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桐昆钦州项目进展
桐昆集团在钦州的绿色石化一体化项目是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石化产业核心项目之一,总投资约320亿元(原计划510亿元,后续调整为分两期推进),主要建设600万吨/年PTA及烯烃产业链。根据最新进展:

320亿钦州桐昆项目
1. 一期建设:一期投资220亿元,建设300万吨/年PTA、60万吨/年丙烷脱氢(PDH)、40万吨/年聚丙烯等装置,配套化工码头和煤炭码头。截至2022年5月,一期节能报告已获批,环评完成第二轮公示,用地摘牌1884亩,投资协议初步达成。按计划,一期建设周期为2022年11月至2024年12月,预计2024年底建成,2025年投产。
2. 二期规划:二期计划新增300万吨/年PTA及烯烃下游延伸项目,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将达390亿元,税收21亿元,形成“炼化—PTA—聚酯—纺织”全产业链布局。
3. 战略意义:项目填补了广西芳烃和化纤原料空白,助力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并与东盟市场联动,形成“长江经济带—钦州—东盟”跨境产业链。

220亿恒逸项目
二、恒逸石化钦州项目进展
恒逸钦州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项目同样位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总投资约220亿元,聚焦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链:
1. 建设动态: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项目于2024年11月完成首个单体(给水处理站)中交,进入联调产水阶段。双氧水装置土建工程于2023年11月开工,计划2024年底建成。2025年3月,消防水系统顺利中交,标志着部分装置进入试运行阶段。
2. 产能布局:项目以苯为原料,依托文莱炼化基地的原料供应,形成“文莱—钦州”双基地联动,推动跨境石化产业链合作。
3. 经济贡献:项目预计2025年初全面投产,年产值200亿元,税收18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锦纶生产基地,延伸高端纺织产业链。

上海华谊千亿钦州三期
三、钦州重大项目群对区域经济及双循环的意义
钦州当前集聚了华谊千亿化工基地、中石油炼化一体化升级(新增投资305亿元)、中伟新能源、格派电池材料、中船海工装备、国投电厂等重大项目,形成多维度产业格局:

中船钦州海工(造船和风电基地)

运景和锦峰风电产业园
1. 产业集聚与链条延伸
- 石化主导:桐昆、恒逸、华谊、中石油等项目构成“油、煤、气”三头并进的石化产业集群,覆盖炼化、PTA、烯烃、聚酯、新材料等全产业链,填补西南地区高端化工空白。

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基地(一期)
- 新能源配套:格派(三元前驱体)、中伟(电池材料)等项目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国产化,缓解镍钴资源短缺,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海工与能源:中船修造船、风电装备及国投电厂增强临港能源保障,形成“港口—产业—能源”协同发展模式。

305亿中石油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二期)
2. 双循环格局下的战略支点
- 内外联动:依托北部湾港与平陆运河,钦州成为连接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盟的枢纽。例如,恒逸“文莱—钦州”双基地模式实现原料与市场的跨境协同。
- 区域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如纺织、化工),吸引浙江桐昆、恒逸等龙头企业,形成东西部产能互补,促进国内大循环。
- 国际竞争力:高端石化产品出口东盟,助力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3.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增长引擎:仅桐昆、恒逸、华谊、中石油四大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将超3000亿元,税收贡献显著。
- 就业与城镇化:项目建设期用工超万人,带动本地就业;产业链延伸促进城镇化与配套服务业发展。

中伟钦州产业基地
四、未来格局展望
钦州正从传统港口城市向“一带一路”国际门户港和国家级石化基地转型,形成以下格局:
- “一廊两港”产业带:依托北部湾港与平陆运河,构建石化、新能源、海工装备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 跨境产业链枢纽:通过“双基地”模式(如恒逸文莱—钦州、桐昆长江经济带—东盟),深化与东盟的产能合作。

上海格派钦州基地(去年9月影像)
- 绿色低碳标杆:华谊、桐昆等项目均强调绿色工艺,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升级。
总结
钦州重大项目群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跨境资源联动和区域协同,不仅推动了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更在国家双循环战略中扮演了“内外衔接、东西互济”的关键角色,未来有望成为东盟经济圈与国内大市场的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