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玉珍,今年58岁,来自一个小县城。
我年轻时在县里的食品厂上班,后来工厂改制,我被分流到机关单位做后勤工作,一直干到退休。中专毕业的我,虽然学历不高,但因为工作稳定,日子也算过得去。
如今退休,每月能领到5500元的退休金,在我们这座小县城,算是过得不错了。
我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早年在外地打拼,成家立业,女儿则嫁到了邻县。
丈夫在几年前因病去世,如今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独居。
除了自己的小家,我还有一个年迈的母亲,她今年82岁,身体一直不好,几年前就开始行动不便,最近更是彻底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我家里兄弟姐妹四个,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母亲一直跟着我弟弟生活。
毕竟他是唯一的儿子,按照老家的习俗,母亲的晚年应该由他负责。
我们三个姐妹也十分清楚,照顾母亲是全家的责任,不能只压在弟弟一人身上。
在母亲瘫痪后,我们三姐妹每月各自拿出3000元,一共9000元,交给弟媳,让她负责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
我们本以为这样安排很合理,可没想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母亲瘫痪后,我们三姐妹商量了一下,觉得不能让弟媳白忙活,毕竟照顾一个瘫痪老人是很辛苦的事情。
于是,我们决定每人每月出3000元,加起来9000元,作为母亲的生活费和护理费,交给弟媳。
一开始,弟媳没有多说什么,勉强答应了。但时间一长,她的怨言越来越多,总是抱怨照顾母亲太累。她在家里照顾母亲,没法出去工作,觉得自己吃亏了。
有一次,我回家探望母亲,给她带了些营养品,发现弟媳脸色不太好,言语间带着不满:“大姐,你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公平?照顾妈这么辛苦,就给这点钱?”
我听了愣了一下:“弟妹,9000块钱已经不少了,你们在家里吃住也不愁,妈的日常开销我们都管着,这样还不够吗?”
弟媳冷笑了一声:“你们是觉得够,但我天天伺候一个瘫痪老人,吃喝拉撒都要照顾,晚上睡觉都睡不好,这些钱够什么?”
我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还是耐着性子劝她:“弟妹,我们也不是不管,实在太累的话,可以请个护工,我们也愿意多出点钱。”
她摆摆手:“请护工?护工一个月要五六千,9000块钱根本不够,最后还不是得我自己伺候?”
我知道她有意见,但想来想去,觉得我们三姐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弟弟在外面打零工赚钱,家里的日常开销基本是弟媳在操持,9000块钱虽然不能让她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但也不至于让她吃亏。
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
有一天,我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接到了弟媳的电话。她的语气比以前更加不客气,甚至带着几分命令的口吻:“大姐,我听说你退休金5500,一个月拿这么多,你多出1000不行吗?”
我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弟妹,这钱是我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挣来的,我也要养自己,凭什么要多拿?”
她冷笑了一声:“你看看你们几个姐姐,哪个不是过得比我们好?你们拿出来的钱,除了妈的吃喝拉撒,剩下的也进不了我们家。你退休金最多,多拿点怎么了?”
我心里一阵愤怒,强忍着没有发火:“弟妹,照顾妈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已经尽力在帮你了。如果你实在觉得累,我们可以再商量别的办法,比如请护工,或者轮流照顾妈。”
她一听,立刻炸了:“轮流照顾?你们谁愿意把妈接回去?你们一个个都躲得远远的,就知道出点钱,真正的苦还不是我吃?”
这句话让我瞬间沉默了。
弟媳说得没错,虽然我们姐妹仨每个月都出钱,但真正照顾母亲的人,是她。我们可以拿出钱来解决问题,可是她却要面对母亲的一切需求,洗澡、喂饭、换尿布、擦身体……这些事情,我们谁都没有亲自做过。
我陷入了沉思。
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弟媳的话让我意识到,金钱能解决的问题有限,而真正让她不满的,或许并不是钱,而是我们三姐妹的态度。
第二天,我召集了两个妹妹,一起商量这个问题。我们决定,每人每个月轮流照顾母亲一周,这样弟媳的负担能减轻一些,我们也能真正尽到孝道,而不是只出钱不出力。
弟媳一开始并不同意,觉得这样会打乱家里的节奏,但我们坚持了下来,并且请了一个护工,每月补贴一部分费用,减轻她的压力。
后来,当我亲自照顾母亲的那一周,我才真正体会到弟媳的不易。
母亲瘫痪在床,日夜需要人照顾,精神上和体力上都是极大的考验。
那一周之后,我对弟媳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开始理解她的辛苦。
弟媳的态度也慢慢缓和了。虽然她依旧觉得自己付出的最多,但至少,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怨气冲天。
这件事让我明白,孝顺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陪伴和实际的行动。如果我们只是拿出钱,而没有真正参与母亲的照顾,那么对她来说,我们的“孝顺”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
如今,我们姐妹仨和弟媳的关系缓和了许多,虽然问题依旧存在,但至少,我们都在努力让家庭的负担更加均衡。
人生就是这样,有些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但只要彼此多一份理解,很多矛盾就能得到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