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权力的争抢,导致文人的罢黜,新政夭折

自琼说历史 2023-05-10 07:54:05

宋朝的“台谏”之所以具有如此特色,与宋朝时期的各个势力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国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并做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唐代,凡是被录取的人,都以“门生”自居。宋太祖为了防止他们联手,制定了科举制度,所有通过科举的人都是皇上亲自挑选的,被称为“天子门生”,以防止有人拉帮结派。不过,大宋王朝,却是重文轻武,将大权交给了文臣,难免会让文臣们自成一派。早在宋真宗年间,寇准和王钦若之间就发生过一场“大战”,最终王钦若获胜。宋仁宗年间,范仲淹倡导变法,推行“庆历新政”,与吕夷简这一老一派的代表人物发生了冲突,并最终使其功亏一篑。

至宋神宗时代,各大势力之间的斗争更趋激烈。王安石在宋神宗力挺下推行熙宁改革,由于当时社会上的反对声过大,最终被废除。高太后在位期间,更是将所有新的法律都废除了,把权力还给了旧势力。宋哲宗登基后,便一项一项地修改了祖母的法令,以求重现他父亲宋神宗的变法。“新党”的统治一直持续至北宋末期,在宋徽宗年间,新党蔡京更是立下元祐党籍碑,以侮辱苏轼和司马光等人,并不准其后代参与政治。新老双方本就是敌对关系,能够随意驳斥大臣的台谏,便成为双方攻讦诬陷的最佳武器。沈松勤在其著作《北宋文人与党争》一书中,将北宋的政治政治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新君即位后,彻底废除旧的政治制度;然后,皇帝和他所扶持的党派联合起来,控制了台谏;最后就是通过台谏制度,来打击其他党派。由此可以看出,“台谏”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台谏官能听到流言,则使得御史台与谏院成了流言的滋生之地。台谏在党派斗争中,到处散布与党派对立者的流言,如果得逞了,当然可以把反对者一网打尽。就算输了,对他也没有坏处,这是一条稳赚不赔的路子。除了造谣生事,这位御史也经常会夸大其词,胡乱猜测,弄出很多错判。这件事情是庆历四年的事情,那是一场秋高气爽的比试,一般情况下,各大官府都会自备宴席。

那时,入朝为官的苏舜钦,看到书房里有不少旧书,便拿去变卖,换了十几个铜板,买了一桌子的宴席,又雇了一些花魁来凑热闹。那时候有个名叫李定的下级官员也要参加,只是被苏舜钦给拒绝了,因为他的人品实在是太差了。李定一气之下,火上浇油,将这件事情禀报给了王拱辰。王拱辰上了一道上书,弹劾了参加宴会的十二个人。这件案子的一大罪状,就是“监主自窃”,也就是把朝廷的纸卖掉拿去买吃的。二是召妓乐。三是王益柔所作的一文,被视为对前人的诋毁。四是江休复,刁约,周延隽,周延让,在孝期设宴作乐,此乃一等大罪。

刘翼、苏舜钦等人,更是被革职。这样的指控,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却是在北宋朝廷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且早就形成了一种“潜规则”。王拱辰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不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范仲淹和杜衍领导的改革者和吕夷简领导的保守者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王拱辰作为老党,自然是要将新党一网打尽。苏舜钦乃杜衍之婿,此次赴宴之人,大多都是范仲淹身边的左膀右臂。这件事极大的打击了改革派的力量。范仲淹目睹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残酷性,主动要求调离岗位。后来,杜衍被革职,富弼也离开了京城,隐居他乡。元老们纷纷离开,所以这场改革才会提前结束。

1 阅读:1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