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出生于1944年10月25日,中、小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就业于建筑工程单位。1974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加入承担这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基建工程兵。
到1974年,任正非正好是三十而立,但那时候的任正非确实还没有“立起来”。
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任正非曾介绍他的成长经历,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贫困、饥饿、父母逼着学中度过来了的。正是深知贫寒的滋味,所以后来华为在创业初期就捐献了2500万元作为寒门学子基金。
在基金叫什么名字上争论很大,甚至有员工亲自来找我,说不要叫寒门,叫优秀××,这些人不少还是博士、博士后。我认为出身贫寒并不羞耻,而思想与知识贫寒,出身高贵也不光荣。
这也体现了任正非实事求是的态度。在30岁之前,尽管任正非学习了很多知识,但他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成家未立业,任正非的基建工程兵岁月。
孟晚舟出生于1972年,她母亲曾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两者之间差距颇大,任正非曾表示自己不理解为什么能看上自己。
我有同学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介绍弟妹们在河里挖砂子,修铁路抬土方……,弟妹们在我结婚时,大家集在一起,送了我100元。这都是他们在冰冷的河水中筛砂,修铁路时在土方塌方中被掩埋……挣来的。
由此可见任正非的家庭情况,经济条件并不好,任正非也是参加工作不久,并没有什么积蓄,但条件越不好,越要艰苦奋斗。
多年后,任正非指出他们这些基建工程兵对国家的贡献,就是在国家关键关头,做了该做的事,这体现了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个国家不能像互联网一样,一天牢骚怪话,也不干活,然后动不动就搞个小目标就挣好多钱,这是毒害青少年,青少年还得奋斗。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你还能刨出一种精神来,我觉得这才是留给后人的这个宝贵财富。”
很少有人知道,任正非当年参与的辽阳化纤总厂建设工程是怎么回事。
住荒山野岭,吃酸萝卜:30岁的任正非,“吃着世界上最大的苦”!
“曾经在1962年时候我们每个人每年能分到的棉布只有1/3公尺左右,这块布是用来补衣服的。所以,我年轻时没有穿过像样的没有补丁的衣服。”
为了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我国就从法国德布尼斯·斯贝西姆公司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化工设备,建立一个大型的化纤厂,希望通过生产化纤来给每个人提供一套化纤衣服。
辽阳化纤总厂于1974年开始建设,1979年建成并投入生产,整个建设过程无比艰辛。工厂位于辽阳太子河边上,条件非常艰苦,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只能是让部队上。
当时部队的工程能力比较低,像我这样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得到了使用。部队进入施工现场时,数十平方公里的现场,没有一间房屋,部队全部都睡在草地上,当时是七、八月份。后来工厂拨款建了大批的土坯房,漏风、漏水。那段时间我的体会:一是,接触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二是,吃着世界上最大的苦。
东北天寒地冻,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任正非回忆他们全年都是吃很难吃的杂交高粱米,冬天半年都吃腌的大白菜和萝卜,“没有任何新鲜蔬菜,这些蔬菜都是在秋天把白菜和萝卜用一个很大的混凝土池腌制起来,做成酸菜和酸萝卜,那么就吃半年的酸菜酸萝卜。”
居住就只能就地取材,几万人突然进入荒山野岭,没有房子住,就搭一些简易的房子,但冬天地基非常冷硬,很难打好地基,于是房子沉降开裂,冷风可以进去,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8度。
不过任正非对于这种堪称原始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尽管生活很艰苦,但是他们所担负的工程非常先进,“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世界先进技术”,可以有学习的机会。
工程师任正非。
从技术员到工程师,这是任正非的一次跨越。
1978年,《基建工程兵》以《任正非》为题,用大半个版面特别报道了任正非发明空气压力天平填补我国仪表工业空白的光荣事迹。
许多难题把他逼入死胡同,经过艰苦努力冲破迷障,他又从死胡同中钻出来。挫折失败不停地前进。他的全部心思都被所从事的研究吸引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因作出重大贡献,任正非于1978年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
“我们感到这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有学习的机会,再苦也不觉得苦,我们觉得还挺幸福,当时看技术书在这儿不算犯错误,是不容易的。”多年后,任正非对于这段青春奋斗的岁月还很怀念,他表示虽然生活上非常艰苦,但过得很快乐,
那时在其他地方读书太多是要受批判的,唯有在这个工厂还可以读一读书,因为完全搞不懂这些现代化设备。那时候我是连队的技术员,由于工作努力,后来晋升到一个20多人的小型建筑研究所当副所长,技术职级是副团级。
优秀的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很优秀了,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所以在转业到深圳的时候,任正非还准备从事技术工作,或者做搞点科研的专家。
在人生的道路上,吃点苦是必要的。
处处都在人生的逆境,但逆境也锻炼了任正非的意志和能力。既然挫折和苦难没有打垮他,那就化为了他不断成长的养料。
关键是其中的转变,不是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是这个人必须主动去改变自己。
我们看任正非在生活艰苦的时候还是热爱学习,他深知机会来之不易,而这些学习和积累,都构成了他后来取得更大成功的基础。
物不经冰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不管什么年代,道理是一致的,人生难免会遭遇磨难,重要的是自我的改变。想一想,谁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呢?
总而言之,人生归根结底就是自强不息,不能改变自己的人就什么也改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