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有认知中不断努力,就像老驴拉磨,看上去勤勤恳恳,但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兜兜转转,根本没进步,可悲也可笑。
在西方,尼采说:“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
在东方,庄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用井底之蛙和河伯的两个故事,说清楚了什么是认知束缚。
井里的蛙认为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它一点都不渴望井口外的世界。河伯没见过大海之前,也认为自己已经见识过天底下的美好。
你不得不认同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别可能比人和猴子的基因差别还大。
一般人很难看懂比自己境界高的人在想什么和做什么,尽管高人可能不会刻意保留什么,然而讲者说出来的是一回事,听者的脑中又是另外一回事。
正因如此,高人做事往往是阳谋,看长远,做大事,尤其在熟悉的圈子里愿意分享好的点子,但听者未必有领悟力,也不一定相信。
为什么阳谋往往是最厉害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锁住驴的是脖子上的绳子,锁住人的是自己大脑里的认知。
你如果想让自己过上不一样的人生,那就得成为终身学习、不断升级认知的老顽童。
成长型模式的人都有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甚至有些焦虑,但它本质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思维模式,能够让你不断适应外界的改变而调整自身。
十年前的你和现在的你,名字是一样,但你已经不是十年前的你了。
不管在事业工作、关系交际还是自身成长中,不断更新认知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你面对失败时的恢复能力、面对挑战时的抗压能力,以及面对机会时能够破局把握的力量。
不要对自己太自信,你的认知一定会固化,如果你不终身学习,迟早成为又老又固执的顽固派。
这种人会认为自己在漫长的生命中什么都经历过,什么都很懂,比如会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当遇到别人请教,对方一句话还没说完,他就说“这还不简单,我都知道,你就应该怎么样怎么样。”
要识别这样的人并不难,就看他们是在讲经验,还是在讲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简单明了的解决思路。
很多人的智慧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反而是年纪越大越固执。
“我执”在佛家来讲就是分别心。“你说的不对,我说的才对”、“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越固执的人分别心就越强,和年轻人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
我很幸运,我的父母虽然是价值观非常传统的人,但他们对待新鲜事物的态度都比较开放包容。
我曾经和父亲探讨过美元资产锚定物:美国在最早锚定了黄金,但在一定时间后抛弃了黄金,同时也相当于稀释和抛弃了老的债务。然后锚定了石油,因为这是最常用的能源,但在新能源时代来临之后,这个锚定物眼见着也不行了。于是,美国看上了比特币。
说到底,都是想办法把之前的债务和泡沫丢掉,因此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周期后喜新厌旧。
我父亲说了一句:“既然是新时代新观念新事物,那就买点呗。”
所以,年龄不是看身体方面的,而是要看认知的更新程度,有些人身体还没老,但认知已经百岁有余,有些人白发苍苍,但认知依然新鲜活跃。
前者质疑时代,质疑变化,而且还会贬低别人,以获得自己是老行家的优越感。后者犹如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总是锻炼自己左右手互博之术,越练脑子越好用,也不介意别人否定自己。
如果你自己封闭了自己,再多的智者走过来也对你毫无用处,你明明已经迷了路,但你执迷不悔地走下去,佛祖耶稣真主全来了也救不了你。
其实我也没什么智慧可以传授给你,但衷心希望你能成为终身学习的老顽童,因为人生就是一场边学习边游戏的大型体验,能保持一颗童心的人总能多一些收获。
没有人可以知道自己的生命长度,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拓展自己的生命宽度,当你看到的东西更多,体会的感受更多,就会对这个世界上的未知更有敬畏之心,就会不断地更新自己来应对变化。
易经里有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永远在动,不仅公转,也在自转,人也要效法天体,不断前进,不断自省,活到老,学到老。
我喜欢做一个终身学习的老顽童,也希望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