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陈佩斯、朱时茂春晚,他们表演了小品《主角与配角》。似乎配角永远是配角,一切带画面的高光时刻注定要给主角。不过有时,这种角色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因为有场外因素,有导演支持配角,而是配角真的优秀。
现实中,很多事非常魔幻。咱们今天引用一个新角度去聊聊“斯崔克”(Striker),从配角渐渐进入主角。这里还要加一个可能,这里可能也存在一定吹嘘。将一些特殊记录的场面过度放大。
美国M1126 STRYKER轮式装甲输送车
1999年底,美国陆军决定为其部队(包括快速反应部队)配备一系列不同用途的轮式战斗装甲车辆(如:装甲运兵车、轮式侦察车、轮式步兵战车、指挥车、火炮、自行反坦克导弹车、便携式防空导弹车、装甲抢修车等)。该项目的开发工作由美国GDLS(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和加拿大GMD(通用汽车国防公司)负责,基于加拿大生产的LAV(轻型装甲车)系列进行设计。该项目考虑到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使用LAV型战斗车辆的积极经验,这加速了该项目的开发进程。
最初,创建新系列装甲车的计划被命名为IAV(即“中型装甲车”,占据轻型多用途轮式车 HMMWV 和履带式步兵战车BRADLEY之间的空白)。但随后,该项目被重新命名为STRYKER,以纪念在越南战争中牺牲的士兵。最终,在多个合同下,共生产了超过4500辆,主要是以M1126 STRYKER ICV作为装甲输送车的版本,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型号。
M1126 STRYKER装甲输送车概述
M1126是一款全封闭式、8x8轮式装甲战斗车辆,基础配置的作战重量为16400 kg。它的前部是承载结构,右侧安装有发动机舱(MTO);发动机舱左侧是驾驶员工作位,驾驶员上方有一个矩形的舱盖,供驾驶员上下车。车体的中部和尾部是联合的战斗舱和运输舱,供步兵使用。
车内布局:
•驾驶员位置:位于车体右侧,与发动机舱相对。驾驶员上方有一个舱口盖,便于进入和退出。
•指挥官位置:车体右侧的发动机舱后方是指挥官工作位,指挥官除了执行指挥任务外,还可以操作装甲车上的火力系统,为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步兵舱:步兵舱与战斗舱合并,共有9名士兵,每个士兵沿车体两侧排布面对面。车体右侧有4个座位,左侧有5个座位,其中包括指挥官,坐在步兵指挥官对面。两侧的座位设计便于士兵快速下车。
车辆的总装甲体积约为12立方米。
内部舱室相对宽阔,整体环境要好于BMP系列。这样比较非常无脑,与俄式K-17轮式步兵战车相比,空间上应该要优于前老。毕竟俄式K-17车体要长于斯崔克“Striker”,也高于斯崔克“Striker”。虽然空间上有一定提升,毕竟是战斗车辆,谈不上舒服。
下两图,为俄式K-17(回旋镖)轮式步兵战车
该车的主要武器系统是由挪威Kongsberg Defence & Aerospace公司生产的远程遥控武器站(RWS)M151E2 PROTECTOR。作为主要武器,使用的是12.7×99毫米的大口径BROWNING M2重机枪(弹药补给量为2000发)或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Mk.19(弹药补给量为480发)。瞄准驱动系统为电动;垂直瞄准角度范围从-20度到+55度;转动速度最高可达每秒60度。火控系统采用了“技术视野”原理,所有传感器的图像会显示在BTR指挥官的多功能显示屏上。火控系统(FCU)包括激光测距模块(STORM RLF)、白天视觉模块(VIM)和夜视热成像模块(TIM);装备有双轴稳定器(早期生产批次的车辆除外)。
下方的大圆形镜头是热成像模块TIM;它的左上方是白天视频模块VIM;右侧是激光测距模块STORM RLF。
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Mk.19
车体内部为车组人员和步兵的个人武器提供了存放空间,还可以容纳便携式反坦克导弹(PТРК)JAVELIN。
该装甲输送车可以与自动化的作战指挥系统FBCB2集成。指挥官的显示器上将显示本车及其他车组车辆的系统状态信息、导航参数,并且支持与邻近单位和上级指挥部的信息交换。系统的设备与M151E2模块的瞄准系统、GPS/NAVSTAR导航系统的接收器以及数字无线电SINCGARS相连接。与作战模块和FBCB2系统连接的多功能显示屏也安装在步兵分队指挥官的位置。
除了常规的瞄视仪器外,驾驶员还使用AN/VAS-5热成像仪。显示器直接安装在方向盘后方,显示热成像仪传输的图像,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会妨碍驾驶员的视线。
车体两侧安装有额外的储物篮,用于携带车辆和步兵的备用零件以及其他装备。
该装甲输送车采用了密封焊接的钢装甲车体,装甲板厚度为12.7毫米。前方装甲具有折线结构,倾斜角度可变,最陡可达70至80度。车体的上缘呈10度倾斜;尾部装甲板呈20度反向倾斜。在基础配置下,正面装甲可抵御12.7×108毫米的B-32穿甲弹从零距离的射击;侧面装甲可抵御相同类型的7.62×54毫米弹药,在30米距离内的攻击。
批量生产的车辆装备了MEXAS 2C附加防护套件,重量约为1500公斤。附加装甲元素固定在车体的周边,预计由陶瓷材料制成的方形块与芳纶织物底座结合,并覆盖有合成材料外壳。
此配置下,车辆可以抵御30×165毫米穿甲闪光弹(2A42/2A72炮)在500米距离上的正面射击,以及14.5×114毫米B-32子弹在50米距离的侧面射击。
为了防御轻型弹药(如RPG火箭弹)的聚能战斗部,车体周围安装了2360公斤重的网状防护罩(SLAT)。
此外,还开发并测试了动态防护套件(SRAT),该套件可以进一步提高防聚能攻击的能力,但在量产车辆中未得到使用。
为了提高抗地雷能力,车组和步兵的座椅设计具有特殊的固定结构,以避免与车体底部接触。车体底部采用多层结构,并安装了V形防护装甲(DWH),此外,车体的管理部门下方还安装了额外的防护(DEK)。
为了在战斗模块M151E2上释放烟幕,该车辆配备了四个四管M6烟雾发射器,用于发射烟雾弹。车辆还配备了快速反应灭火设备(AFES)和集体防护设备,用于保护车组人员免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影响,并通过管道向半面罩提供经过净化的空气。
在动力系统方面,车辆配备了Caterpillar 3126型号6缸4冲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液冷系统,最大功率350马力,转速为2500转/分钟。燃油箱容量为212升,位于车体后部的两个专用舱内,位于可居住区域之外。变速箱采用Allison MD3066P,配备六速自动变速器和两级分动箱。制动系统为双回路液压系统,配备气动助力和第二、第三、第四轴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该车辆不可浮水;公路行驶的最高速度约为100公里/小时,越野行驶的最高速度为60公里/小时。公路行驶的最大续航距离为530公里。
该车配备了八个驱动轮,采用可调节的液压气动悬挂系统,并配有防弹轮胎和中央轮胎气压调节系统(CTIS)。方向系统为液压助力。
该车辆能够越过约0.6米高的垂直障碍、1.2至1.3米深的水域、宽度达2米的壕沟,并能攀爬最大30度的坡度。
在左侧车体的维修驾驶员工作位置后方,安装了TR 080液压自卸绞盘,拉力为9525公斤力。
2019年,美国与泰国签署了60辆M1126装甲输送车的供应合同,其中23辆作为军事援助无偿提供。
至于乌克兰,获得约200辆此类型车辆。可以看出,在当前冲突中,这些车辆的脆弱性较高,但这同样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装甲车辆。如果将“STRYKER”与俄罗斯军队的类似车辆进行对比,最接近的是BTR-80系列,尤其是BTR-82A。因为最新型装甲输送车在战区似乎并没有出现。所以只能与老型号相比较。STRYKER的优点包括更好的观察能力和目标寻找能力、更好的操作员(即BTR指挥官)的工作环境、更高效的指挥管理和更便利的步兵登车(但不一定更安全!)。车体无法有效抵御BTR-82A的30毫米炮火,但对美国M2机枪的穿甲燃烧弹来说,BTR-80的车体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有效防护。
STRYKER的一个显著优点是较高的反地雷保护能力。然而,由于这一点,STRYKER的车高也有所增加,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增加其在战场上的被发现几率;此外,车辆在转弯和越野机动时的稳定性较差。STRYKER的质量接近20吨,这对通过性和行驶部分的寿命产生了负面影响(不过,带有附加防护的BTR-82A在乌克兰的恶劣路况下可能也难以表现得更好)。BTR-82A装备有标准的热成像瞄准系统(在“AT”版本中),且为30毫米炮研制了包括穿甲底径炮弹在内的各种弹药(希望这些弹药已经列入特别作战区的库存)。附加的反聚能网状装甲系统也能够显著提高防护能力(实际上,这一防护水平在初期就相当低)。对于BTR-80系列的装甲车辆,曾有针对陶瓷材料的附加防护套件通过了测试,但并未大规模装备到生产型车辆中。俄罗斯车辆的优点还包括结构简单,维修性较强。
经过附加防护材料(陶瓷材料)的BTR-80A的BRDM-3型车辆测试表明,在100米以内,能够抵御14.5×114毫米B-32穿甲弹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