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从铁壁到破城,究竟为何?

神秘云朵 2024-08-03 10:14:46

魏延在汉中十年坚守,但姜维仅三十天就失守。原因可能包括战略失误等。汉中是蜀汉关键地带,连接南北。张鲁统治时安稳,后归魏国。刘备视汉中为安全门户,诸葛亮也计划以此恢复汉室。

失去汉中意味着失去对西川的控制,以及未来威逼长安的交通要道,随时处于魏国的打击之下。刘备当时正与孙权关于荆州问题扯皮,汉中出现问题后,直接带领大军前去。

汉中对于巴蜀至关重要,是替蜀中承担生存压力的首选重镇。有两条道路从汉中去蜀中,一条是米仓道通往巴郡,另一条是金牛道。剑门关是金牛道上最重要的战略据点,降低防守汉中的难度和风险。

汉中通往关中的山道数量多且出口分布广,对魏国来说或许不利于防范,但对蜀国来说却是北上的重要门户,战略意义不可替代。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倾尽所有,连荆州的诸葛亮都调了过来。最终成功拿下此地并自立汉中王。

守业难于创业,汉中得手后急需强将镇守。张飞看似合适,但刘备选魏延,升其为汉中都督和太守,甚至提拔为镇远将军。门牙将军到镇远将军,显示了刘备对魏延的信任。

《三国志》记载刘备让魏延防御外敌,确保安全。魏延守住汉中十年未失。王平继任后也用魏延策略,在兴势之战中以少胜多,保住汉中。

《三国志》提到,王平在兴势之役中抵抗曹爽,遵循了某种军事制度。后来,姜维接替汉中守将一职,却在短时间内失守,原因不明。

魏延守住了汉中而姜维未能,这背后有其原因。刘备夺得汉中后,迅速任命魏延为当地最高指挥官。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魏延因此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他建立了多个堡垒,利用汉中的地形优势构建防线。这使得他在面对曹操时充满信心,承诺能够阻挡敌军进攻或消灭小规模敌军。

魏延的自信和决心获得刘备的认可,他成功守护汉中15年未遭曹魏侵扰。他的防御措施在后来证实是有效的,特别是在王平利用魏延构建的防线抵御了曹爽十万大军的进攻时。魏延虽未曾经历大规模战斗,但在防守上表现出色,对蜀汉安全贡献巨大。然而,姜维改变防守策略后,汉中在魏灭蜀之战中被攻破。

姜维改变汉中防御策略,撤销关口守卫,企图诱魏军入峡谷并伏击。计划未实现,盟友未支援导致防线崩溃,汉中失守。尽管有人质疑他的能力,但与魏延和王平的比较并不全面。

汉中曾是张鲁的领地,因和平稳定和地理位置优越而人口众多。据估计,有四五十万人居住于此,使汉中成为一个繁荣地区。尽管后来马超叛乱和中原战乱导致人口增加,曹操还是迁走了部分居民以补充关中的人口损失,但汉中依旧保持着二三十万的人口。

在蜀汉晚期,全国人口约90万,汉中就占了五分之一,显示出其强大的实力和资源。刘备占领汉中后,这里的人口和财富仅次于西川和荆州,加上魏延的防守,汉中成为了一个难以攻克的重镇。

姜维在蜀汉末期执掌汉中时,面对的是一个经济、政治和军事都不如刘备、诸葛亮时期的衰败国家。他初期沿用魏延的策略守汉中,但由于国力衰退和益州氏族势力割据,缺乏足够支撑。无奈之下,他尝试主动出击,但失败导致汉中失守。如果刘备未死,姜维的成就可能超越魏延,因为防守需考虑军事外的政治经济因素。法正曾指出曹操未趁机攻蜀是因为实力不足,暗示即使得汉中也难保。

汉中作为巴蜀北上的门户对曹魏意义不大,因此建议先不攻占汉中,而是等待实力增强后直接拿下整个巴蜀。

曹魏占据九州,远超只有四川的蜀汉,经济优势明显,可以静待时机一举胜利。东汉末年,诸葛亮多次出征而曹魏未攻巴蜀。但后期,曹魏频繁攻击并最终击败蜀汉。

蜀汉以一州之力对抗九州的北方势力,无论是否战斗,结局都是败亡。如果诸葛亮能占长安并固守,切断雍凉与中原的联系,蜀汉可能有争夺天下的机会,但因马谡的错误,蜀国失去了这一机会。

无需夸大魏延的汉中防御,因为曹魏并未计划进攻汉中,且即使占领也难以对蜀汉形成威胁。姜维时期,曹魏力量增强,夺取汉中后直指成都,迅速结束了蜀汉。

姜维试图转变策略以避免灭亡,但面对强大的曹魏,他无法改变败局。姜维的许多决策都是在压力下作出的,寻求一线生机。你对此有何见解?

0 阅读:18

神秘云朵

简介:分享历史,铭记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