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惭愧呀,作为针灸教授的我居然在这道题上答错了。针灸针最初的材质是什么?多数人选择了砭石,这真是个笑话!我且问一句:砭针是针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所谓针,应该是又细又长的、能够刺入人体的工具。可是,纵观古今有哪一块石头被做成了能刺入人体的针呢?我参观过许多博物馆,包括殷墟、马王堆、藏医博物馆等等。每当走到石制工具前,就想看看是否有石针,真的没有!这么多年来,出土文物中有骨针、陶针、铜针、金针、银针,就是没有石针!那为什么大家还认为砭石是针呢?我猜想是受到了“针灸是由砭石发展而来”的影响。
也许古人治病的手段最早只有砭石,可是在《黄帝内经》中分明记载了五种治疗方法:砭石、毒药、艾灸、九针、导引按蹻。九针在这里是与砭石并列的疗法,且《黄帝内经》中还记载着九种针灸用的针具,没有一种是用石头做的。从这里看,早期的针灸针就没有用石头制成的。石头制成的是砭石,是用来按摩体表或者切割体表痈疡放出脓水的,并不能刺入人体的,不具有“针”的功能。相反,九针中的各种针具分别具有按压、揩摩、切割、刺入、烧灼等不同的用途。这些充分说明在治疗工具的发展上,砭石与针灸针并不是在同一条轨迹上。
为什么人们把砭石作为针刺疗法的前身呢?可能是因为砭石疗法更原始、更粗糙,确实比针刺疗法起源要早。但是,大家要是反复阅读《黄帝内经》就会发现:一是,《黄帝内经》主张当时有五种疗法,它们分别来自东、南、西、北、中,砭石与针刺是并列的。二是,《黄帝内经》中经常把”针“或“刺”作为当时治疗疾病的总称。比如:“凡刺之理,经脉为始”,“凡刺之道,气调而止”,“凡刺之方,必别阴阳”,“上工,刺其未生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这些语境中的“刺”绝不仅仅是指针刺,而是指当时的治病活动,说明的是普遍治疗原则。再比如这句:“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这里就很明确地指出了“针”(治疗活动)的五大原则。在这句话里,砭石是作为“针”(治疗活动)的一种形式。所以说,无论是“针”还是“刺”,在《黄帝内经》里都具有比我们现在所说的“针刺”更为深刻的内涵。在提到治疗时,说“针”或“刺”都不一定就是指针刺,而“砭针”的提法也不过是指用砭治疗疾病而已,并不是说真有砭石做的针存在。
总结一下,作为疗法,针刺可能是受到砭石的启发而发明出来。但是,作为工具,针灸用的针最早绝不可能是石头的。砭针不是针。

某博中关于针灸针材质的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