没得到何和礼的疼爱,反倒是东果格格生的孩子,继承了何和礼的爵位。【04】努尔哈赤通过联姻这招,真的如愿以偿了。何和礼做了努尔哈赤的女婿后,不光带着董鄂部投靠了他,还跟他一起到处打仗,立下了好多大功。1608年,何和礼跟着努尔哈赤去打海西女真的乌拉部,他带头的正红旗队伍表现特别出色;到了1611年,何和礼又和“清朝开国五大功臣”里的额亦都、扈尔汉两位一起,去攻打窝集部。1613年的时候,何和礼看到努尔哈赤没能说服乌拉部的头领布占泰投降,就使劲儿劝努尔哈赤自己动手去攻打并消灭乌拉部。结果,乌拉部就这么被努尔哈赤给轻易拿下了。1616年,努尔哈赤创建了后金,何和礼跟额亦都等四位重臣一块儿被称作“五大助手”,他们一起协助努尔哈赤管理国家大事。1619年,何和礼带着队伍去打萨尔浒之战,结果把辽东经略杨镐打得大败。
1621年,何和礼跟着军队打下了辽沈,因为立了大功,所以被封为了三等的总兵官。1624年,一生都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何和礼离世了,享年64岁。在他走之前,“五大臣”里的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和安费扬古都已经先一步离开了人世。费英东是鳌拜的叔父,额亦都是遏必隆的老爸,扈尔汉是太祖的义子,而安费扬古呢,他从小就跟着太祖。努尔哈赤伤心地喊道:那些跟我一起东奔西走的老伙伴们,怎么就没一个能留下来陪我走完最后一程呢?何和礼去世的那一年,东果格格才47岁。东果格格嫁给何和礼后,一共生了六个儿子。从这生孩子的数量来看,东果格格婚后生活过得还是挺美满的,很受老公的疼爱。她这六个儿子里,除了老大,其他五个都在外面闯出了名堂,特别是其中三个,在历史上都留下了好名声。老二多积礼挺有礼貌,在天聪年间升为了甲喇额真(就是个小头头),跟着太宗皇帝打了锦州和大凌河的仗,因为表现得好,被封为了游击,可以世袭。到了1636年,皇太极当上皇帝那年,多积礼又因为打瓦尔喀部有功,升成了梅勒额真(副将级别的)。不过好景不长,1639年他犯了错,世袭的官职就被收回了。后来,在1648年,他去世了。不过,有些历史记载中提到,多积礼其实是和礼的正妻那拉氏生的孩子。
老三和硕图:他接过了老爸三等总兵官的位子,还娶了太祖第二个儿子代善的闺女,因此大家也叫他“和硕女婿”。皇太极当上皇帝后,让和硕图当了满洲正红旗的都统。后来,他跟着太祖打了锦州、大凌河等好多仗,都立了大功。可惜啊,1642年他因病去世了,皇太极还亲自去他家表示哀悼呢。第五类像子都那样:都类最初得到了牛录额真(就是小头领)的职位,后来一路升到固山额真(大军头)。因为他老妈是东果格格,所以他还额外得了两个牛录的编制,一个牛录有三百号人呢。1636年,都类跟着皇太极去打朝鲜;到了1638年,他又跟着代善的儿子贝勒岳托去攻打明朝;1639年,都类跟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起包围了锦州,但犯了错被判了死刑。不过皇太极没杀他。才过了三年,都类又被封为了固山额真,去守锦州城了。顺治三年那会儿,都类跟着肃亲王豪格去打张献忠那帮农民起义军,因为打胜仗被封为了二等伯。到了顺治十三年,他就去世了。【结语】东果格格在那些因为联姻而嫁人的女孩子们(像太祖的侄女啊、孙女什么的)里面,算是挺走运的一个。她没像其他人那样,被送到蒙古去和亲,而是嫁给了咱父汗特别信任的开国大将何和礼。虽然何和礼比东果格格大了十多岁,但他们俩结婚后,小日子还是过得挺美满的。
作为太祖的亲生大女儿,她生的儿子很受太祖、太宗还有顺治帝的器重,都让他们去建功立业了。而她作为皇太极的亲姐姐,在皇太极当上皇帝后,就被尊为了固伦公主。那时候东果格格虽然已经过了六十岁,但绝对是最当之无愧的固伦公主。她既是太祖皇帝的头一个闺女,也是正室夫人亲生的长女。因为东果格格没远嫁蒙古,不用和家人分开受苦,婚后生活也美满,所以她才能长寿,一直活到了顺治九年。顺治九年时,东果格格去世,享年七十五岁,顺治帝把她安葬在了辽宁的皇姑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