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营老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称为“遗产”

80后拾遗录 2025-02-13 20:10:42
这几年,福建莆田、广东潮汕等地区的营老爷、英歌等民俗活动特别红火。很多有识之士纷纷感叹,中原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年俗年味总算在这里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留和传承。而这些地区的百姓也纷纷感慨,终于不说我们是搞封建迷信了。 是的,上述活动已经不是封建迷信,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事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样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们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其对应的是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我所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我们要称上述文化名录为“遗产”。如果是“遗产”,到底是谁遗留给我们的? 众所周知,所谓遗产,是指创造者或者拥有者死后遗留下来的财产。 那么我们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好,物质文化遗产也罢,到底是谁遗留下来的呢? 毫无疑问,上述文化形态、文化产品及其实物和场所,当然是五千多年来中国历朝历代的人民创造、传承下来的。换言之,就是中国人创造、传承下来的。 现在的问题是,无论是中国,还是中国人都在,并没有消亡,所以何来他们的遗产呢?就好比你老太爷还在,他的房子怎么能说是遗产一样。 另外,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独咱们中国不叫古中国文明,因为中国文明或者中华文明是从来不曾脱节、断层的文明。中国有朝代更迭,但是无论哪个朝代都是中国。所以,中国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即便产生形成很早很早的中国文化也只能叫做中国文化,不可能是中国文化遗产。 更荒唐的是,还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说。其意思难道是说当今世界已经消亡或者当今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上个世界遗留下来的?当今人类已经消亡还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猴子遗留下来的?显然不是! 所以,当你把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归属到一个极大的、乃至极限的范畴时,它就是她的文化,而不是她的文化遗产。 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也是不符合逻辑。简称不是简单的去掉几个字的称呼。简称也要合乎语法和逻辑,表达的意思不能变。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非物质”,跟“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所以,“非遗”不如“非物”更符合实际情况。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的表述,到底是当初没有注意,还是我的肤浅、抬杠、迂腐呢,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0 阅读:2

80后拾遗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