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到俄罗斯,你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什么?相信不少人第一反应便是“战斗民族”,觉得他们艺高人胆大,仿佛永远在挑战极限。在大众认知里,战斗民族性格剽悍,从出生便开启战斗模式。

俄罗斯有一种奇特的“婴儿瑜伽”,说白了就是拎起小孩转圈,不管是在卧室、海边、树林,还是冰天雪地,父母抓起孩子就用力甩动。在俄罗斯人眼中,喂熊奶都比不上这样锻炼孩子。
有人还调侃,天才的成长第一步,从“转圈纸尿裤”开始。有俄罗斯人声称,男性每天转28圈,女性转19圈,就能提升酒量、抗寒能力,还能拉伸筋骨、促进长高。
除了甩小孩,俄罗斯人的狂野操作还有很多。比如举办男子打脸锦标赛,参赛选手只能硬接巴掌,不准躲避、不准格挡,直到一方投降或者倒地不起。2019年3月,一位大胡子选手在激战两小时后夺冠,赢得3万卢布奖金,约合人民币3145元。不过听说去年年底他再次参赛时,被打得晕头转向。

俄罗斯的飞机也很“硬核”,顶着台风、飓风、火山爆发、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强行起飞降落。俄罗斯人能把狼驯成宠物,熊能骑着摩托上街,农民甚至能徒手打死狼。战斗实力太过强大,200名俄罗斯球迷能把几千名英格兰球迷追着打,连普京也表示难以理解。
俄罗斯的记者也很厉害,不管是导弹发射现场、爆炸现场,还是直升机旁,哪怕飞沙走石、浓烟弥漫,都能镇定自若地播报新闻。
大家都知道俄罗斯人爱喝伏特加,甚至在禁酒期间,为解酒瘾,竟喝起含酒精的香水、鞋油、沐浴露和发胶。街头冲突时有发生,被车撞倒爬起来继续走,或者愤怒砸车玻璃,这些都是网络上流传的“战斗民族传说”,每次看到都让人忍不住惊叹。

久而久之,大家似乎真的以为俄罗斯人就是这般勇猛无畏。但实际上,俄罗斯年轻人也很疑惑,为什么中国人叫他们“战斗民族”,就像外国人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靠走路出行,难道不是都会轻功吗?
“战斗民族”的形象像是存在于互联网的平行空间,是被过度聚焦和放大的刻板印象,现实中很多俄罗斯人也在为生活奔波、妥协。

有网友感慨晚上不想睡觉,好像这样就能让第二天的烦恼晚点到来,评论区里各国网友纷纷表示感同身受。还有美国网友说,从小被灌输俄罗斯是敌人,但听了一些故事后,觉得大家都是人类,都在经历相似的困境,要相互鼓励。波兰、巴西等国的网友也送来问候。
俄罗斯有句话:莫斯科是莫斯科,俄罗斯是俄罗斯,莫斯科不能代表整个俄罗斯。
这是因为俄罗斯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欧洲部分较为发达,而亚洲地区地广人稀、发展滞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又远超其他城市。
俄罗斯招聘网站调查显示,年轻人正逃离大城市,七成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四成是住房压力大,还有四成觉得莫斯科生态环境差。

以每年每1000人的离婚事件次数算,俄罗斯2024年的数据是3.9,在全球离婚率排名中位列第三,仅次于马尔代夫(5.52)和哈萨克斯坦(4.6)。
孤独时,他们宁愿在网上租个朋友见面聊天,可根据地址、年龄、照片、爱好选择,每小时收费500-250卢布。生活的不如意催生了许多“精苏分子”。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9年民调,10个俄罗斯人中有6个认为苏联解体是巨大的不幸。俄罗斯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调查结果也类似,2018年,为苏联解体感到惋惜的人数达到近10年新高,怀念苏联的受访者占66%,前一年仅为58%。
针对这一现象,普京曾说:“不怀念苏联的人没有良心,想回到苏联的人没有脑子。”怀念苏联的主要是55岁以上人群和18至24岁的年轻人。

老一代人怀念苏联可能与退休改革有关。普京从2018年起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女性从55岁提到60岁,男性从60岁提到65岁,这让很多人不满,毕竟普京2005年曾承诺当总统就不延长退休年龄,但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现实让这个承诺难以兑现,普京的支持率也因此下滑。
而俄罗斯年轻人怀念苏联,是因为苏联时代被浪漫化,那是“战斗民族”辉煌的象征。

回顾历史,俄罗斯的战斗技能堪称满点。蒙古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拿破仑的法兰西、希特勒的德意志,甚至波兰、捷克都曾进犯莫斯科,想压制俄罗斯,但俄罗斯领土辽阔,严寒天气又像是天然的保护屏障,敌人不仅被冻得失去战斗力,重型机械也无法正常运转,枪炮都成了摆设。

零下三四十度的寒风呼啸,帐篷瞬间变成冰屋。1709年,瑞典军队惨败;1812年,在欧洲大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也只能投降,俄罗斯一次次上演反败为胜、以弱胜强的传奇,在这过程中铸就了坚韧的战斗精神。
不过,对当前俄罗斯影响最深远的还是1991年苏联解体。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逐渐发展壮大,俄罗斯是核心主导。1945年二战后,苏联与美国进入冷战,在军备、宇航技术等方面与美欧展开激烈竞争,拥有自己的华约组织。
此后苏联实力愈发强大,1949年成功研制核弹,打破美国核垄断;8年后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再次冲击美国科技领先地位。
苏联经济也发展迅速,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和重工业,GDP增速惊人,让美国经济学家频繁修改教材,不断预测苏联经济即将超越美国,这让美国深感威胁,用尽各种手段试图搞垮苏联。最终,苏联在一系列变故中解体。
此后,俄罗斯陷入迷茫,盲目崇拜西方,全面移植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结果经济陷入休克,曾经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沦为在国际舞台上艰难摸索的二流国家。
2000年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有了一定发展和改革,但深层次问题仍未解决。

产业结构失衡,主要依赖油气出口,人口下降、老龄化等问题突出。2020年,俄罗斯偌大的国家,全年GDP竟低于中国广东省和江苏省,在中国只能排第三,人均GDP也在2020年首次被中国超越。
除了经济受挫,俄罗斯还遭受精神打击。苏联时期好歹是世界级大国,如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动不动就制裁,不断扩大北约地盘,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指手画脚,极大地伤害了俄罗斯的民族自尊心。
曾经的大国荣耀与如今的落差,让“梦回苏联、怀念苏联”的情绪在俄罗斯蔓延。
年轻人试图改变现状,但房价高、经济不景气、贫富差距大等现实问题,让他们的反抗显得无力,最终只能走向丧和叛逆,“战斗民族”的称号似乎也名不副实,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鱼香肉丝里没有鱼一样。
所以,不管网络上把俄罗斯民族描绘得多么勇猛强悍,在莫斯科,总有人在深夜伤感、暗自落泪,只是莫斯科不会因为这些眼泪而改变什么。
【文本来源@财经不眠姐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