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蒋介石去世,面对记者追问,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吐露出12字评价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1 01:15:10

1975年4月5日,正是清明节,蒋介石在台湾士林官邸逝世,终年88岁。

在此之前的1969年夏天,82岁的蒋介石和宋美龄乘车出游,不料遭遇了车祸,两人的伤势并不严重,蒋介石的鼻子和牙齿出血,宋美龄伤到了脚。

毕竟是耋年之人,此后,蒋介石的健康每况愈下。这之后,蒋介石跟副官开玩笑,车祸起码让他阳寿少了十年。

到了1971年,蒋介石的身体又出了问题。蒋介石便秘严重,一直由随身医官使用甘油给他通便,那天恰好医官外出,侍从室里的一位副官前去帮忙,不想没掌握好力度,导致了出血。

当天蒋介石就因为伤口发炎高烧不退,从此以后,蒋介石身体持续恶化,包括心脏等都出现了问题,几乎是在病床上度日。

1975年4月5日,士林官邸响起了好几次电铃声,按以往的规律,电铃声过后,蒋介石就会坐上轮椅,由人推着在花园散步。这天,花园里始终没有出现蒋介石的身影。

深夜,因为心脏衰竭,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蒋介石黯然离世。

一、毛泽东:虽一生之敌,不计个人恩怨

历史,最终都是由人来构成的。放在中国近代史上,绕不开的三个名字有毛泽东、周恩来和蒋介石。

蒋介石去世之后,世人最关注的也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对蒋介石的评价。

作为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敌对多年,多是隔空交手,其实见面次数有限。

两人的第一次相见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当时,毛泽东坐在主席台发言,蒋介石则是听众。其后因为国共合作破裂,两人足足有19年未见。

到了重庆谈判期间,因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蒋介石自恃领导有功,认为毛泽东是应召来渝,他把毛泽东当成下属,采取的是俯视的态度。

不曾想,重庆谈判的42天里,蒋介石在与毛泽东的6次见面会谈中,无一占到上风。气急败坏的蒋介石在日记里恨恨地称毛泽东是“罪大恶极之祸首”。

在《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一边暗暗准备毁约,一边在日记里口出狂言,认为毛泽东绝无成事之可能。

然而,不到四年的时间,坐拥八百万大军的蒋介石,就被毛泽东用小米加步枪打得溃不成军,败逃台湾。

新中国成立以后,蒋介石并没死心,无时无刻不在筹划“反攻大陆”,想找毛泽东算账。

在世人看来,毛泽东和蒋介石毫无疑问是一生之敌。

当蒋介石的死讯传来,警卫人员都高兴不已,急忙向毛泽东报喜。谁知毛泽东只淡淡地说了句:“知道了。”

这是因为当时台湾当局已有分裂中国的声音,而蒋介石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国共两党高层通过中间人牵线搭桥,正在商谈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蒋介石的逝世,无疑给刚刚明朗的台海局势蒙上了一层阴霾。

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政治家,毛泽东从不执著于个人的恩怨情仇,在他心里装的始终是国家大义。

二、周恩来与蒋介石:从共事到分道扬镳

不同于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一生之敌,周恩来与蒋介石的关系更像过山车,时高时低。

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以后,担任校长的蒋介石广罗人才。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张申府举荐了周恩来。

当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报请党组织批准后,周恩来进入黄埔军校任职。

在黄埔军校期间,周恩来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军校焕发出革命的活力,在后来的东征战斗中,周恩来又发挥出很强的鼓舞和领导作用。

蒋介石非常倚重周恩来,曾夸周恩来是他在黄埔军校最得力的两个人之一。

之后,自觉羽翼渐丰的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周恩来也被软禁一天,气愤不已的周恩来打电话质问蒋介石,蒋介石慌乱不已,迫于周恩来的影响力释放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被软禁的40多个共产党员。

“四一二政变”后,周恩来和蒋介石分道扬镳,彻底决裂。1927年,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从此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

蒋介石恼羞成怒,悬赏八万大洋捉拿周恩来,失道者寡助,当然是无果而终。

等到两人再次相见,已经是“西安事变”之后,应张学良的邀请,周恩来尽弃前嫌,代表中共中央前往西安,协调国民党内部矛盾,商谈合作抗日事宜,并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谈判结束后,蒋介石在庐山别墅里百感交集,一方面,他对西安的落难余悸犹存,另一方面,伤感于像周恩来这样杰出的人才,不能为他所用。

可叹的是,蒋介石从没真正认知到为什么杰出的人才不为他所用。这之后,周恩来多次致信蒋介石,要求他释放张学良,履行谈判承诺,蒋介石始终置若罔闻。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国内外共同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同意与共产党商讨建立联合政府一事。

这期间,周恩来多次前往重庆、南京与蒋介石谈判,然而,自恃功劳的蒋介石打着假合谈的幌子,行着真内战的事实,1946年7月2日,周恩来在南京与蒋介石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不欢而散,从此两人再也没见过面。

随后的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一日千里,击溃了国民党军队,蒋介石败退台湾,偏安一隅。周恩来长期为之奋斗的和平理想终于得到了实现。

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周恩来与蒋介石的关系一直处于磕磕绊绊之中,始于惺惺相惜,终于革命理想不同。当蒋介石的死讯传来,面对记者的追问,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了12个字——拙劣的战术家,合格的战略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