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王李倓,辅佐父王,最后因不公而亡

自琼说历史 2023-05-07 16:53:29

在唐代,有一位默默无闻的亲王。在李世民的后人中,他可能是和李世民最为相似的一个,甚至有些人还认为,他和李隆基年轻时候非常相似。可惜,他英年早逝,死得不明不白,只是在历史上,留下了寥寥数笔。但是这件事情,在整个大唐皇族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唐代宗即位后,不顾朝野反对,坚持追认他为“皇帝”;唐德宗登上皇位后,也觉得他很无辜。他就是李倓,大唐建宁王。

李倓是唐玄宗的三儿子,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的下场,那就是成为一名普通的皇室成员,担任一份清闲的差事,只要不冒犯皇上,那就是一辈子逍遥快活。他的人生,在将近10岁的时候,出现了一次重大的转变。他的二叔,做了二十二年的皇位继承人,却被武惠妃给杀了。他的大伯,因为脸上的伤势,毁容了,所以,他的三叔,就接替了他的位置。如此一来,李倓的将来,便由准皇上的外甥,改为准皇上的儿子,兄弟,甚至是叔叔。别看他现在只是个“建宁王”,等他父皇继位,他就是皇子,官职和俸禄都会大大提高。但身为皇子,却也是一件苦差事。正如历代君主所做的那样,唐玄宗对自己的储君充满了怀疑。李倓之父李亨,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唐玄宗身边的大臣算计一次,甚至还会因为害怕而与自己的两个小妾离了婚。即便是唐玄宗,也忍不住为李亨那满头的白发感到惋惜。不过,唐玄宗虽然伤心,却并没有放弃对太子的压制。从小,李倓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成长起来的。

那时候,唐玄宗曾修建“十王宅”,以阻止那些皇子皇孙作乱;为皇孙们建造了“百孙院”,以便于监控。李倓居于百孙院内,与外界的交往甚是稀少,终日只与几个哥哥混在一处。所以,两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兄友弟恭”来形容。特别是李俶,更是宠幸这个三弟。关于李倓在此期间的生平,文献资料不多。可是,事实证明,李倓并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他不但学会了箭术,而且对时局也很感兴趣,这对他的父亲有很大的帮助。安史之乱发生时,年仅二十六岁的李倓随爷爷唐玄宗逃离了长安。在逃亡的过程中,就有杨贵妃与杨国忠双双被斩的消息。唐玄宗正要动身前往四川,却被一群人给拦住了。人们都在哭泣:长安的皇宫,就是君主的家园;长安皇陵,便是皇帝的祖宗之地。你把所有的一切都扔掉以后,你要到哪儿去?唐玄宗只能硬着头皮,把李亨交给了他的儿子,让他来处理这件事。几千名平民将皇子包围起来,他们都想让皇子留下,哪怕唐玄宗不在,也要让皇子留下,与敌人决一死战。不管是怕引起唐玄宗的怀疑,还是担心自己孤军奋战,李亨都没有同意,只是含泪说:“我爹要远行到四川,我舍不得他!”

此时,李倓上前一步。他与太监李辅国一齐拽住李亨的马匹,苦口婆心地劝说:如果你跟随陛下离开,那就等于放弃了中原江山。您留在这里,带领军民将士,平定兵变,夺回两京(京师安,东都洛阳),接驾而归,这就叫孝道!李亨被王冲的话打动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与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一起对抗。但马嵬坡距离长安并不算太近,并不适合他们。他们要立足,要反攻,就必须要有一个落脚之地。最后,李倓给了他一个建议。他对李亨说,李亨任朔方节度使期间,我观察过这些官员,觉得他们忠心耿耿,并且觉得河西和陇右两处的人,都是不可信赖之人,并建议李亨前往朔方国师的大本营——灵武城。

虽然路线已经确定,但是从马嵬坡前往灵武,却是凶险万分,动乱不断。以他们区区数千人的规模,要如何才能平安抵达灵武?李倓又站了出来。前路坎坷。最多的一天都要攻打数十次叛乱。离家出走,前方又是一片黑暗,这让他们的军心也是低落到了极点。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倓总是一马当先,哪怕是受伤,鲜血浸透了他的衣衫,他也是一言不发,装作若无其事。李倓既要打仗开路,又要为自己的父亲操心。路上困难重重,有时粮食不够,有时李亨食欲不振,不能准时进餐,使得李倓伤心落泪。那个时候,李亨也不过是一个可怜的父亲而已。士兵们见了这位勇猛的皇子,也是彻底的服气了。就这样,李亨好不容易到达了灵武国,成为了唐肃宗皇帝。可以说,若不是李倓,唐肃宗也不会如此决绝地抛弃李隆基,更不会如此成功地入了灵武国,登临帝座。可以说,李倓是协助唐肃宗坐上皇位的头号人物。

1 阅读:4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