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自由”之五,伟人亲定12海里领海宽度,现在成了世界规则!

硕果廉博说事 2024-10-25 03:22:03

在1931年,国民党政府曾经颁布过3海里领海制,但帝国列强的军舰仍自由游弋在中国的海洋江河。

毛主席认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必须结束有海无防的历史,就要把中国的领海主权管起来。

当时,关于划分领海的方法以及世界各国采用的领海标准有美、英、日等12国坚持3海里的领海宽度,还有主张采用大于3海里的领海宽度的。

毛主席认为,我国海岸线长,历史上屡受侵略,为维护海上安全和经济利益,并充分考虑到国际上可能遇到的风险,坚定主张采用较宽的领海。考虑到当时我国海岸火炮有效射程在12海里以上,最后确定采用12海里的领海宽度,并且决定立即公之于世。

1958年9月4日,中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第一条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

1958年,毛主席亲定把中国领海宽度定为12海里,这一重大决策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

1.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迫切需要

近代以来,中国在海洋方面长期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肆意侵犯中国的领海主权,在中国沿海地区进行非法的贸易、掠夺资源和军事侵略。例如,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轻易突破中国的海防,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等领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海权益和国家尊严。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家实现了独立,但海洋权益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周边一些国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对中国的南海、东海等海域的岛屿和海域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严重威胁中国的海洋安全和领土完整。同时,外国军舰和商船在中国沿海的活动也较为频繁,对中国的海洋权益构成潜在威胁。

2. 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与不确定性

当时,国际海洋法对于领海宽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对于领海的主张差异很大,有的国家主张3海里领海宽度,有的国家则主张更宽的领海范围。这种不确定性给中国确定领海宽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也为中国根据自身利益和实际情况进行决策提供了空间。

随着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各国对于海洋权益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明确自己的领海范围,以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安全。

3. 中国海防能力的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力发展海军和海防建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逐步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拥有了一定的海上作战能力和海防设施。虽然与世界强国相比,中国的海军实力还有一定差距,但已经具备了在一定范围内保卫国家领海的能力。

中国的岸防部队也得到了加强,拥有了较为先进的海岸炮等武器装备,可以对靠近中国海岸的敌方舰艇进行有效打击。这种海防能力的提升为中国扩大领海宽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

毛主席决定把中国领海宽度定为12海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这句话所蕴含的现实主义理念:

1. 实力决定话语权

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国家的实力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保障。毛主席深知,只有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中国确定12海里领海宽度,是基于中国当时的海防能力和国家实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中国的领海主张很难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中国在确定领海宽度后,也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保卫国家领海的决心和能力。例如,在面对外国军舰的挑衅时,中国海军和岸防部队坚决予以回击,维护了国家的领海主权。这表明,只有拥有强大的实力,才能使真理得到体现和维护。

2. 战略决策的现实考量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这句话强调了军事力量在实现国家利益和维护真理方面的重要性。毛主席决定把中国领海宽度定为12海里,也是出于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现实考量。12海里的领海宽度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国的沿海地区和海洋资源,同时也对外国势力的挑衅形成一定的威慑。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确定12海里领海宽度,可以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自己的战略空间,增强国家的安全保障。这一决策体现了毛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在战略决策上的高瞻远瞩和现实主义精神。

总之,毛主席决定把中国领海宽度定为12海里,是在深刻分析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既体现了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坚定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这句话所蕴含的现实主义理念。这一决策为中国的海洋事业发展和国家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0 阅读:12

硕果廉博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